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洗净铅华,返璞归真
其实在早些年前,我就看过陈坤拍的戏,那部电视剧叫《金粉世家》,那时候的陈坤,或许还不太出名,演技也捎带生涩。我很难将里面的七少爷跟陈坤联系到一起。他们本就是两个人。一个在戏里,一个在戏外。
一个好的演员,最好的修养在于,戏中能够与角色重叠,戏外能够与角色分离。是的,陈坤就属于这种演员,他有着好演员应有的修养。可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却在读了他的书才真正明白到,每一个光环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阴暗”;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一颗渴望被救赎的心。
演员,这个被赋予太多名与利、注定永远活于人前的职业,喜、怒、哀、惧成为他们的生财工具,而压力却变成了生活的重担。他们无时无刻不戴着浮华的面具,演绎着“笑意迎人”的形象风度——看到某著名导演,要笑!看到某巨卡,要会笑!看到观众或粉丝,要露出八颗整齐而干净的牙齿、在镁光灯下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
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压力下,陈坤被名利撞过腰,迷失过,也抑郁过。从小时候生活在十三平米的家、经历父母的离异到后来的一夜成名、住上三百多平米的豪宅,一切变幻得如同踏上云端,谁又知道这些会不会长久?名利本是浮华的表象,当一个人的虚荣得到满足,过后便只剩无尽的空虚……活着,它的意义是什么?没人回答他。继而,压力、迷茫、抑郁席卷而来,人生的低谷也不过如此。
或许是因为这样,陈坤萌发了徒步西藏的想法,也就有了后来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他在自序中写到:我只需放松行走,一心行走,不管前途风景万变。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又蕴含深沉的身影,在生命中的低潮,走到西藏,这个被众人当作是荡涤心灵的地方,净化光环背后的阴晦,一步一步走完整个旅程,回归心中的平静……
有一种平静,是洗净铅华的返璞归真。在品读书中作者的内心独白时,我读到他的挣扎,他的茫然以及他的转化。字里行间,或抑郁,或诚恳,或充满行走的力量。是的,陈坤选择了一种他自己喜欢、并且认为可行的方式回归了内心的平静,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正面的力量,使人向上的力量!这就是他,返璞归真,还原了最真实的自己,无关名利。
看着书中拍的那些盲童的照片,看着志愿者们流下的眼泪,我内心有一丝柔软被触动。那些孩子脸上堆满天真无邪的笑容,明亮的眼中闪烁出求知的光芒,他们以自己稚嫩的声音唱出了世间最动人的旋律,纯粹而美好,就连歌声都充满一股生命的力量!渐渐地,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若想克服困难就首先要去面对困难,一旦迷失方向便要始于足下。换言之,也就是依靠行动的力量还原最初的自我,洗净铅华,返璞归真。
诚然,世俗的生活总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而我们尝遍了太多的失败;很多人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却在成功的喧闹中迷失自我。然而,每一个孤独行者的身后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我们何不回归自然,回归最初的起点,来一场洗净铅华的寻己之旅呢?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是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一种修行,对自我的一种修养,更是对心灵的一种慰藉!
-
豆瓣酱不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6 04: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