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3
时间回到秦朝,亦或是更古老的西周,但精确的位置不可考。皇宫是一座同广图一样的建筑,当然这样的建筑如何在那个历史时期得以完成依旧不可考。
君王冯小刚带人参观宫殿,我是众多随从中的一员,依旧按我的行事风格,在一个不被关注的角落,按自己的视角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各个楼层也是用玻璃间隔,明净而宽阔,当然,那个朝代为什么会出现玻璃仍旧不可考。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楼顶,有同各楼层一样的空间,南北楼依旧有一个大概一米宽,三米长的连接,连接处没有任何护栏,如果不小心失足非死必残,人们就那样从连接处穿行。我们参观的这一侧有很多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在培育花种,她们并非专业植物培植人员,她们的主要工作比较类似老妈子,但是冯君王很喜欢新鲜植物品种,所以鼓励大家自行培育,如果种出新鲜花草也必有重赏,在利益的诱惑下,妇女们抽空学习培植,也互相交流经验,所以整个楼顶都是一副花草丛生的生机盎然,每个角落都摆满了花盆,有大有小但是并不杂乱,各种品种的花瓣散落其中,她们说把花瓣散布在图里就能长出一整颗新的植物。
这两个情节应该是借鉴了《红楼梦》和我养肉肉的经验。
离开种植园要经过之前那个恐怖的三米连接,但是貌似除了我没有一个人觉得这个路有任何危险性。小孩子在上面肆无忌惮的跑。所有人都从容地通过,我超级害怕,先坐下来,然后一点一点地往另一头挪动,那种命悬一线的感觉紧紧包裹住我的神经,但与此同时又因为孩子嘲笑的眼神而不好意思,仿佛在尊严面前,生死并没有那么重要,于是我鼓起勇气站起来,像个大人一样往前走,竟然如履平地。
返回一楼,是冯君王的寝宫,他的孩子跟我关系很好,也许是因为年纪相仿,兴趣相投,孩子在看我写的文章,非常喜欢,拿给他父王看,冯君王看了看说不错,就叫来当时最有名的士大夫葛优来看,葛优看了看说,这文章立意很好,但是略显啰嗦,没有突出主题,其实可以分解成几篇文章,这样每篇都清楚也深刻,都值得发表,冯大王说,那就叫某某(当时最权威的期刊的主编)给联系发一下,葛大夫边说好边在文章上大幅删改。
我看着自己写的东西能得到葛大夫的修改,并且有机会在一流的刊物上发表非常欣慰,但是心里的小算盘也在盘算,这文章发表必是以孩子的名义吧,否则冯君王没必要如此费周折,那么第二作者肯定是葛大夫,那么第三作者会是我么?当时还想即便是在第三作者上加上我的名字也很满足了。
这个情节应该是因为睡前刚看完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由此想到他的小说经常被冯搬上大银幕,以及最近纠结的论文主题和曾经发表论文的恶心经历吧。
为什么把自己搞的这么大压力啊,放轻松,今天应该做个瑜伽调节一下了,可是一想到还有好多衣服没有洗就又瞬间压力爆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