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琴音

寂静的深夜曾有琴音传来。
似是那首传说早已失传的《广陵散》。

1800多年前的某个夜晚,嵇康也曾在灯下弹琴。
他的琴音时高时低,时起时落,琴声虽远,心却茫然。
风雨如晦,鸦默雀静,寂若死灰。连草虫的声音,也逐渐黯淡,隐没,哑然。
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这万籁俱寂的夜,会是怎样的结局。

一阵风,灯灭了。
没有月亮,连云翳都看不到。
乌云太厚了,月亮的微光无法穿透。甚至乌云自己,也早已隐身在黑暗之中,看不见,只能感到它覆压在天空上的沉重。
无法呼吸。
嵇康就这样静静的默坐在深夜中。他的琴在手,琴弦刚刚调好,只是,他却怎么也想不起下一个音符,要怎样才能挥下。
他的心,仿佛被一种寂然的、幽玄的力量所攫取。

一个肃然的黑衣人,不知何时,已经端坐在嵇康的琴几对面,他一身黑衣,面容惨白,乱发吹散,只依稀看见,那双在蓬乱发丝中透的紧锁的眉头。
他们彼此都没有说话,只留下无尽的沉寂和静默,填充着这漫长的黑夜。

淡淡的苏合香,在漆黑的陶炉中,一寸一寸的熄灭,烟雾朝着窗外一点一点散去。
远处微弱的灯光,渐次熄灭,黑暗逐渐融化了他们的身影,还是无声,无形,无音。
连这个世界都在黑暗中失去了轮廓。
此时,却陡然有一丝微弱的弦乐,像只扑腾着翅膀的受伤鸟儿, 在这深深的夜里微微颤抖了一下。
仿佛垂死之际,最后一声不甘的呻吟。
颤颤巍巍的声音渐起,恍如群鸟划过山涧,山泉汇入溪流,露水滴破草叶——
声音渐高,在这黑暗中,无声无息的流淌开去,又奔流而回……
月出东山, 独鸟哀鸣,狂风骤起,松竹摧折,悲霜雪之俱下,听潮水之相击。
浮江淮而入海,望大河之洲渚。纷纷容容,眇眇芒芒……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凯风,载坐载起。
……
琴就在嵇康的指尖处,但他的手,却一丝也没有动。
然而,声音就这样从缓入急,由轻转重,不可思议的从那把五弦琴中自动喷流而出,又毫不迟疑的向前奔涌而去。
那些声音,前赴后继的撞击在冰冷的岩石上,碎裂成满地的月光。

……嵇康淡淡一笑,望着坐在对面的人:“你是谁?”
“我是一个形骸受损的人,你不需要知道。”黑衣人凄凄恻恻地说道,他黑衣黑须,瘦黑如铁,只有目光,如磷火一般闪亮。
“你又为什么在此?”
“因为你的琴音。”黑色的人阴沉的说:“因为你的琴音过于清和。我被那琴音吸引,发觉时已身在此处。”
“清和有何不可?”
“过清则纯,过纯则刚,过刚则烈,这个世间容不下这样的声音……不过,那又如何了?或许,正因为这声音过分清和,才有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嵇康又是一笑,目光转而落在琴案上,那把依然在自动奏出这世间稀有,绝世无双的曲音的琴:
“这是你的琴音吗?”那五弦琴声似已流入深渊之中,只剩下一个遥遥的渐渐模糊的身影。
“我也从未听过,但,我却知道这琴声虽来到这个世间,却不属于你们这个时代。”黑色的人声音也如黑铁一般冷硬。“真可惜,它注定要因此刻而生,也因此时而死。”
“它叫什么名字?”
“此曲名为——《广陵散》。”
听到这个名字,一向萧散淡然的嵇康也瞪大了眼睛——“它就是传说中的《广陵散》?”

一阵风吹过,黑衣人已经不见了,只剩下已经燃尽的熏香残余的灰烬,还有竹帘飘拂的细碎声响,连同琴声的尾音,化作黑夜中仅存的磷光,绿色而幽深,只能照亮了鸟儿的形体,却也渐行渐远……
“你……到底是谁?”
“我们虽只有一夕之缘,但却已相遇了千年。”黑衣人阴惨的声音仿似从无穷的远处传来,穿过幽深的长洞,留下无数重回声:“此曲就作为留念吧,就此永诀了。”
嵇康回过头来望着那把琴,还是那把琴,还是漆黑的夜,草虫俱灭的夜。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的凄冷沉寂。
——可刚才的每一个琴音,都已经深深刻进了他的心里。
它注定要因此刻而生,也因此时而死。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之二·》

(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单衣,革带。康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心神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曰:“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挈其头曰:“闻君奏琴。不觉心开神悟。恍若暂生。”遂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辩。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语中散:“相与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胜怅然。)
——《太平广记》卷三一七

(我最喜爱的鲁迅的一篇小说,是《故事新编》中的《铸剑》——
那个一身青衣,声如鸱枭,黑瘦如乞丐,善于为人复仇的宴之敖者,我总以为那是先生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我希望,也真的感觉到,嵇康的灵魂,某一时刻,似乎曾附着于他的身上。
甚至,我曾怀疑,他们在历史的瞬间有过冥冥交汇一般。
感谢先生,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地藏,一力承担了中国文化最深的阴暗与罪恶。
愿未来我们的每一个人,内心之中,只有光明,不再有黑暗。)

(一个梦境)
蓝雯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腐烂”的知识阶层 (6人喜欢)
- 比我强多了 (11人喜欢)
- 旅行|埃及旅行手帐(二) (3人喜欢)
- 人生在于“选择” (31人喜欢)
- 旅行|埃及旅行手帐(一)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