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他人情绪是否在义务范围内
起因:我刚下楼遛狗,遇到一个半生不熟的邻居,她和男友一起,我怕尴尬,于是匆匆而过。
刚才收到她的微信:我刚才看你一脸不高兴,我和你打招呼你怎么不理我?
问题来了。
其一:我根本就不想回她微信。这么大点事,至于专门发信息质问我一番吗?在我的定义中我们并不是很熟。
其二:我因为最近有工作压力,确实不太笑得出来。这种时候你要我笑,真的比登天还难。这样的要求对我,同样是不是一种残忍?
其三:因为我忽视了她,她想要我解释,需要我的道歉平复自己的心情。因为她需要情感出口。那对于我来说,我刚才冷面的方式又是不是在宣泄和保护自己的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平行地,互不干扰地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且,我是不是可以反问:干嘛对我打招呼呢?你打扰了我的独立世界。
其四:也是我最无奈的一点。因为在人类社会中,还有一种东西,叫做:礼貌。
简而言之,认识的人见了面,就应该热情洋溢say Holle。国人更是热情互相询问饭否,如果呆一块太长,为了避免尴尬,几乎会问候你全家。
秘密和隐私,在这块神州大地上,自古就是稀有产物。
打开自己令人疲惫,关上自己令人危险。
我能想到的第一句话是:中国是人情社会。
其实我第一感觉只想回复她:不好意思,我不卖笑。想了想,估计对方会和我吵架。我还是很害怕和别人起冲突的。因为互相的语言攻击只会越来越无底线。然后我还要花精力想,如何用更加不露痕迹的刻薄优雅地让对方难堪而无还手之力。可惜过后,也许回想起人家曾经的小恩小惠,眉宇之间曾经的温柔,我会内疚。而且最坏的是,下次碰面,你们只会更加尴尬。
两小时候,我终于回复了一句:不好意思。
注意,是:不好意思。而不是:对不起。虽然都是表示歉意,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不好意思”,这种词汇总有一种打马虎眼,和稀泥的感觉。不好意思,那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对不起”就不一样了。明显是正儿八经的道歉。你站得更高,我对不住您嘞。
可是我的问题是,你站在哪里呢?道德吗?道德从来是一个很复杂的定义。是的,我对你冷脸,这是一种忽视和拒绝。但是强迫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是不是对我的不道德呢?其次,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吗?熟人见面必须八颗牙微笑问候。所以,我的错误在于打破了社会既定无形规则,那么,我应该真正想谁道歉呢?而且,伤害了她的又到底是谁?
这些只是意识层面的思索而已。最令我恐惧的,却是现实。
我开始幻想,像我这样的人,是不是会成为万人嫌?冷脸,孤僻。又或者,某天,我也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们会因为我曾经的冷脸置之不理,看我死去吗?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人活在世上,是那么孤独,那么无助。心里突然很寒凉。
可是,每天笑脸迎人,你就会有一大批拥趸和贵人吗?
我觉得,这样的思考和感知非常累。
我们需要情绪,那是我们的铠甲。爱你的人,让你卸下它。伤害你的人,让它越来越厚。
没有人会被世界永远温柔以待。
你若真是一个战士,那就注定只能永远身披铠甲。
只是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将它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