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激荡三十年
1978-1990
一句话读后感:无论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成为企业家。
1976,只要听过文革两个字的人应该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当然这里只说企业家以及经济的事。
企业家,没有。
经济,崩溃的计划经济。
未来,破晓前的黑暗,有期待,但也看不见光,潜伏在黑暗中的,是躁动的心。
1978,只要读过中学的人基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位老人在地图上南方某座不知名的小县城划了一个圈圈,从此,破晓不在那么黑暗,希望的光在黑暗中闪过。
企业家,村干部以及国营企业的老大们开始表达出对经济开发的诉求和对计划经济的不满,偏远小镇,第一个五金小作坊开工了。
经济,特区开始引进外国产品,比如电冰箱,第一次知道了外资是什么,国内由于计划经济的措施,导致物资匮乏,面临崩溃,大家都吃大锅饭。
未来,希望能看到从特区来的光,照亮内陆。
此处引用作者的话:中国民营公司的成长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源头,一是华西式的乡村基层政权及其集体企业组织,二是鲁冠球工厂式的自主创业型企业。
1978-1983
特区的光芒开始绽放,直戳进了内陆的黑暗之中。
企业家,干部和国企老大们纷纷拥抱外资,开始对抗政府,希望自主定价,否则内陆经济即将崩溃。
经济,特区经济见到了现代化产品,部分胆大的村干部已经开始自行定价,大型国企开始倒卖产品。
未来,可期。
1984
首先想到的当然是1949年奥威尔写的《1984》,当然现实世界没有他预测的1984那么惨烈,不过也够轰轰烈烈了。
原文:在中国企业史上,这个伟大的年份便是1984年。日后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均诞生在这一年,后来,人们将之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小平同志的两次南巡,一次在1992年,我出生的那年,另外一次就是1984。
企业家,
说到企业家,这个词好像是1989年才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里的。1984的企业家,也要加上一个双引号,因为在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黑猫白猫,抓到的就是好猫,成就了日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有个专门的称呼:倒爷。大家一查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这一年下海的企业家:王石,张瑞敏,史玉柱,柳传志,(倪光南,这里要多说几句,原文说的也比较少,大家可以自行百科,可以说,如果当年倪光南和柳传志之争,是倪光南胜利了,今天中兴事件可能就不存在了),李经纬(健力宝)等等........
经济,依旧两条线,农村阵地,自主创业,齐齐开花,引入了大量的外国生产线和管理方式,企业开始从集体所有和国营开始有点向着股权拆分的意思发展了。
未来,公司的概念将得到加强。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