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篇:聊聊与工厂的人打交道的事情

在工厂做事的人,很多都没有什么文化。
与他们沟通,有时候会非常头痛。
比如,有一次,我问一个供应商某个产品的密度是多少,她反问,要知道这个干嘛。
晕。
我告诉她,我想知道密度,自然是想根据产品的尺寸来计算重量咯。
她说,她不知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用。
我再晕。
其实,我知道,她不是不愿意告诉我,她就是不知道,也懒得帮我去问他们的技术。
后来,很多次,我发现很多很多工厂里面的人对他们自家的产品的密度都搞不清楚。
再比如,有一次,我问一个厂家的业务员,让她告诉我他们的一个方形玻璃杯的容量。
如果容量合适,我就会采购。
她说容量怎么算得出来,结果只告诉了我玻璃杯的外尺寸。
但是那个玻璃杯的玻璃非常厚,而且也不是完全规则的方形玻璃杯,光知道外尺寸肯定算不出杯子的容量。其实,就算她告诉我的是内尺寸,算出来的容量也有较大的误差。
我告诉她,让她去装水,然后称总重量,用总重量减去玻璃杯自身的重量,就得到了水的重量了。水的密度是1,自然就可以知道杯子的容量了。比如,水重250g,就可以判断容量是250ml了。
还有一次,我要给一个客人的手工皂做彩盒,找了广州的一个印刷厂。
他给我报了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
所以,我立马就开始在他那边打样了。
隔了几天,样品出来了,他寄给我,我看了之后,觉得还可以。
后面做大货的时候,他做出来的彩盒竟然与样品差别很大。
我找他,要他解释。
他竟然说,大货与样品不一致非常正常。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确实是大货与样品差别太大了,颜色远没有样品鲜艳、亮丽。
所以,我想找他重做。
如果我不找他重做,我的客人也会找我麻烦,这个客人有可能就这么被做“死”了。
开发一个新客户不容易,就这么被他做“死”了,划得来么?
人家卖产品,首先卖的就是包装,你彩盒做成这样,里面的产品做得再好,消费者知道吗?
要知道,67%的消费者买东西都是看包装的。
我要他重做,或者赔钱,那个印刷厂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和我说,本来就这样,你要怎么样随便你。
我晕。
前面还有一次,我请一个塑料厂做了一批吸塑模具,以前在他那边做过多次了。
没有想到他这次偷工减料,给我做成了次品。
我们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才发现这批模具不能受热,一受热就变形了。
我让他召回、返工,他懒懒散散的。
但是我收了客人定金,需要急着给客人赶货,所以,我又付了快递费把模具返还给他,另外又给了他一笔费用,让他去重做。
总的来说,工厂里面的人,普遍没什么文化,素质高的不多。
---------------
虽然说没有文化,但是开工厂的,很多都挺赚钱的。
有好厂的订单都排到2个月之后了,他们有的都忙不过来。
都说工厂的利润微薄,其实,很多工厂的利润都在20%以上,特别是外贸的订单,利润更高,60%的都很多。
所以,我一直是那个观点,劝大家去做个产品。
你会做产品了,就可以开个厂了。
(其实,做产品不等于开厂。比如,产品这块,小米只做研发、设计,然后整合供应链,让工厂给他们把产品做出来。这是另外一种更高层面的做产品。)
差点忘记说了,很多厂他们自己都没有做销售,但是他们的订单都做不过来。
---------------
在东莞,绝大部分老板都是以前在一家厂里面做,熟悉之后,然后自己开个小作坊来做,慢慢做起来的。
而且,以业务员出身的为多。
比如,我看到那边有好多做纸箱厂的,基本上都是他们在一家纸箱厂打工,做了几年,熟悉之后,他们就开始自己创业的。
不要以为制造业过时了,在我看来,产品是所有商业的根本。
商业不就是卖产品吗?
(别抬杠,服务也是产品。)
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大品牌不都是开厂做起来的吗?海尔、格力、格兰仕,哇哈哈、农夫山泉、青岛啤酒……
先立住根本,才能谈其它的。
-
Ventril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2 10:36:51
-
NIMPORTE_MA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0 02:14:34
-
豆友4391794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2 20:47:16
-
Yoyo 捷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7 11:17:09
-
豆友169089766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0:20:06
-
创ξ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10:46:57
-
lb_futu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15:16:29
-
不破不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07: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