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巴洛克室内乐沙龙”活动介绍

【古典音乐零距离】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巴洛克室内乐沙龙
活动时间:2018.06.02 14:30
活动地点:国家大剧院 新闻发布厅
活动介绍
热爱音乐的朋友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巨匠巴赫(J. S. Bach,1685-1750)生活在现代,其作品会怎样?确实巴洛克时期以及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和更早的中世纪乐器,与现代使用的乐器存在巨大差异,例如制作弦乐琴弦的材料为羊肠,而现代则为钢丝弦,所以在表现力度和演奏风格上铭刻时代烙印。
感谢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于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德裔移民玻里纳(Emile Berliner,1851-1929)于1887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扁平圆盘式留声机,至此以后我们就可以欣赏到伟大艺术的原声诠释。而此前巴赫时期是如何演奏的,人们只能通过读谱,研究当时乐器构造、材料和制造工艺,以及参考留存下来的绘画等间接方式来揣摩其演奏方式与风格,所以不论做为演奏者还是欣赏者,没有统一的方式表述何种演奏方式与风格更为原汁原味。
“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巴洛克室内乐沙龙”,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沈凡秀将与中央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李凌,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席丽达,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师、中国爱乐中提琴副首席曹飞,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大提琴副首席杨娣,以及近年来致力于维奥尔琴(Viola da gamba)和古低音提琴的研习与推广的冯洲博士合作,“古典音乐零距离”地为热爱音乐的朋友激情演绎巴洛克时期的经典作品。演奏中不仅使用作为数字低音起到重要作用的羽管键琴之外,还穿插使用现代钢琴来诠释巴洛克时期作品,目的在于让朋友们通过欣赏感悟不朽作品在不同时期乐器的演绎中所释放出来的无穷魅力。
本真演绎巴洛克作品风格的意义在于既是对经典的礼赞,更是对探索的讴歌。如果巴赫生活在当代,其作品依然如故,天籁之音熠熠生辉。
节目单
1. 小提琴、大提琴与羽管键琴
奏鸣曲Opus.1 No.10 韩德尔(1685-1759)
行板,快板,慢板,快板
2. 维奥尔琴与羽管键琴
第二首维奥尔琴奏鸣曲,BWV1028 巴赫(1685-1750)
慢板,快板
3. 羽管键琴独奏
第一首托卡塔 弗雷斯科巴尔迪(1583-1643)
阿莱芒德,库朗特,吉格舞曲 拉莫(1683-1764)
4. 大提琴独奏
第一组曲前奏曲,第三组曲小步舞曲 巴赫(1685-1750)
5. 中提琴与羽管键琴
奏鸣曲,BWV1027 巴赫(1685-1750)
慢板,快板,行板,不太快的快板
6. 长笛、大提琴与羽管键琴
f-小调长笛奏鸣曲 泰勒曼(1681-1767)
行板,快板,行板,欢快的快板
7.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羽管键琴
第二奏鸣曲 卡斯特罗(17世纪上半叶)
演奏嘉宾:

李凌,留美著名长笛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2006年回国至今,举办多场个人长笛独奏音乐会,同时她的学生也在国内外管乐比赛屡获大奖,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荣获附中第二届“黄源礼”教师奖助金。 201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音乐教师金奖。

丽达,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席。

曹飞,著名中提琴演奏家兼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师,中国爱乐中提琴副首席。

杨娣,国家二级演员,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大提琴副首席。独立创作大提琴与管弦乐作品《丽江恋》,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并由中办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输出上千册。

冯洲,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近年来致力于维奥尔琴(Viola da gamba)和古低音提琴的研习与推广,举办了多场独奏、重奏和讲座;担任荷兰首届“维也纳低音提琴比赛”评委;是荷兰十八世纪管弦乐团的扩充演奏员,也是台湾古乐团、上海恰空古乐团等乐团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