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 胡同里的故事 2016-11-10
剧评| 胡同里的故事:《枣树》与《胡同深处》(P.S.安利《请回答1988》)
而已笔记 2016-11-10
作者而已
近期看了两部题材相近的京味大戏《枣树》与《胡同深处》——两部围绕着胡同深处人家面对拆迁的故事。

前门附近的胡同
《枣树》的“主角”是四合院里住着的三户人家以及院中的一株枣树。那棵枣树是院中受人尊敬的老奶奶在年轻时和爷爷种下的,那是他们爱情的象征。每年秋天它结出许多又脆又甜的大枣,也给邻里的小伙伴徒添了几分乐趣。可惜爷爷早些年去世了,老奶奶便把这株枣树当作爷爷,与它讲话,儿孙辈的进出家门也同它问好。拆迁的消息突如其来,因为它不能被当作古树被保留下来,院子里的人便担心起这颗树的命运。整部戏最主要的戏剧矛盾就是这棵枣树能否保存下来。虽然剧终也没有道明枣树是否保存下来,留下一个开放的结局,但我认为它是保不住了。

《枣树》剧终,演员谢幕,可以看到三户人家的窗户都被竹竿捅破了。
如果你胡同或者在大杂院住过,或许你更能体味主人公的心境。小时候我家大院中有好几株槐树,一到五月,槐花的清香就会飘荡很远。每天放学回家远远地闻到槐花香,就知道快到家了。后来院中停车位越来越紧张,这几株槐花树就被砍了。回家再也闻不到槐花香味了,冷冰冰的水泥占据了槐树的位置。剧中,人们为了分得更多的拆迁费假离婚,这不就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魔幻现实吗?大杂院拆了,人们搬进钢筋水泥中,小伙伴爬树摘大枣、小情侣在树下谈天、老奶奶对着树喃喃自语的景象再也不会有了。这部戏是对老北京、对胡同、四合院最好的纪念和回忆。虽然最后老奶奶一个人坐在院中,手中的大枣散落一地看似十分凄凉。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出悲剧。人们离开故居时,用竹竿捅破窗户意味着“不破不立”。历史的车轮会无情地碾碎一些东西,但是美好的东西依然传承下去了——善良的人们约定时常聚聚,到了新居想办法再种枣树。

《胡同深处》则是一出喜剧。主人公也是住在胡同里的几户人家,与《枣树》主角都是老北京不同的是,《胡同深处》中人物身份构成要复杂一些。这里有外地来打工的小年轻,有陪孩子艺考的外地妈妈,有唯利是图的古玩商人。这部戏的主要矛盾是寻宝——传言胡同要拆,古玩商人听说这里有清朝贝勒留下的古董,于是重金寻找。围绕这个宝物,几户人家各怀鬼胎,有的私下寻找,有的紧张隐藏,人性中的自私和温情也显露出来。寻宝之旅揭开了小院儿里老人隐瞒大半辈子的秘密,在此就不剧透了。可喜的是,最后四合院作为文物古迹被保存下来了,政府出资进行整修。经历过这事,人们想明白了一些道理,放下了执念,勇敢地去拥抱更好的生活。

逗逼剧组。因为是最后一场,演员们都演嗨了,状态非常好。最抢戏的是右起第四、五位。第四位“中学生”表演乞讨一绝,以及你能猜出第五位“大妈”其实是个90后吗?
这两部剧在某些方面实在太相似了,相同的题材、相似的布景、相似的人物年龄构成,让人不得不把它们联想到一起进行比较。若问我哪一部更胜一筹,实在难以作答。若说严肃性、深刻性,《枣树》更强;若比较可看性,我认为《胡同深处》更好。作为一部喜剧,《胡同深处》十分成功,演员表演十分到位,笑点密集,让人捧腹。

东四附近的胡同
如果你没看过这两部剧,也没有在胡同或四合院住过,但是对这里的故事感兴趣,我向你推荐这两部话剧。如果你没有机会去看话剧,我则向你推荐一部韩剧:《请回答1988》。这是豆瓣评分9.4的神剧,也是我看过的主角最丑,但是最好看的韩剧,完全打破了我对韩剧的印象。

相聚有时,离别有时。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同行的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而已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