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竞赛
回望太初,各处文明的思想深度都差不多,而且还彼此相通,遥相呼应。
比如,欧洲古典文献中的“逻各斯”(logos),中文古典中的“道”,都体现了对世界原初的深刻思索。一句“太初有道”,就能无问西东。
不难发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科学还是宗教,深邃的智者都站在各大门派的顶峰,对各种终极问题都有精妙论述。尽管很多文明或同一文明老死不相往来的不同领域,他们的观点之间,经常能发现不约而同的相似性,这令人尤其沉醉。
这种相似性,不禁让人怀疑,在人类各条认知进路的终点,是不是存在同一的、完美的、绝对的世界(观念、律令)。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永远不完善的临摹。虽然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企及。这听起来很柏拉图,但我确实以为,在人类的观念世界里,一定存在共同的认知背景。
不过,各大门派整体认知水准的发展,是超越掌门人的,也是面向未来的。如前述,各大门派掌门人,单枪匹马能达到的认知深度都差不多。但整个知识共同体,所能达到的认知深度、广度,就有很大差距。
这和某个掌门人是否睿智没啥关系,但和这个这个门派是否能建立起知识的创造、关联、积累、甄别、试错、修正、迭代、批判、颠覆、重构体系有密切关系。
文明史上一定有这么一个拐点:当知识的整体积累大于整体流失时,文明的发展才真正开始起步。当整个知识体系基本完善,特别是“靠谱”的知识能在观念市场中稳占上风时,文明就能起飞。由此还带来技术爆炸,快速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反过来,这个靠谱的知识体系建成了,对浸身其中的每一个思想者都有正面推动作用。有了这个知识体系的助力,同素质思想者能达到比其他体系的人更高的境界。毕竟,在当代社会,知识首先是社会化的,每个人的从感官直接观察、接触,直接从体验、经验中获得的知识非常稀少。作为一个当代人,每个人的多数知识来源都严重依赖外在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你的大多数认知,都是“别人告诉你的”。
显然,我说的这个王者,是科学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