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巴塞罗那(贰)
在阳台用餐、庭院用餐,自制番茄配面包pan con tomate
换了房间,从独享的庭院到能看到米拉之家屋顶的阳台,在圣乔治节后的第一个上班日的早晨,利用酒店现成的原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道加泰地区特有的番茄面包。
把番茄对半切,如有搅拌器,可以将番茄磨碎成浓浓的番茄糊,眼下没有搅拌器,就只能豪放一点,直接按压切好的番茄,涂抹到吐司上,同样再抹点大蒜,淋上橄榄油,开吃。当然我们两片吐司中间还夹了火腿和奶酪,口感更丰富。



文森之家Casa Vicens 最美,没有之一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爱的高迪作品,我选文森之家。
数不清我在这一共说了多少个“哇”,除大大的惊艳、佩服得五体投地,实在找不出别的词句来表达我造访这里时的惊叹和“寸步难行”,太美了,哪舍得挪动脚步,天底下竟会有如此美的房子,不止是外观,屋内更是别有天地,那种异域风情,充满巧思的细节,实在投我所爱,是我的菜。
高迪真是天才,他将东方异国情调、古典艺术和大自然三者结合,成为他独特的建筑语言,最令人叹赏不绝的是他将 nature become architecture的功力,天才的想象力,所有看到的想到的植物,什么金盏花,什么棕榈树,只要他想将它们写入建筑,就一定能和这栋房子成为一体。文森之家是高迪的第一件作品。我喜欢导览手册上的一句:
Everything has a beginning. Welcome to Gaudi’s beginning.










奎尔公园Park Güell 姜饼屋和大蜥蜴
当时看伍迪艾伦的《午夜巴塞罗那》时,记住了谈起高迪神采飞扬的Vicky,她和男主偶遇时,背后有个吐水的“变色龙”。
感觉奎尔公园是仅此于圣家堂人多的地儿,人太多,沙尘满天飞,天气又晒,加上公园部分区域在修葺维护,所以,除了门口两栋酷似姜饼屋的房子,和蜥蜴拍照,坐一坐碎马赛克拼贴的蛇形长椅,印象最深的,倒是进口台阶上一位面似印度大叔的乐手,双手或拍打或轻柔撩拨一个像锅一样的乐器Hand Pan,演奏出来的梵音空灵悠远,太适合当yoga背景乐。






打包毕加索 Pablo Picasso,博物馆Picasso Museum vs 四只猫4 Cats
毕加索是我此番来西班牙的理由之一,理由之二是达利。
离开奎尔公园后,就直奔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的博物馆世界上共有三座,藏品最多的在巴黎,还有一座在他的故乡马拉加 Malaga,另外就是巴塞罗那。在这里参观,不能拍照,也好,我可以安心专心地听导览,真是一个全面了解毕加索的机会。
以下为观览时的细碎笔记。
毕加索的父亲是美术老师,他师从父亲,很小就开始画画,家人当然是他最初的模特,他画父亲、母亲、妹妹,和他自己,画得最多的,是他父亲何塞先生,以至于后来他画其他男性都会想到是在画他父亲。他13岁画的《Man in a beret戴贝雷帽的人》,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接下来是两幅很重要的作品,分别是毕加索16、17岁画的《第一次领圣餐》和《科学与仁慈》(Science And Charity 1897),后者更是拿到学院派的大奖,画面左侧的医生是毕加索画过无数遍的他的父亲何塞先生。
我们比较熟悉毕加索作品,通常是他后来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立体主义不管是人物景物都被彻底分解了,常常一头雾水看不懂,还稚拙的以为毕加索不会画画才画成这个样子。如今看他艺术生涯初期的作品才得知,毕加索不是不会画画,而是他画得实在是太好了,是真正具有非凡美术才能的天才!
他注定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所以才没有继续走在写实油画的道路。
毕加索在四只猫咖啡馆,遇到未来对他影响很深的画家朋友,卡洛斯·卡萨吉玛斯,有几幅卡萨吉玛斯的肖像,分生前和生后。
人们说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很大一部分和卡萨吉玛斯的自杀有关,这时期的画作凄冷忧伤的蓝色调,主人公多是边缘人物,充斥着孤独、母性、疾病和人类的悲催,与疯狂,充满阴郁和死亡的气息。
这是毕加索完全个人化的第一个艺术阶段,有3幅印象较深的画作,《等待》(the wait 1901)、《疯子》(the madman 1904)、《戴压发帽的女人》(woman with bonnet 1901)。《等待》谁?马戈Margot,女侏儒,《疯子》画的?乞丐,《戴压发帽的女人》画的?女囚,戴的帽子表示疾病,白色代表梅毒。
接着是毕加索的粉红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卡纳尔斯夫人的肖像》(Madame Canals 1905),即使夫人头戴黑色面纱,依然有面若桃花的粉色烂漫和优雅在她脸上挂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艺术家恋爱了。
期间,有两幅作品很特别,一幅《被牛角刺伤的马》(Gored horse 1917),马的形态容易让人联想到毕加索20年后在旷世巨作《格尔尼卡》中画的马的形象。另一幅《手持果盘的人》,这时已过渡到立体主义,但画中人物的手确是很写实,立体主义和古典主义在这里交融。
接着画风彻底转变。立体主义时期的画作,《戴领圈和帽子的萨巴特斯的肖像》(with ruff and hat 1939),画他的朋友兼私人秘书萨巴特斯,五官扭曲,他把眼睛画在脑袋的右侧,鼻子画在左侧,眼镜戴在脸颊上而不是戴在鼻梁上。
1957年的鸽子系列(the pigeons),杰奎琳肖像系列(Jacqueline)。鸽子系列,运用了窗户,色彩的爆发,色感令人想到马蒂斯的作品。杰奎琳是毕加索第二任妻子,毕加索画笔下的妻子,有着双重面容,令人不安的正脸,不成比例的眼睛,始终保持警醒的眼神和力度,色系、结构和身体的扭曲是整个系列的共同特点。
这种扭曲和变形,在临摹委拉斯凯兹Diego Velazquez的《宫娥》时达到登峰造极,这一组画作也是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Las Meninas series 1957)。
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在普拉多博物馆可以看到。而毕加索的临摹完全颠覆原作,显得怪诞不经,公主的裙摆变成了几何体,原作中的黑衣变成了钢琴。
晚年的毕加索还是个陶艺师。
毕加索说过:“一切没有目标要实现、没有结局要征服、没有谜团要解开、没有奥秘要洞悉的事物,我都不感兴趣”。也是中文导览的结语。

在毕加索博物馆饱饱地汲取精神养分后,当然还要填饱肚子,于是就去离这比较近的四只猫咖啡馆,毕加索曾经的混迹之所,继续大师们的文艺熏陶,顺便吃点好的。
我问有咖啡吗?店员说有,我说想try some local coffee,他笑说,明白明白。我点鹅肝牛排,他问要几成熟,脑子短路的我突然想不起来“全熟”用英语怎么说,想了半天吐出个one hundred percent,他非要纠结是“百分百熟”还是“百分百raw”,试问全生怎么吃?哈哈,不过和他交流真开心,特热情的一人,跟我特认真的比划五分熟,七分熟,全熟的表达,我终于get到well done后如释重负,他也好像很有成就感的拍怕我的肩。另外,我还点了西班牙炸土豆丸 croquetas,超好吃!吃出了牛奶和cheese味儿,很想学着做。
好了,说重点!所谓的local coffee端上来后我一直在拍照,没来得及喝,看样子,像expresso嘛,以为不过如此。结果他经过时问我,喝了吗?还没有,是expresso吗?我问。啊不是不是,你喝了就知道了,说着还带着狡黠的笑。好吧,那我喝,说完我就嘬了一大口。
你给我喝的是酒吗?我问,顿时觉得热血澎湃,神清气爽。
Expresso加入brandy,好喝吗?你还好吗?他问我。
恩恩我还好,不过这咖啡叫什么名字?我说。
Carajillo 当地人最爱点的咖啡。我当然没有听懂,他帮我写下来。
据说Carajillo和西班牙语的“勇气”读音很像,西班牙战时给战士们喝的,用来增加勇气。喜欢喝一杯加有酒的咖啡,难怪西班牙人大多都比较豪放。
后来我问他加的什么酒,brandy Magno,他直接跑到酒柜拿瓶子给我看。
临走前,我问他咖啡馆招牌画是谁画的?画的啥?
艺术家Ramon Casas画的自己(前面,抽烟斗那个)和咖啡馆老板Pere Romeu同时踩踏一辆双人自行车。
我还问他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
当然,他指给我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看到了那幅毕加索为“四只猫”创作的小画。



Salvador Dalí House – Portlligat 膜拜疯子+天才
为赶6点发车的train,清晨5点40从酒店出发,火速飞奔至Passeig de Gràcia车站,遇到一个好心人教我用自助售票机买票,顺利地赶上火车,发车很准时,车厢空空荡荡。
买的票是去小镇菲格拉斯 Figueres,再转大巴翻山越岭地去小镇卡达克斯Cadaques,再花半小时的徒步,爬行一段山路到达目的地,达利故居李嘉特港 Port lligat。路途有多波折,终点就有多值得。
Port lligat是一个临近法国的小渔村,所以来这儿度假或探寻达利内心世界的法国人不比西班牙人少,达利和妻子加拉生活Gala 的房子在这里,那是一栋白色建筑,自1930年双双入住,达利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直到1982年加拉过世,他才搬去“布波城堡”pubol castle居住。
来这参观,需提前在网上预约,以及跟从导览员,每个时段团队不会超过8人。我们团队除了我和妈,其余都是法国人,于是导览员先一遍法语,后一遍英语,英语专门针对我,我再翻译给妈。很认真的听,大部分都能听懂。
达利的房子,里面的摆设仍是当年的原物,一进门右手边白底绿叶嘴唇形状的沙发;Gala喜爱的加泰罗尼亚黄色小花;东洋风的纸伞;两幅一模一样的米勒的《晚祷》(The Angelus)(我问导览员,这两幅是一模一样吗?他说是,我问为什么要挂两幅一样的画?他说,达利非常喜欢这幅作品所以挂两幅)。
躺在床上就能通过镜子的折射看到海上日出简直不能更幸福;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画像,达利喜欢他的胡子,所以效仿他(我问导览员,为什么那个人和达利有一眼的胡子?他是谁?得到的解答);当然还有在他画室里,一幅伤感的未完成的画(画这幅画时爱妻去世,达利伤心欲绝,再也没有回到过这栋载满他们回忆的白色house)。
更美的是庭院,我忘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达利蛋”,达利“将鸡蛋和生育及子宫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希望和爱”,超现实主义的符号虽然怪诞,但和远离喧嚣的海拼搭一起,意外地融洽可爱。
这趟对萨尔瓦多达利精神世界的探索之行,我特别满足,在我眼里,他是天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疯子,也是一个浪漫专情、活得明白、情商很高的人。还有这栋可以激发无限想象力的白色房子,简直刷新我对心中理想居所的新level。
从Figueres 回Barcelona 的火车上,遇到一个祖籍是浙江青田的女孩。
上车时她问我们到哪,本意是想关心我们有没有坐错车;坐在前排的西班牙人问我这车是不是到巴塞罗那的,女孩马上帮我接过话茬,西语对答。后来她干脆坐到我后面,问能不能一起聊天。
她很好奇我们到这里来的目的,这里真的很难碰到一个中国人,她说。她就出生在Figueres 小镇,今年15岁,可她说她的同学都说她看起来才10岁,然后猜我的年龄,说看起来20。
她妈妈是浙江青田来的,就在这边打工,然后留下来,她说她妈妈让她中学毕业后就出去打工,她也想去巴塞罗那上大学。
她说Barcelona,发音却是Barcalona 。
她说她去年回过一次老家,觉得国内很好,中国那么大那么美,西班牙有什么好的。


























在蒙锥克山Moutain Montjuic 吃到巴西
位于蒙锥克山的国家宫是1929年巴塞罗那举办世博会建造的场馆,1992年,我们认识并记住巴塞罗那的那年夏季奥运会的会场也坐落在蒙锥克山上,还记得乔红邓亚萍的乒乓女双决赛,伏明霞的高台跳水,那届奥运会是上小学的我第一次跟家人守坐电视机前,满腔热血地给中国队加油。蒙锥克山上的奥运元素,满满都是回忆。
早晨,欣赏已成为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简称MNAC)的国家宫是逆光,但转过身,眺望巴塞罗那城市风貌光线正好。台阶下的魔幻喷泉气势如虹。
这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充满生活气息,除了游客和小贩,也有当地人晨跑或瑜伽,尽管我们时间有限(要回酒店取行李,再赶下午1点半去马德里的火车),没有去到位于山顶的蒙锥克城堡,也不遗憾,在山上随便悠然地闲逛一阵就能让人心悦神怡。
在我们下山经过的某处观景台,一女孩问我要不要品尝她的手工甜品,起初我没有多问直接拒绝了,可没过一会,好奇来潮,我过去问她是什么,是你做的吗?她开心地从包里取出一个透明密封盒,双手捧给我看,她说这是她家乡的一道传统甜点,她自己的手艺,她来自巴西。
我和妈一人品尝了一个,虽然巧克力味道浓郁,但还好,不算腻人,很好吃。甜品名字叫Brigadeiro,我让女孩帮我写下来,回来搜,它是巴西的“松露巧克力”,巴西人开生日party或庆祝活动时朋友们会聚在一起吃,对大多数巴西人而言,它很重要,甚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它代表巴西文化,被认为是国家的象征之一。
吃着Brigadeiro,我又和女孩聊了会天,她说她在巴西的邻居是个中国小伙,骑单车环游世界,很厉害。她提醒我这儿的小偷很多,千万不要因为照相把包包放在地上。她说了很多,包括她的名字,可是我都忘记了,只因还回味着嘴里的甜。
















接上篇:我的爱,巴塞罗那(壹) https://www.douban.com/note/670102760/
下一站: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