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全球通史》19
领读者说 第23章 为啥是1600到1763年,因为这是荷兰、英国和法国人偷偷进入大洋,和西班牙开战,抢夺世界各地殖民地,到自己分赃不均开战,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秩序的一段。 英国人笑到了最后,也笑得最甜。 荷兰人沿着葡萄牙人的路线来到了东南亚,组建了东印度公司,还曾跑到台湾,企图霸占中日贸易和东南亚到中国的贸易路线。结果被打了一头包,以后必须得挂郑国公同意的护身符才能做生意。 实力不济,善于航海精于做生意的荷兰人,敌不过海盗出身的英国人和实力强大的法国人。 在17世纪后半叶,基本是这两个国家在赛跑,看谁圈地多,从美洲到亚洲,短兵相接,刺刀见红。 狡猾的英国人挑动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互相攻打,在殖民地,争取地方势力和自己一起打人丁稀少的法国人,强大的英国海军保证了胜利握在自己手里。 百年间四次全球范围的大战,法国人终于被按倒在地,世界是英国人的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日不落帝国的由来。 插句话,本章提到了莫卧尔王朝的覆灭,实际上到18世纪这个王朝已经缩水到不值一提,只是这个老虎架子一倒,英国人就方便对全印度进军了,这不是侵略,是和地方豪强的合作。 换句话说,是英国人促成了现代印度的出现。 问题: 英国人取得全球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分割线———————— —————以下是书友感悟—————— 玉米百合 1600-1763,荷兰,法国,英国和伊比利亚势力的角逐。西北欧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同时荷兰,英国,法国贵族们也倾向于可获利的商业冒险。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失败后,瞄准了伊比利亚势力范围,攻击美洲殖民地。英国买得奴隶,生产布匹,弥补了西班牙工业的不足。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期,海外活动频繁,到了18世纪,就成了英法厮杀,对北美,印度和非洲进行争夺。海外殖民地是英国的目的,移居殖民的英国人也比法国人多,外加海军优势,最终成就了“日不落帝国”。 高高兴兴 英国人从欧洲带去的枪炮换取了非洲的奴隶,再从非洲带着奴隶去了中南美种植甘蔗,把糖带回欧洲卖。这种三角贸易使得英国大发横财。南美发现的银矿带去东南亚换取了中国的茶叶和瓷器。又推动了明朝的经济。中国像睡狮一样在东方对外界波澜壮阔的形式一无所知。英法的百年战争终于以英国的胜利告终。世界从北极到南极被列强瓜分。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许小妞 1600-1763年,在海外贸易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西北欧国家前赴后继的、偷偷的进行海上大洋的探索,在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失败以后,英国等北欧人开始以抢掠等方式抢占伊比利亚人的印度群岛财富。 17世纪时荷兰人的黄金世纪,他们不仅在东印度群岛,还在北极海域垄断了捕鲸业、控制了波罗的海贸易,成为西欧最重要的海军补给品供应商。但在18世纪中,荷兰在经济和海外活动中开始衰落,落后于英国和法国之后。其原因: 1、英法两国颁布一系列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坚持不懈的打造自己的商船队; 2、为一系列战争削弱实力; 3、荷兰自身资源太过有限,竞争力不足。 18世纪的标志,是英法两国争夺殖民地的霸权斗争,两国在北美洲、非洲、印度等展开了一系列竞争,最终以1763年英国的胜利告终。原因是: 1、法国更热衷于欧洲霸权,而不是海外殖民地; 2、移居殖民地的英国人远多于法国; 3、联合殖民地势力成功的战胜了法国人; 4、巨大的海军优势。 在这期间,先后进行了四次全球范围的大战,四次大战围绕两个方面:欧洲霸权和海外利益。即:奥罗斯堡联盟之战或威廉王之战(1689-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或安妮女王之战(1701-17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或乔治王之战(1740-1748)、七年战争或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1756-1763)。 郑大喵 1600-1763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超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为西北欧的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 荷兰、英国、法国的崛起原因可归纳为: 1. 中世纪后期经济中心和主要贸易航线的转移,以及西北欧对经济利益格外重视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这几国的贵族绝不蔑视经商事业,并且乐于参与,商人与贵族的阶级流动很频繁。 2. 物价、工资、地租差异使企业主在通货膨胀中获取了极高利润,并源源不断投入到商业中 3. 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压制后,虽然不敢动歪心思,但可以捕鱼(鱼是15、16世纪欧洲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是人们冬季里的主要依靠及全年斋戒日中规定的食物。) 4. 戳中西班牙衰弱工业无法满足其殖民地需求这一痛点,依靠布匹和奴隶打入市场 5. 实在不能和平侵占就开打,越打越发现,原来葡萄牙和西班牙如此弱鸡。 善于利用机会的荷兰人迎来了黄金世纪的几点原因: 1. 有利的地理位置,背靠德国内地,面傍欧洲两条古老商船航线 2. 依靠沿海渔业崛起,发明了保存、腌制和烟熏的新方法,向欧洲各地出口 3. 冒险建造一种很丑很便宜的战五渣商用大船,货仓超级大,运输香料成本更低 4. 成立国营公司,在东印度群岛建立设防据点网 5. 出口贸易收益减少后,及时种植咖啡树,成为主要供应者 6. 垄断北极海域的捕鲸业;成为西欧海军补给品的主要供应者 7. 造船厂高度机械化,一天能造一艘船,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18世纪,衰弱的荷兰又将接力棒传递到英、法手中。 英国和法国之间夺取殖民地霸权的斗争是18世纪的标志: 两国殖民地共同点:拓居约于同一时间;位于大西洋沿海地区和西印度群岛;土著稀少、原始,难以充当劳动力;找不到贵金属,依然依靠贸易养活自己。 北美英属殖民地特点:人口稠密,远多于法属殖民地;政治独立,甚至经常发生争吵和抗议。 北美法属殖民地特点:战略位置有利,占据很多大河流域并修筑堡垒要塞;纪律和团结上有优势,殖民地只接受管理。 最终英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两点原因,其一,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超越了海外殖民地;其二,移居殖民地的英国人较法国人多得多。 英美爆发七年战争,以缔结《巴黎和约》为尾声,法国只保留无足轻重的殖民地,英国则得到其整个圣劳伦斯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地区。 西班牙由于助战法国,也被迫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今后在印度,法国只能以商人身份活动,而不是帝国建立者。英国将代替莫卧儿人。
————————————————————
如果喜欢请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