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鸿茅药酒还毒的,是鸿茅药酒的套路。

鸿茅药酒到底是不是毒酒?这似乎是近一个月中文互联网上吃瓜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当然要感谢广州的那位前医生谭秦东,他因为在网上“没事找事”地搞科普,说“鸿毛药酒是毒药”,于是被“鸿茅药酒”请来的凉城警察从家里抓捕而去。这都是4个月前的事情了。
这四个月期间,从“跨省抓捕”的惊悚剧,到迫于舆论压力最高检介入的反转剧,再到精神病发作后当事双方一个诚恳道歉一个宽容原谅的社会主义正能量温情剧,剧情反转如此跌宕起伏,看得一个个吃瓜群众惊掉了下巴。

鸿茅药酒又不是玉皇大帝的玉液琼浆,普通人质疑一下,说道说道,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
“鸿茅药酒”自夸鸿茅药酒之时,自然流露或有意识宣示出的一切自傲,都源自对中医、中药神圣性无可置疑的肯定。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能喊出“每天两口,把病喝走”的口号来,是一点儿不奇怪的。
但遗憾的是,在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里,偏偏还有个“是药三分毒”的论断,鸿茅药酒里据说泡了67种中药材,“秦医生”据此说它是“毒药”,也并非一点儿道理都没有。
而且,在现代医学的认知里,绝大多数药物的代谢,都要通过肝脏、肾脏,吃的药多了,吃的时间长了,别管中药、西药,对肝肾肯定有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往往都不可逆;尤其老年人,肝肾功能本来就“日薄西山”,每天再让“67种药”伺候一下,简直就是要命的节奏,也许每天两口,不是把病喝走,而是说走就走了。
据医学专家说,在这67味中药里,确实有那么几味药性凶猛的“毒药”。从这个意义上看,秦医生说“鸿茅药酒是毒药”,还是很有道理的嘛。
于是,叫警察把就事论事的“秦医生”从春意盎然的“温暖小巢”中逮了,关到冰天雪地的内蒙古的拘留所里,而且一关就是好几个月,连春节都不让回家过,就无论如何都显得挺霸道了。
那么,到底是谁惯出了“鸿茅药酒”这霸道的臭毛病呢?
这个“谁”,不同的人回答,答案肯定不一样,什么刀把子,什么行政不作为等等敏感词不一而足。但追究根本,一定就会追到“沉默的大多数”那里去的。
这些“大多数”,脑子都跟灌了水一样,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而且还拼命地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这就难怪人家最终拿你不当回事儿了。
“跨省抓捕”一出,“鸿茅药酒”“操刀人”的老底儿被媒体翻出来,一桩桩“光荣往事”,排排队一看,结果就有点儿让人吃惊,运作套路都一样,都是铺天盖地地一“忽悠”,许多人就没头没脑地扑上去。
每次都这样,而且“操刀者”每次都能赚个不亦乐乎,让人看了就不免生出无限的悲哀。
即使“鸿茅药酒”躲不过这个劫,人家一转身,没准儿又能搞出个什么祖传的花花肠子来,满世界一忽悠,一众人又会中了失心魔般的往上冲。真是没办法。你总是轻信和善忘,就不能怪这些民族企业把你当“韭菜”给割了呀。

当年,宋江临死前,给李逵送去一坛子药酒,李逵满心欢喜地喝下去,结果就悲催了。当你满心信任、无限欢喜地接过别人送来的“礼物”,却万万没想到那是能要人命的东西。
天下最毒的“毒药”,莫过于此了吧?
如果说鸿茅药酒是毒酒,那么比鸿茅药酒还毒的,就是鸿茅药酒的套路。
是的,这些民族企业的操刀人,不仅了解中国中小城市及乡村广大老人的心态,更擅长揣摩主流的意识形态,所以,他们祭出了不管是作为忽悠还是作为挡箭牌的两个惯常套路,一个是“中医、中药神圣性无可置疑”,一个就是“民族”。
在中文的环境里面,因为熟悉了“民族”这个词语便不再觉得它是多么的诡异,而是自带着神圣的属性,无论什么疑难杂症,只要搬出“民族”这个大词,那么,一切合理的质疑都变成了“不顾民族利益”,一切舆论监督都变成了“扼杀民族品牌”的耻辱。

无权无势无依无傍如有病君,碰上这种大词儿,一般也就瑟瑟发抖了,更不敢领一个“民族罪人”的帽子戴戴,所以这里有必要申明一下,我是相信鸿茅药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治久安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它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还能缓解养老金缺口,所以我是真心支持鸿茅药酒越办越好的!
还是实话说了吧,国家、民族之类的大词,其实在我看来,没多少意义,一切行为,都将归结于个人。因为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由理性、聪明、善于维护利益的个体构成,自然就强大;反之,放弃自己利益的笨蛋,他们数以亿计,凑在一起,并不会更聪明,只会更笨。
我觉得,中国人还是慢慢变聪明了。有个现成的例子是,某年一度反日情绪高涨,各种抵制日货的“蠢货联盟”甚至动用了暴力,结果几个月后,质量优良的日货照样好卖,大家乐于当“汉奸”。
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如果中国人真的长期抵制日货,那这个国家就不是久留之地,也不敢号称改革了四十年。
一个人在进行交易的时候,能够不为某个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将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失去理智,也没有浪费财富,这样的人多了,群体自然更强大,更富裕。
所谓的抵制洋品牌、保护民族品牌,一直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各类集体主义思潮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维护某个完全凌驾于个人之上的集体利益,这是反市场经济逻辑的,市场经济建立在个人自愿的交换之上,个人利益不放在第一位,就没有市场经济。

你出门购物,列出的清单是“我想买什么,我需要什么”,如果变成“国家(民族)想买什么,国家(民族)需要什么”,那你就会一片空白。
所谓保护民族品牌,就是想以反市场的逻辑建成一个强大的市场品牌,这和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你怎么用劲,都飞不起来。
同样的道理,想保护“民族品牌”,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保护它,一视同仁,让市场说了算,这样中国的人才、资本和资源,自然会高效使用,创立出能在竞争中胜出的品牌。
一个人,很容易为世界的美好做一点贡献,那就是不抵制任何好商品,不保护任何虚弱的“民族品牌”,你每一次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世界的理智就多一点,满足就多一点。
这世上,是根本没有一件事,利于人类而会损害民族的。也没有一件事,利于生命而损害国家的。更没有一种狭隘是正确的,没有一种理论叫真理。
没有一种GDP是因为流血流汗、杀人越货而光荣的,也没有一种竞争能靠挥霍下层阶级的尊严和命脉达到胜利。
没有一片土地堕落到可以摒弃人类的价值而生息,如果可以,它不是圣地,就是索多玛。
-------------
-
廖俊涛是铁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18 16:38:22
-
Wit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20 20:53:31
-
敖敖郎 转发了这篇日记
“……我是相信鸿茅药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治久安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它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还能缓解养老金缺口……‘’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皮了
2018-05-19 20:21:45 -
十万嬉皮韩小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12:01:24
有病要读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果林奕含活着,今天34岁了。 (50人喜欢)
- 我觉得称叶嘉莹为“先生”的人,不仅没文化,还擦边。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