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头泉
说不出任何原因,或许是冥冥之中吧,忽然就想写一些有关家乡神头泉的文字。
那一泓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晋北土地与人民的神泉。
从远古至今,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泉水清冽喷薄而出,从未停歇,惠泽八方生灵,滋润山川秀木,令朔州因泉而茂郁,因泉而富庶。
忘了什么时候与她打了第一个照面,只是后来,我便再也忘不了她。
还记得小时候回山阴,经常走的有三条路:高速路,二级路和三级路。高速路快是快,也很方便,差不多四十分钟就可以回去。只是一路的景色太单调,隔离区种的灌木被疾驰的汽车连成一条随路而动的绿线,路外的广告牌也飞速着向后闪过,由渐渐模糊到彻底消失。
高速路上的一切都太快了,快到让人无法招架,无可是从。本该放松身心去享受的旅途也让人变得疲惫不堪,只想倒头睡去。(当然如果司机也睡过去的话,那就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换做二级路的话,没有高速路绕远,但印象中的体验也不是太好。由于不收费并且不绕路,很多大型货车都扎堆地在二级路上行驶,有时候走二级路也像抓彩票,或许运气好可以在路上畅通无阻。不过,请放心,那种几率和抓到彩票的好运一样少。并且由于大车的吨位大,路面上有很多的坑坑洼洼,可谓"地无三里平"了。在这样的路上行驶的安全性也可想而知。
还有一条,便是三级路了。印象中不经常走这条路,是因为绕远吗?记得不太清楚了。小时候每次走这条路就会变得很开心,大概是可以清清静静地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缓解上学期间的压力吧。走到路程的一半多,便可以路过神头泉,汩汩的流水之声,清脆悦耳,水花飞溅,纯润似玉,泉水在地压的作用下向上盛开,疑为半个水晶球在跃动。好久不见了,那半个水晶球还时常在我梦里出现,被阳光折射,宛如倒扣着的冰裂纹瓷器,精美剔透。
再往前行驶,便是洪涛山,赫然而现,万仞壁立,巍峨沧桑,仿佛触手可及。山的苍峻与水的柔和有着很强的视觉反差,却也相得益彰。
山路两旁是一座座土坯房,它们整齐有序地排列,墙面上白底红字地印刷着一些宣传标语,有的人家院前还种着朔州的市花----大花。
这种花学名叫做蜀葵,是从四川地区传来的,高达一丈的枝干,冲天而长,花开当空,在花卉中也是罕见的现象,在山西的黄土高原的沙地上焕发蓬勃生机,是其他娇嫩高贵的花所不能比较的。大花之所以成为朔州的市花,我想,这与朔州的豪爽大气的民风是吻合的。在环境较为恶劣的黄土高坡之上,大花就像吃苦耐劳的晋北人民一样,生生不息,用自己勤劳的汗水拼出一片天地。
继续向前行驶,记得有一段很陡峭的坡儿。沿着坡下去,就会闻到越来越浓重的鱼腥味。 那是一处虹鳟鱼场。 每次来这里,总会很开心。除了鱼很鲜美外,还有在这里我可以看到那被划得规规整整的鱼塘里活蹦乱跳的鱼,有的一方都是黑的,有的都是金的,也有的是混杂在一起的。
(虹鳟鱼肉质丰厚、无小刺,鲜香,此鱼为朝鲜鱼种,舶来品。神头泉域盛产虹鳟鱼,因泉水清澈适宜虹鳟鱼的生长。虹鳟鱼中最名贵的又属金鳟鱼,金鳟鱼通体呈金黄色,肉质更为鲜美,是当地人待客的佳品,金鳟鱼在泉水里结群恣意而游,溢彩流金,夕阳照射过来,仿佛滚烫的一池金汤,是一道诱人的景观)
它们在鱼塘里翻滚跃跳,水底传来的咕嘟喧杂声仿佛是《西游记》开头的《云宫讯音》,如果跳下去就可以穿越到金碧辉煌的龙宫以及见到各种奇形怪状的鱼(当然,我还是怂,没有跳下去过)这个想象甚至在我的梦里出现了好几次,梦里的自己或变成了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去找寻定海神针,或变成了《哪吒传奇》里灵动善良的小龙女(和现实中的相反,你懂的)等待哪吒的到来,或干脆变成一条畅游水底的小鱼,享受着"鱼翔浅底"的快乐。 每个鱼塘中间有窄窄的隔梁,每次走在上面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闪落下去。忽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专业----考古,每个探方之间也是这样狭窄的隔梁。当时的自己一定不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也会遇到像鱼塘上方的情况吧。过了实习期,怕是会练成飞檐走壁,再也没有走"独木桥"之类的恐惧(笑:-D)。
进了虹鳟鱼养殖场,开心的事除了看鱼买鱼,还有就是喂鱼。鱼的饲料会被放在渔场入口处的一个个或崭新或破旧的麻布袋里,是黑色的小颗粒,比普通观赏鱼的饲料要大得多,这种饲料平均直径大概有一到两厘米,普通鱼吃一两颗估计就会被撑得游不动了哈哈哈。我有时候会趁管理员不注意,偷偷从麻袋里抓一小把饲料,快速抛入离我最近的那一塘鱼。这时,潜伏在塘底的鱼就会纷纷浮现,它们争抢着,拥挤着冲向我洒下鱼饲料的地方,尽可能张大的嘴,形成一个个黑色漩涡,互相吞噬。 喂完了鱼,轻轻拍一拍手,却难以去除已渗入手中的浓重的鱼腥味,是饲料的味道。怎么形容那种味道呢?那是一种特有的腥味,一种陆地的粗犷与海洋的细腥融合在一起,比普通观赏鱼的饲料的味道要重得多。以至于现在,我一闻到那种浓郁的鱼饲料味儿,总会想起曾经那个鱼塘,充满着鲜活虹鳟鱼的一方小天地。
如果路程赶得不是太紧,一家人经常会在神头泉附近停下车欣赏。记忆里最近的一次是在高中了,那是从姥姥家回来的下午。
那天下午,阳光正好,没有阴云层层,也没有阳光刺眼,一切都刚刚好。
下了车,微风拂面,呼吸着远离城市汽车尾气的清新空气,潮湿的水气温润扑面而来,天又蓝得透彻,白云寥寥。
往泉处行走,会有泉水形成的小溪从你脚边流淌。水面平静如绸,澄净的水映衬着澄净的天空,远处,树木葱茏,绿色也倒映于水中,天地间浑然一体。俯看偶有纤细的小鱼在水里轻快的游动。
再往近,可以看到脚下的那些大小不一的石头,因受到泉水经年累月的冲刷早已没了当初的棱角。神头泉附近有三五个极细小的泉眼隐秘地漾起一圈一圈的水晕,据说是地压所致。
听当地人说,前些年神头泉喷涌的速度与高度要比现在湍急而耸立。史书上叙述的古时神头泉水喷涌之状为“磅礴”。但随着地下水位的逐年下降,泉水涌出单薄了许多。现代人再也无法临觉到那样的震撼气势了。这也是一件让人遗憾之事吧。
走到泉边,便可以感受到一股潮湿的凉意扑面而来,那是泉在夏天给人们的善良。有许多人赤脚站在泉旁边光滑的石头上,感受着泉水的爱抚,偶尔还有小鱼游至脚边嬉戏,真有点"天人合一"的感觉呢。还有人拿着空的塑料瓶子,小心翼翼地对准泉水喷涌而出之处,那清澈甘洌的泉便被捕捉到了容器中。
当黄昏临近时,霞彩满天,神头泉又像是一个被倒扣着的金碗,它源源不断的水流形成了被融化的金丝绸带,绵延着向远方的人们播洒着恩泽。蛙鸣声渐渐清晰,鸟儿也扑棱棱归巢,放眼远眺,依稀可见袅袅炊烟,几声犬吠也听得清脆,白天那些生动的景致渐成剪影,渐至模糊……
回到车上,盘里播放着的是莫西子诗的《妈妈的歌谣》,低沉空灵的歌声竟莫名应景。我们在这深情的声色中,驶向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