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母亲节,我该谈论些什么
一遇母亲节,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社交网络,“母爱”总是躲不掉的热门话题。多年的母爱宣传教育,空洞而张扬,总是用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来泛滥与虚情假意;或许贴近时代点,用一部分冰心用来歌颂母爱的语句,来为人们热议母爱加点谈资。
母爱需要浮夸吗?这不禁让人思考。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母爱应该歌颂,不过需要的是贴切,更需要的是接地气:从平凡中寻觅,从点滴生活里汲取。
有人很欣赏冰心的《繁星》和《春水》,拜读过的人总是对冰心所谓的母爱而感叹,也总是将她作为坚强母亲的楷模。不过可惜,这些一切都是基于读者美好的想象。无论是从张爱玲的笔下,还是苏青的文中,冰心总是一个作品与现实大相径庭的人,她很刻薄,同时故作聪明。私底下的冰心,与她在作品中展现的清婉是不相符的。也正因此,她所讴歌的那种母爱能否作为标准与指向标尚待讨论,如果一个女性的本性不是温婉的,她又有什么资格书写母爱?这对母爱的歌颂究竟是起教化作用还是起毒害作用,这也是应该思考和商榷的。
寻常人所遇见的母爱,绝不是“暴走母亲”那种被媒体曝光的爱;也不会是废墟下那支起双臂的爱;这样的行为说它伟大无可非议,但终究是罕见的,在大众的眼中带有飘渺,存在隔隙和距离。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所理解的母爱是不带有任何做作成分的。母爱很简单,简单到你上一秒可以感受,下一秒便忘掉的程度。它是你牙牙学语,发出一声声含糊不清的“妈妈”时母亲回应你的微笑;是你第一天上幼儿园,母亲一边为你整理书包肩带一边叮嘱你时的温柔;是你放学回家直奔厨房,缠着母亲给你解馋,母亲喂你时眼中的宠溺;是你与母亲在外散步,母亲总是执意让你走在离公路较远一侧时的强硬;是你终有一天需要离家远行奔波,母亲的一句“好好照顾自己,别亏待自己,有事记得打电话,注意身体”时的唠叨;是你年前归家,母亲顶着寒风暴雪,提前去车站等候时的张望;是你携妻与子回乡探望,母亲张罗你们食宿时忙碌的身影;是你工作不顺,将她那柔弱肩膀借给你依仗时的片刻。我乃一俗人,可不会用所谓的真善美来歌颂母爱,我说的尽是生活零碎,我谈的尽是零星回忆。
还是偏爱龙应台在《目送》中展现的母爱:“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龙应台在台湾已是位居高位,作为政客的她仍能保守一颗作者该有的细腻心思和敏锐眼光的心,以及一位普通母亲在目送眼光中紧紧跟随的爱,这实属不易。
母亲节的前后,花店与商场总是人头攒动,有空的拉着母亲东逛西逛,四处游玩;没空的便网购鲜花,保健品,也算是保证了人虽不到情却到。然而母亲心中的空缺不知能不能被礼物填充满,不知她心中的忧与愁又该何去何从。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一则公益广告却让我难以忘却。讲的是一位母亲等孩子们回家吃饭,奈何子女皆有诸多缘故而不归,孤独的母亲也无心吃饭,看着电视缓缓地睡着了。也许,多数母亲对孩子孝心的要求并不是对物质的索求,而是一顿温馨的晚餐,一场无所顾忌的唠嗑,一通温情的问候,一声带有少许撒娇的“妈妈”。
一个男人在漫漫人生路上会邂逅很多个女人,有清纯如百合,有优雅如蔷薇,有妩媚如玫瑰......也许一段时间中你会乐不思蜀,但在长期相处的厌倦之中,你会回忆起那朵伴你成长,长在你心头的康乃馨。陌上花开,愿你可缓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