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关于书的书是值得一看的
查看话题 >关于读书:哪些书值得一看
谢谢邀请!
其实,我一直觉得,哪些书值得一读一看,都是极个人、极个体的事。
不过,作为爱书之人,毕竟活了有几十年的光阴,幸而父亲能力较强得以让我在大学期间就可以随心所欲购买图书而不用担心生活费没着落。所以,就算是工作以后,也算是博览群书、涉猎众多。BUT,我仍然有一点点心得供你参考,如对你有半星点儿的提示,也算是做人功德一场。
即使我自己读书众多,其实我并不推荐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博览群书。原因有以下几点:
人的多样性
人,与人是不相同的,有些人爱读书,有些人却更愿意与人打交道,少读书、偶尔读书,也不影响他/她的人生。理由:学习者有三大类——阅读型、听觉型、运动型。唯有第一种人是爱读书的、擅长读书的,其他两大类人其实不是特别爱读书,更愿意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听觉型的人喜欢与人交往与人交谈,只取他人的观点与意见;运动型 则自己动手拆收音机拆玩具。孩子 亦如此,即使是阅读型的父母,也未必生得出阅读型的子女 。当然,培养与引导,仍会有强大的示范性,即:我家娃在一周岁时即见到我与妻在读书(妻当时要参加自考,我们在娃醒着的时候是一般不开电视的,以减少电视对于娃的影响,所以,娃到目前18岁了也不大看/痴迷电视。
发展工序与维持工序
即使是读书,也要细分,第一类图书,称之为“维持性工序”,其目的性强,例如,医学生阅读医学课外辅导图书、刚进临床的医生阅读自己专科的大部头专著——心血管内科的大夫的工作之余的阅读,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工作中最低限度的专业 水准,避免在眼下不胜任。而第二类图书,称之为“发展工序”,其目的是为了延伸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甚至于是业余爱好的图书,例如,摄影摄像类的图书、心理学的专著与科普类图书,这一类图书,于个体而言,是能够让一个人不仅能适应当下,还要为了未来10年未来20年的成长打下基础,或直接是拓展知识面、阅历、经验(二手经验),有些人误以为这一类图书中的一部分是闲杂图书,实则误解也。因为从阅读来看,我们依然可以遵循彼得。圣吉的方式,系统思考,撷要而读。某种意义上,有些闲杂图书,是使一个人成为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中人,都存在着这一划分的问题,眼下,你是为了参加高考并取得好成绩从而上一个较理想的大学,可能你都需要思考这一分类。而在职场中人,前几天,遇大学同学(心血管内科主任,临床医师),给她分析了一下,她也得知自己的时间分配方面、生活与工作重心 方面,可能没有跳出自己原有的轨迹,陷于其中,我给了一些建议。
关注圈与影响圈
一个人的能力强弱、生存能力强弱,取决于知识、经验、能力、待人接物(情商的一部分)、自我情绪管理(情商的一部分)等,而最有意思的是,通过观察,我也知道: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强,其影响圈越大,而关注圈相对而言没那么厚实;相反,一个人的能力越弱,因为他影响圈不足够,所以,其关注圈反而大而厚实、没什么实效。由此来看,中西方的大学生、大学毕业2-3年的年轻人,我感觉 ,中国的年轻人不如西方。幸好,这一趋势,中国的年轻人正日益赶上来。然而,中国人口太多,大比例来看,依然太多年轻人在关注圈内投入过多,而在影响圈内花费太少精力时间。
一个人,如果有意识地进行筛选,他/她在18岁-35岁间,会将阅读时间的80%-90%用于阅读实用目的的图书(即:专业类图书、各类延伸知识类),间或阅读哲学类、修养类图书。当35-35岁间,阅读实用目的的图书比例下降至60%-65%,而哲学类、修养类、系统类、非本专业的图书阅读量上升至30%,剩下约10%用于阅读小说等看似无用的书——其实,小说尤其是畅销小说,是最好的心理学普及读本。从小说中,你可以观察到全球各色人等,从而洞察人心人性。
个人爱好
好奇心、爱好,是个人阅读的源动力。即使没有外驱力,你依然会有动力去读各类图书。有些年长者会批评某些图书没营养,意思是说,花费了几十个小时的阅读,却没有带来什么收益,只是进行了阅读,消耗了精力、眼神什么的。其实,这些没营养的图书,却可以带来心情上的愉悦、放松,又消磨了时间(kill the time),有何不可?
推荐书单
最后,给一点书单,供参考吧:
1.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系统思考(珍藏版)》丹尼斯。舍伍德、《系统之美》吴军
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
4.《旁观者》德鲁克
5.《经济人的末日》德鲁克
6.《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系列,四本书,均可一读;有助于家庭和睦
7.《与孩子划清界线》小巫
8. 猴子理论,这个,不用读书了,直接一篇文章就好,《哈佛商业评论》重印数最多的两篇文章 之一。估计你可以在百度文库中找到。
9.《要事第一》
10. 《用户思维+》,这本书的最大贡献,在于澄清了人们对于“一万小时”与“刻意练习”的误区。同时,对于商业人士而言,对于售后与设计师而言,此书的价值也颇大。对于有意成为教练的人而言,此书示范了如何提问,既简洁又有力。
11.《提问的艺术》安德鲁。索贝尔
12.《自卑与超越》阿德勒。 如果你不能从自卑中走出来,那么,一辈子都会笼罩在这一乌云之下。
13.《人性的弱点》——讲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令自己的人生更成功的。但如果将之归入成功学是误解,它更多的,是讨论的心理学,科普图书
14.《人性的优点》——顺带看看吧。
15.《动物庄园》《1984》《通往奴役之路》《乌合之众》
16.《粮食战争》《石油战争》,看清世界。
17.《世界是平的》看看未来的趋势,当然,现在来看有点老旧,但仍是可以了解一些你所不知道的。
18.《失控: 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如果你不阅读这本书,你都不知道现代科技究竟进步到何种地步!作者:KK
19.《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当然,如果有新版,你购买 新版就好。
20.《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个,科普类图书,好玩儿不累
21.《社会心理学》
22.《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麦克米伦经典·大学生生存系列
23.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心理自助图书。最要命 的是,你不是重症抑郁症,最糟糕的情况是,你是极轻症的抑郁症,你自己都没意识到你需要进行改变。改变你自己的思维习惯。改变人生。
24.《数学之美》吴军
25.《数据结构》即使你不写代码编程序,你也可以理解一下,为什么IT这么牛叉。。。。
26.《首先,打破一切常规》,强烈建议你购买正版图书,并上网测一下自己。这是我当年送给所有新员工(销售岗,已转正)的一则图书。无论你擅长什么,你都可以成为TOP SALES 、 TOP TEACHER、 TOP ……
27.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28.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虽然标题看起来很土气,却是老外写的,内容中肯。
29.《道德经译注》
30.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谨、《金刚经译注》
31. 《西方哲学概论》
32. 《金字塔原理》,如何表达的经典。
33. 《组织学习II》,这本书简单些,《组织学习》是本大部头太难以阅读了。除了个体可以学习外,组织也是可以学习的,但组织学习不等于“组织一群人在一起学习”
34.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虽然旧书,仍然可以一读。
35.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
36.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
37. 《大D江J大D海,一Y九J四S九》,国内买不到。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不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看待一本书,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38. 《语言本能》《心智探奇》《思想本质》《白板》——史蒂芬。平克所著。代表着现代的认知科学、脑神经科学、语义学、计算机逻辑与语义学、人类学的最新进展之一。科普类图书,最好要有一点编程的基础有一点生物学或医学背景,会比较容易理解些。
-
陋巷散人 赞赏了这篇日记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