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漠”的香港,怎么就出了 Beyond 这样的大牛X Band?

在2018年开年第一期的《晓说》里,晓松和导演徐克聊天,话题不可避免落到了被很多人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可能是听得太多了吧,徐克导演对此倒没有太多异议,晓松却旗帜鲜明地反对了这个标签:“没,我不觉得,那是有一些人不把流行文化当做文化,他们才会这么说。”
香港是“文化沙漠”——是吗?不是吗?
香港到底是不是文化沙漠呢?这可真要看怎么说了。首先看,香港真没文化么?
先说教育吧,论文盲率、文化设施,香港可哪哪也没有落在后边啊!无数据无真相,就拿2017 Times的世界大学排名为例,港大和港科大也都进入了世界前50,数量上却也不虚中国内地。

若是要说起流行文化,那香港的资格可就更老了。辉煌时期的香港,是仅次于好莱坞的第二大电影产地,周星驰、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这些影视巨星的名字至今仍是家喻户晓。流行音乐上,香港也有自己的style,一路唱过来——张国荣、张学友、梅艳芳,陈奕迅——这些名字,哪怕单独拎出来,大家也不会不知道这个分量吧?

有了这个背景,理解就容易了嘛!作为一名电影导演和音乐人,“香港”这两个字在高晓松老师心里当然有着独特的地位。事实上,早在《鱼羊野史》里,晓松也提到了在香港这个非常商业化的地方,居然诞生了Beyond这样一只人文素养深厚的乐队——他们不仅唱出了香港人的心声,也唱出了香港人的脊梁,唱出了香港人民内心深处的满腔热血。
我在此很认同晓松老师对于Beyond乐队的看法,却不太认同香港的那种流行文化。如果说香港不是“文化沙漠”,可能也接近于“文化荒原”了。当然,可能我的看法是错的,大家看完再批判也不迟~~~
香港没有“摇滚乐”,只有Beyond!
我觉得这句话最能代表Beyond乐队之于香港的关系。
香港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城市,每个行业都打上了深深的商业烙印。香港的电影其实是典型的快餐文化,有大量屎尿屁的低俗喜剧和劣质电影,王晶的电影就是典型。香港没有真实意义上的纯文学,有的只是鸳鸯蝴蝶派,金庸的武侠小说,亦舒的言情小说,还有倪匡的卫斯理……

“文化沙漠”名字,可能是中国曾经的文化部长王蒙叫出来的。商业讲究逻辑和规则,而文化则需要感性和叛逆,而摇滚更是一种先锋文化,许多摇滚乐手都不屑于流行音乐,过渡的商业化也会稀释掉摇滚的精神,让摇滚乐的硬核逐渐软化成大众流行品。
具体到香港,它不仅是“文化沙漠”,更是当之无愧的“摇滚沙漠”了。
提起香港的摇滚乐队,我想大多数人也只能想起Beyond吧!好像实在也找不到别的乐队了。虽然在Beyond的引领下,香港也出现了夹band(组乐队)热潮,出现了蓝战士,太极、小岛等乐队,但终归是昙花一现,没能成气候。
而提起Beyond,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也一定是《真的爱你》、《海阔天空》和《光辉岁月》这些熟悉的旋律。没错!那是Beyond歌曲最商业化的时期,也是Beyond最向主流音乐市场妥协的时期。

摇滚重在精神,那股子劲儿最重要。我自己最欣赏的就是Beyond尚未定型时的作品,那应该是真正的摇滚吧——彻头彻尾的桀骜不驯,我几乎都可以听出家驹嘴里憋着没说出口的那句“who 特么cares”!
如果大家也对早期的Beyond感兴趣,对那种艺术性的摇滚风格感冒,可以去听听《大厦》和《东方宝藏》。我始终觉得那才是最适合黄家驹的音乐类型,也是他自己发自内心想去做的音乐。
黄家驹 :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现在说起Beyond来,大家都承认他们是香港音乐的拓荒者,毕竟历史地位也摆在那儿。
我自己的看法,Beyond乐队对香港乐坛最大的贡献有二个——首先当然是坚持原创,这让香港乐坛逐渐把重心从模仿日本、欧美转向了自主创新;另一个则是他们突破了香港流行音乐只关注“小情小爱”的主题格局,Beyond的歌曲无疑更加关注现实,带有东方式的人文主义关怀。

好的歌曲离不开优秀的歌词,这就像好电影也要靠好剧本一样。Beyond成员多才多艺,都能进行词曲创作不假,但是Beyond里最优秀的作词还得属刘卓辉,Beyond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词都出自刘卓辉之手,比如《大地》和《长城》,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
黄家驹本身是一个懂得向市场妥协的人,他的本意是先做市场化的流行音乐,等到拥有了一批固定乐迷,再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可惜香港过于商业化的音乐市场实在是不给面子,让他很无奈。他在《俾面派对》里就讽刺了香港乐坛光怪陆离的音乐环境,“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这句吐槽犀利,还不过时——这也是我认为香港是文化荒原的原因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Beyond出走日本,黄家驹最终意外地死在了他最不愿意参加的综艺节目舞台上, 真是要说句“造化弄人”!
黄贯中在《遥远的paradise》里这样悼念家驹,“可惜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可谓言简意赅,一句话道出了Beyond出走日本的根本。

好吧,他走得早,他青春不老;灰色的轨迹磨成了血路,供后来人继续前行。
不过,香港终归还是难以承载商业外的文化。这当然也是笔者觉得——为什么香港是“文化荒原”的原因。不知道各位岛民,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
就叫我小关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9 17: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