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鬼和我(上)
实在不知道怎么起标题,随便起一个吧。
上周六是赌鬼在北京愚公移山演出,今年巡演的最后一场。去年末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今年会在北京有场演出,当时就在想不管怎么样都要去看一下。虽然今年初的时候很倒霉,论文拿了黄牌,我妈下楼的时候腿又摔断了,不顺的事儿很多,也不知道5月份的时候论文是不是要查重了,快答辩了是否还有时间,就是想着无论如何要去现场看赌鬼。其实赌鬼的专辑我只听过几首歌,新出的专辑都没有循环过,我就是为了看那半个joyside.
知道joyside是很偶然的事情,大二的时候对国内摇滚了解很少的时候看到有人给国内鼓手颜值排名,joyside的关铮毫无疑问的是第一。的确很帅,瞬间被吸引,然后去网易云搜了joyside的歌。网易云只有他们在摩登出的专辑,包括他们的第一张,一张EP和最后一张,而我后来最喜爱的那一张海王星黎明的酒宴在虾米。joyside中途经历过风格的重大转型,从一开始的朋克转向后期的车库,简单粗暴来说就是从性手枪突转到libertines.并且因为这次大转型,乐队换掉了鼓手和吉他手,给人面目全非的感觉。但是一开始是在网易云听的,听到的就是完全分裂的两张专辑,一张躁的很无脑的朋克,后一张突然深沉又悲伤。
他们的歌词一直是英文,而且是主唱新疆人带有羊肉味的中国特色英语。摩登早期也是穷的不行,给的录音费很少,录的很差,乱糟糟的,所有乐器的声音都混在一起。最后一张解散的专辑录的明显好一些了,能听出贝斯很厉害,20岁的吉他手刘虹位的solo也可以。
后来彻底入了独立音乐的坑,现在想想就是因为joyside.之前听歌没有什么特别感觉,把这些朋克车库放到一堆流行歌曲里面听,当个调剂。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在于现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看到他们的现场视频。joyside成立很早,03还是04年的时候在无名高地还跟五月天同过台,当年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也跟五月天的专辑一样获得了国内某音乐奖项的提名,当然后来的轨迹完全不同。
而07-09年的确是中国独立音乐的高峰,冒出来了很多新乐队,关键是有新的东西。兵马司成立了。摩登也一口气签下了很多新乐队,专辑一张接一张。而兵马司发的第一张专辑就是joyside,就是他们风格开始转型的这一张。我先看了现场演唱dongdongdong的视频再去听了这一张。很难讲第一次看到视频时候的感觉,就是从他们的现场我领悟到了什么叫躁,为什么要pogo,为什么要跳水,为什么现场能有嗑药一般的爽。乐队这四个人里面讲句良心话只有鼓手和吉他手是帅的,但是就是很酷。属于不光台上唱的是朋克,台下人活的也要很朋克那种。
不管在哪儿演出都要喝酒,在香港喝到把吉他手丢了,台上酒瓶子一堆,跟台下观众打架,最后乐队解散就是传言主唱拿酒瓶子把其他人砸了,鼓手飞叶子飞到鼓槌都拿不起来...可能是国内最混乱的一个乐队了,现在年轻乐队里面唯一能与之一战的可能只有脏手指,同样签给了兵马司,据说别的公司都不敢带。但是他们的音乐又很矛盾:越来越柔软,越来越伤感,甚至有了点迷幻的色彩,用徐志摩的话来说,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像梦破灭前的黎明。最后一张告别专辑尤为明显:
他们解散于2009年。2010年出了最后一张告别专辑。解散的很突然,之前刚刚结束欧洲与国内的巡演,还真有人给他们拍巡演纪录片。纪录片我看过很多次,很有趣,促使我思考朋克这个形象是否能包装出来,大众对特异独行的接受度到底是如何,一方面他们以猎奇的目光观察,但是一旦超出了他们的界限,他们又会感到恐慌。起码在我看来他们的朋克形象是很真实的,对一切规则、秩序、周遭的世界是发自内心的冷漠,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格格不入的感觉。但是他们也是很可爱的,有年轻人一切可爱的特质。我喜欢这种消极反抗的态度,年纪越大越喜欢一切消极的东西,有什么好庆祝的?有什么好笑的?笑不累吗?为什么我不能很轻易的感到满足呢?我是一个被社会击败的失败者,我也喜欢这样的人,看着他们我觉得我还正常。
最后解散的视频看了很多遍,当然有很多眼泪,哭泣。他们的解散也是07到09年那波风潮的一个结束,他们当时的鼎力支持制造了D22这个livehouse的奇迹,不知道有多少乐队第一次登台就是在这里。随着他们的解散,D22撑了几年之后最终被卖掉,兵马司也开始走下坡路。最后这场在MAO的live仿佛就是最后的巅峰,守望詹盼王梓都去了,演的也很棒,看不出来到底出了什么事,就是大家都是好好的但是就是要散了这种感觉。在这场结束之后吉他手就彻底告别了音乐,回去继承家业,好像是开饭店。贝斯手和鼓手和王梓组了一个三人乐队的阵容,就是赌鬼。
joyside至此告一段落,他们成立于国内摇滚最艰难的那段日子,挨了过来,却在黎明前解散,可以说是我最可惜的一只乐队。虽然现在想来他们做的音乐不过如此,录的制作的都很糙,还有很多人批判他们歌词是英文,过于肤浅,但就是不能忘怀。可能有朋克的人格魅力加成,但是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听到dongdongdong那种仿佛电流穿过身体的感觉,给你甜蜜的爱情却又残忍地戳破它;在spy中跟着主唱一起嘶吼,嚎叫,发泄,都是很直接的情感与冲动。我所信奉的朋克美学就是这么简单与直白,没有什么言不由衷与七弯八绕。

现在大四了,心态有所平和但也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为了纪念一下短命的joyside,近距离瞻仰一下已经30+,业已当爹的当年朋克青年,我在立夏的当天晚上从天津赶到北京去了愚公移山。当年的摇滚明星一旦老去,锐气不再是很可怕的,血淋淋的先例就有无数,歌迷宁愿他们死了比较好。苟延残喘妄图再回青春是很可怕的,这里我就不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