《文学理论导论---酷儿理论和性别操演》
《文学理论导论---酷儿理论和性别操演》(转)
一种很难解释的现象。“心理过度”是一种潜意识的控制。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人能自控的部分。人有自己的身份,有主观能动性,有性别差异。关于性别,性欲。
我们不能控制的是“性欲”。这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巴特勒将这一问题用精神分析法进行研究。她着重强调了拉康弟子尚·拉普朗虚的作品。认为性取向不属于这些范围的任何一个。比社会性别,自我意识之类的概念更让人难以理解。《性别的烦恼》一书。
什么是性欲?性取向→近年来才出现的新词
以前是不会有人问性取向这个问题的。他们只说性。性这个词听起来就直白多了。但是性欲这个词,真的很普遍。在描述人的某些方面的时候也有其他说法。性欲是很真实的。到底什么是性欲?福柯认为性欲可以说是一种欲望,一种身体的快感。但是福柯又认为这种快感受周遭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复杂的因素“联盟作用”和“性欲作用”。二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作用。“联盟有利于社会的平衡”。在特定的文化下指的就是可以繁殖后代的组合形式。典型的一种就是“家庭”。但是家庭本身在本质上和构成上都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对家庭的看法,家庭中合适的或不合适的行为都在变化—因为福柯强调了一下乱伦及其影响。我们回到最初问题。联盟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性取向的发展。不管我们想如何定义。的确被人谈起。所以即使没有任何国家,法律保障。只有大众认识的不断变化。
联盟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平衡(这里的平衡也是规范化的意思)可以维持社会平衡。联盟受法律保护。(法律规定了家庭中的一切—包括同性婚姻是否合法)对联盟来说,生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性欲作用存在的理由。不是为了复制自己,而是为了增加创造新的人口。同时也控制着人口。
福柯的意识是,和其他相比,性欲作用并不一定是不好的。这种作用不一定代表恐怖---性欲作用。比如说积极的方面。像是人口控制或者同性恋都是能控制人口的方法。这样看来性欲作用多多少少和家庭作用有所冲突。家庭的目的是为了生育。福柯也认为,生育是家庭的首要标志。甚至占据着中心的重要地位。这是联盟发展和性欲发展。二者之间既矛盾有融合之处。说了这么多,我们一直没有离开“性欲”这个概念。
但也正像我说过的。要准确地说明是很难的。先不说这个。我认为福柯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他的三部《性史》中不断发展。中心思想就是“力量”。是不受法律,政治,国家,机器等控制的。而是受到大众认知的影响。而这种认知本身就是很散乱的。但对我们都有影响。好的或坏的影响—因为言论可以是反抗也可以是压迫。无论好坏让我们明白有时候主流认知是需要质疑的。性取向也是一样。福柯将这种合成为“权力认知”。这就是福柯晚年的核心理论。我之前也提到过的。就是讲赛义德的时候。看看福柯的文章,权力从前被视为一种权威,是由上至下通过法律,司法等方式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这种权力和认知权力的区别。
这里顺便说一句。知识不一定是好东西。因为知识不代表真理。认知对人本身,人的行为的影响。认知塑造了我们用巴特勒的话说,认识是我们行为方式的根据。福柯把这些都视为权力认知的影响。关于什么是性欲?福柯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确实在说性欲。但是他说的不是性欲本身。他说的是---性欲的作用。说权力认知和对性欲的影响。使其成为欲望纾解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仍不是人们所期待的自然的方式。人们还在探索性欲的本质。福柯的研究重点是作用。也就是联盟。就是家庭或者其他任何核心社会结构或者性欲。就是欲望的释放。福柯讨论的是这些事情。如何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事情的本身。福柯不是人类学家,他也没有讨论家庭的本质。他说的是引出并解决生育问题的联盟。如何能被加以利用并被视为受到权力认知的控制。同性婚姻的话题,会显得十分有趣。
如果用联盟作用和性欲的观点来看的话,因为有时候,性欲作用和联盟作用是有冲突的。如果性欲,只是要需求释放的方式。接受它就是正确的,而压抑更像是一种暴力了。如果只是为了释放欲望,其它和家庭也没有太大关系,和一般的恋爱关系,如何发展是任何一种难以解释而又十分规划的模式也没有关系。这种压力在同志圈支持同性婚姻时得到了释放,同性婚姻目前被视为同志们,讨论生活的中心,当然也有些同志,这些人理论上更进步,认为这算不上什么问题,认为这失去了福柯所谓的性欲作用的意义。
这种行为只是为了扩大联盟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用一种钻横的方式。其实以这种方式重新定义联盟的概念并没有在本质上涉及到性欲的作用,这既是由同性婚姻引起的一系列很有趣又很复杂的政治问题,这就是福柯理论中的性欲。巴特勒则说的更明白。问出——什么是性取向?问这个问题就开了错误的头,我们觉得这没什么,但是我们深入研究巴特勒就会明白,其实人不会有固定的性取向。通过模仿,重复我们获得了固定的行为方式,但是性欲这种东西,却难以控制,这是一种心理过度。潜意识超过了思想的控制。巴特勒的研究不仅仅是关于“自我的构建”,不仅是大家认为的一种展现的行为。她承认有些东西很难把握,也不受控制,她解释了展现行为的本质范围和目的。但是巴特勒的理论也不都是十分清晰的,特别是说到潜意识的话题时,有些东西超越了或者说不完全受展示想法的控制。所以我们一开始问就是错误的。
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但是同时我们也有所收获。我们明白了性取向是很灵活的,也很真实的,贴近欲望的本质。昨天巴特勒讲了本能和欲望的区别。文化潜意识和生物性潜意识的分析有关。对我们而言,不管性欲在潜意识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也不管多真实——无论如何的不受文化影响,它更为灵活。这个比其他任何社会影响都更重要。这也是福柯在说联盟和性欲作用时的所指。和巴特勒所经常说起的“性别化”我们还学到一点。就是他们二人都认为,即使是性欲,性欲作用或性欲释放都是很散乱的,这也和言语有关。它从语言形态中产生福柯称此为认知。巴特勒再一次将此理解为展示。福柯认为性欲是权利认识的影响。认为权利就是认知。
巴特勒认为是因为它是显性的,是被表现出来的——认为是展示的结果,现在来看看巴特勒是如何定义人认为的真实的自己和展现出来的,构建的自己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看看她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在1711页。将政治和性别放在一起研究,用哲学解读本体解读“做”。她所说的做女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她用了“做”,整句话看起来是比较别扭的。“我一直在做一名女同性恋”这句话表明“是女同”和“做女同”,其实存在很大不同。
巴特勒“本体”观点,本该是事物简单的存在,在哲学上和媒介和做某事和完成某事。但是巴特勒认为——这也是她自己解释的她之所以对问题的本体研究,感兴趣的原因——她认为在本体内已经存在着假装,即使是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说完全是,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假装表现出来的。构成主义——所谓的在成长中塑造自己,巴特勒保持中立的可取之处。——女同和是女同不一样的而不把这个简单问题看作是失败的。
福柯和巴特勒有相似之处,福柯是男同,在《性史》创作后期死于艾滋,巴特勒是女同,二者都十分关注政治对他们这种边缘化的性别身份的影响。但是他们同时在理论上对此十分有经验。他们共同的政治目标是通过否定本体的真实性,动摇异性恋标准。用巴特勒的说法就是有优势地位的性别身体的“来源”,也就是说,谁说的异性恋先出现?谁说的核心家庭才是正常的?谁说的性欲只能通过权力知识,所运用的方式得到释放?这些就是和政治相关的问题,他们研究的共同就是这些。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研究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的观点也很相似,我这么说是要在一些看起来难以理解的地方稍作停顿,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了给你们读的材料是相互关联的,我们来看看。
巴特勒是讲东西,赫木姆斯用男同性恋批判罗伯特·马普尔索普的照,巴特勒认为这抹杀了女同的存在,因为赫尔姆斯的诽谤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巴特勒还抱怨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她认为被忽视比被诋毁更糟糕。至少,男同还有被诋毁的机会。我们(女同)就直接被忽略了。她所持的就是这个观点。她说被明确禁止就像存在于遥远的地方。这样反对的观点还有机会说出来。而被含蓄的禁止还不如被明令禁止。她在此还对福柯做了补充说明。福柯在分析权力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巴特勒认为用福柯的话说,只有被认同存在才会有话语权。赫尔姆斯拒绝女同时的方式就是忽视它的存在——我们明白这种拒绝也只能通过忽视——赫尔姆斯对女同存在的拒绝,也是对这种说法的拒绝。没有身份就不存在这种说法。这也是巴特勒对福柯理论的补充。
话语权产生权力知识。权力知识产生身份。所以。没有话语权就没有身份。因为赫尔姆斯通过拒绝相关词语完全忽视了女同的存在。他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女同这种东西。他基本假设我们得到感谢“假设”权力发生的工具是话语权,压迫和服从。主观化相关。它是服从者身份的行为规范原则。福柯的观点。福柯说道,回想一下曾经被认为是违抗上帝的滔天罪行的历史,曾经关于肛交的极端的裁判,完全让人费解的分类。此后几乎全世界对此都保持沉默。导致了两个结果,这里福柯称此为一个种类,同性恋身份,被理解为肛交。他认为极端情况下,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但是同时,他也认为没有合适的身份称呼,关于这个话题全世界都保持了沉默,人们不会对但丁保持沉默,但是这个时期,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对此保持沉默。
同性恋当时会受到法律严惩。但是从缄口,这个似乎违背了福柯自己的前提。他认为身份称呼构成人的身份。但是这也与巴特勒的观点矛盾,她认为,福柯总认为身份称呼构成身份。几乎全世界都对此沉默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方面,结果变得很严重(18世界火刑成为惯常,并且知道18世纪中叶都没有出现有效的反抗)(话语权在这里也减弱)。没有出现反抗,没有人抱怨这些酷刑,有人谈是同性恋。当时也存在着身份称呼的忽略。
另一方面,人们也变得更加有忍耐力了,我们可以从审判次数的减少推断出来,同时也能从对军队或法院中存在的纯男性社区的言论中看出来,福柯的理论就是身份是存在的,但是身份并不是至少不能算大部分是由言论构成。他依然说是这样,同性恋的处境恶化了,当人们开始关注他们,我们知道对同志恋的处罚减轻了。但是对其的监视——认为同性恋可以通过治疗或者宗教改变,可以受其他人的教化——这种想法跟从前人们不关注时相比,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福柯的意思是,虽然沉默对部分人是危险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是件好事,关注虽然能缓解部分人的恐惧。但是同大部分人强加了权威。这些人的身份由权利知识所定义,而不是根据他们的性取向自然形成的,看起来巴特勒这个观点和福柯有点矛盾,福柯其实回答过这个问题,我们仔细想想就明白。
其实巴特勒和福柯是一致的。福柯的立场比巴特勒所理解的更为灵活,和她的观点也相似。他们的研究和政治目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却有不同。福柯更像一个历史学家,虽然真的历史学家常批判他,说他和历史并无关联。因为他们认为,福柯从不解释历史是如何发展的。他只列出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他时刻称之为“认知时刻”然后这些时刻就很神奇地变化发展为其他的了。历史学家常用来解释发展的。因果联系在福柯的理论中缺失了,他所关心的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的变化。
在《性史》中,他所关注的也正是观念的改变,所以他会说从19世纪至今世纪上只有4种核心类型。从权利知识中衍生,分为歇斯底里的女性,手淫的儿童。马尔萨斯家庭。就是指由于经济原因而被限制生育的夫妻,这也是家庭联盟的一种形式,这种方法可以控制人口繁殖,这种情况下联盟作用和性欲作用相互统一了,因为很明显的计划生育和同性恋都能限制繁殖,所以,这两种作用之间并不是只有冲突,所以马尔萨斯家庭和非正常的人总是存在的,非正常指的就是任何形式的酷儿。福柯有解释一共有四种类型:治疗,宗教,家庭,父母教育还有其他各种方法都在根本上和这四种分类有关。歇斯底里的女人的存在。在于我们只用性欲定义人,而手淫儿童与人性本善的观点不符。
因为,从19世纪开始,人性本善深入人心。而这个观点与人性本善严重冲突,所以会受到极端严格的“监视”谁又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呢。关于手淫的科学研究,认为手淫会导致阳痿。如何你谈恋爱就不再需要手淫了,想想都很吓人——手淫还会阻碍成长,会折寿,关于手淫真的有太多可怕的想法了。这些想法直到20世纪才有所动摇。至于马尔萨斯家庭。根本上来说可以算是19世纪早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但是盛行在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世界范围内人口控制的今天。“我们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仍然是马尔萨斯原则之一。在此原则上人们明白了人口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我们能看得出来,福柯认为,马尔萨斯家庭观是主流是正确的。
最后一类就是非正常人。19世纪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称呼。这些在一些早期作品中出现过,当然现在他们很受关注。如今他们有自己的话语权,能为自己的权力辩护,文学,媒体和其他方式都可以甚至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虽然正义仍然存在于关于形式的问题上。福柯认为这些都是历史观察的本质,我们能从她的风格中看出来。巴特勒认为——就在读巴巴的时候能看出德里达的风格。巴特勒所作,就是将同样的问题用哲学加以研究。我已经解释过她是如何将这篇文章理解为对中位哲学和存在哲学的贡献。她通常对这种很感兴趣也很有研究。我们做的第一步列维·斯特·另斯所作的区分,我也特别提到过的就是“原材料”和“已加工过的”例子。
我想表达的直观些,我们都知道,原材料出现在加工之前,然后对其进行加工。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原材料和加工后的关系其实是无层次的构造。我们必须得承认。如果没有加工后的也没有所谓的原材料。打个比方,你要吃一个生的萝卜,那你肯定是吃过熟萝卜,你不会对一个从没见过的萝卜,就说“这是生的”,你之所以知道这是生的也是因为你见过熟萝卜的样子。
其实这就是巴特勒的理论方法。这个方法她屡试不爽。难道异性恋比同性恋先出现?难道同性恋只是异性恋的副本?谁想出来异性恋这个概念的。如果地球上只有你。你不会好端端的说“我是异性恋”如果你不知道同性恋是什么又何来异性恋?他们必然是互相依存的,这个绝对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没有关系。对于性取向,巴特勒的推测是并没有所谓的先后之分。他们早已存在我们用定义取向的心里过度中。但是社会认为人自然状态下是异性恋。而同性恋是不自然的,此等的,衍生,是对异性恋的模拟。
事实其实很简单,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性别和阻力也是同一道理,阻力出现了各种对性别的恶劣模仿也接踵而来,这告诉我们,性别其实也是一种表演,这个看起来有点批判的味道了。但是我们其实在伪装方面都是大师,男性会使这些我都是刻意做出来的。按巴特勒的理论,我所有这些特征都不可靠。因此我一直都是很刻意的。其实就是我一直在重复展现。我认为应该呈现的样子。可能是因为我不喜欢自然状态,但要呈现理想状态不简单。我需要刻意为之,其实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构建的过程。我们同时要做两件事。它使我的身份稳定,这也是目的所在。但是同时也暴露了我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因为我必须不断重复行为来维持身份。这些都和刻意有关。而其中的阻力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这种刻意,让我们明白看出来自然的性别分类。
其实是人们的刻意为之。我们想象自己身处一套舒适的旧衣服中。但是各种阻力,让人觉得不舒服的阻力。不断提醒我们所谓的身份是多么让人难堪,这就是它的作用。身份是多么让人难堪。这就是它的作用,身份和刻意表演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刻意展示身份会让人想起亨利·路易斯·盖茨。让人想起人的身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通过嘲讽,自我隔离而不是简单的占据别人的位置,这也让人想起霍米·巴巴的《狡诈的文明》中的理论——双重意识。部分算是另一者的从属。人们不再认为他才是真实的,而自己知识从属的衍生物。这些关系属于同样的想法,没有熟食就没有原材料,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分类,也是这个道理,都不能以自身来判断,而是存在于和他人的关系之中。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怎么能算文学理论呢”
当然,巴特勒在文章的最后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想象一下,艾瑞莎在对我唱歌”“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女人”“因为并不存在,所谓的自然”“你让我觉得是一个自然的女人”这个“你”应该是一个异性恋并且要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女人。如果我们想象“艾瑞莎在对我唱歌”想象她在对一个姑娘唱歌,应该算是在读歌词,这就是文学理论了。现在我想到了佛吉尼·亚伍尔夫竿下的拉姆塞失主。他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么说我认为说的很不好,不会出目佛吉尼·亚伍尔夫。但是回顾一下,他们文学理论所学的内容:马克思批判主义会着重关注“他的“一词。因为这句话和马克思批判主义有关的就是所有权的问题,就是说所有权理论所用语。这类有关资本运用的情况非裔黑人批评主义。则会注意到颜色的隐喻,并为什么白色就是光明,是阳光,是中心。而黑色,托妮·莫里森在她的作品里说过象征着缺乏,否定和消极,这是不好的。黑暗的情绪。而后批评注意很明显会着重研究一付被没收但崭新的商品,所谓的“东方的”并不就是指东方,其实指的是哈萨克或者布哈拉基里姆。就是说概念的不明确也表明这句话里潜在的物体花的另一者。
最后。在性别理论看来。哲人男性气质的怒气。大家应该记得拉姆塞失主,因为从不认识到不了了而一直很沮丧。哲人男性气质的努力使某人缺乏唯美主义。而这个人是东方地毯的主义。这个反过来也使这种缺乏变得专业。这个也许会产生异性恋的一种掠夺。如果你用辩证分析这个句子。你会对性别理论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