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茄子
用史上最便宜的价格卖最新鲜的茄子
很久没有打开自己的苹果电脑,也很久没有写一点自己的东西了。每天净是算些订单出货报价,感知每月可感的出货金额,仿佛这个金额是会到自己的账户上一样。哎,渴望金钱啊哈哈。
打开豆瓣,点读书网页,一本《妈妈让我卖茄子我可是小学生啊》的绘本跃入眼帘,一看出品方,是后浪,后浪貌似在成人绘本方向开始发力,一直想买一本《去散步》读,拖到现在还是没有入手。搬家的生活使得现在购书都特别谨慎,尽量不给自己再增加额外的体力负担。为什么卖茄子的这个题目瞬间击中了我,因为我也想起了我卖茄子的少年往事。
农业被称为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价格更是波动巨大,农民一般把握不了规律,只好把每年的种地视作赌博。有一年茄子的价格比较好,于是第二年很多人家都种上了茄子,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就是供大于求,导致茄子的价格跌至谷底。偏偏我们家那年也种了两亩地的茄子,而且盛夏时节,茄子一个个像着紫衣的妙龄女郎般个个挂在枝头等待采收。价格到底有多低呢,现在想起,依然觉得那时的日子是真苦。五分钱,五分一斤,你没有看错,是五分,而且必须是鲜嫩饱满的,盘靓条顺的!菜贩子这个时候都拿起了姿态,也没有来地头吆喝的了,都要农民们自己给摘了送到他们收菜的地盘,等他们过称验收。我们的两亩茄子地啊,全部扔在地里又觉得可惜,于是我和妈妈开始了连续一周的每天天一亮就去地里剪茄子,然后装在大筐里,用推车推着,一步步的走着去三里地之外的菜贩子的村庄卖茄子。
吃苦教育现在在我看来依然是荒谬的,农村的贫穷不是人们的懒惰,很多贫穷落后的原因是因为区位优势不明显,视野的狭隘,交通的落后封闭,思想观念的固守,人才的短缺。看到茄子赚钱了就都种茄子,种出来茄子怎么卖,像种出来的其他东西一样依赖菜贩子的销售渠道,辛苦一年,也不及别人几天的利润,这些事情是大人们不会思考还是没有能力思考还是没有钱去做其他事情。自己有时也不想去想过去的这些艰苦岁月,毕竟已经过去,多想无益,而这个世界信息爆炸,发展迅速,商业的买和卖渗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其实每个人的位置设定不都是在一个赚钱的游戏环节做自己承担的能够发挥自我优势,从而增加这个赚钱的结果的一个位置吗,接受但不代表喜欢,不代表不知道这个商业的运行本质,我们都是资本的奴隶。
晚上听了叶三的偏见演讲,北京的牛逼可能也体现在这样的傲视生活的态度,没钱也得牛逼着,没没钱老子也不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啊,归根结底还是有可依靠的底气不是。北京青年是可以不赚钱,住在家里,可是外省青年到了北京如果不工作,那是分分钟都在北京生存不下去的。不过还是喜欢北京,地域差异的人格是有的,北京人心眼还是比较正的,这点没错。
从一个卖茄子写到了叶三聊她的对北京以及外地人的偏见,我想我充分验证了自己每天的想法总是忽上忽下没有逻辑一时激情满满一时有沮丧至极,生活想我展示了它最为真实的一面,无聊者活着还得装作自己很有希望的。
就写这些吧,好像自言自语一样,废话吐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