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启蒙
很多人以为,一个人专精做什么,那他就一定是行业专家,能头头是道地能讲出来他做的是什么。但其实这个判断,放到艺术上,不成立。因为艺术家们自己都不知道艺术是什么。
比如说,国内大众以前从不知道安塞尔·基佛是谁,但因为201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基弗在中国”展览争议,刷爆了朋友圈,搞得基佛突然很火。中国离世界太远啦,其实这位安塞尔·基佛早已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了。2011年,他在法兰西学会讲了一年的课,第一节课上就讲艺术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艺术是什么?谁都不知道。而且你想用语言去限定它的时候,它就消失了。”他是面对一大群的艺术专家、哲学家、文学家讲这些的。
这是一个特别诚实的回答。因为从真正客观、唯物的角度看,以至于从今天认知科学、脑科学的角度看,我们只能认定一些基本的事实。那就是:
1、艺术没有终极定义,真正的艺术仅仅像是一张根盘错节,纵横交叉的相似点组成的复杂的大网。
2、从唯物的角度看,艺术并不存在。真正存在的只有艺术家本人,以及经过他手堆砌而成的一部“作品”,或曰“艺术品”。
3、艺术品的“艺术性”是在具体情况下产生的,因为艺术依托“艺术界”而存在,活跃并参与艺术界的人辨别作品的艺术性。
有的人认为,艺术并不存在,艺术只存在于“我思”当中。给一只蚂蚁解释罗斯科的绘画,跟对它解释大桥是什么是一样的。从蚂蚁来看,无所谓艺术、建筑,没有意义。世界是否存在,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我们自己的意识存在,这就是笛卡尔说的“我思”。
我们贸然地假设,我们不是生活在《黑客帝国》里的话,假设精神并不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的话,我们就得下这样一个判断:量子物理层级的所有坑都不存在,我们从认知和脑科学上说,我们最多也走到上一步去:艺术存在于我们的脑中。但是我们的脑中存在着什么呢?三个字:不知道。
人脑巨神奇。我们至今不了解人脑是怎么回事,智能是怎么回事。杨强老师写了一篇科普文章来解释这件事:科学家们只是用算法来模拟了一下生命体的运动方式。智能机器人,最多是个人的腿部控制机能的一点模仿,Algha GO赢了世界围棋冠军也是在超级计算的基础上简单模仿人的学习能力。它第一不能思考,第二是靠算法来应对一切的。
而人脑是个黑盒子,我们只能从外部现象,它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推断它是怎么工作的,来逆向工程它。
逆向工程出来的是否靠谱,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就得一次次试。而且,就算我们深入到里面每一个神经元是如何联结的,我们也只是观察到了这个现象,但仍然搞不懂为什么。(顺便说一句,这就是哲学史上的重要分支,现象学所研究的,如何从现象当中得出真理。)
到最后你怎么知道你成功了没呢?实际上,连人都无法判断另外一个人的想法。所以西方谚语说:“如果看起来像个鸭子,走起来像个鸭子,叫起来像个鸭子,那它tmd就是个鸭子!”这就是人面对无限未知的时候,所采取的不得已而为止的策略。但其实它到底是不是鸭子,我们真的不知道。

在人类中心主义下,人是自然而然地以为其他人、其他生命体,都是和自己一个等级的,我们互相用目光限制了彼此。生活在自己的共同的想象中。比如说,我们能感受到事件的先后顺序,我们规定了时间,并且能感受到时间;我们规定了国家、意识形态,并且切身地感受到它,就像我们能感受到“一百万很诱人”一样。但是实际上,剥离你所有的想象、感受、预期、体验,人面对的永远都是未知。
在这个自然里,只有适者生存。适应者是谁呢?就是“总是能摸着石头过河活下来”的生命体。所以这么多年来,进化出的智能生命体,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就是它会从局部来认识全局,从部分关系来建立整体的概念。这种模糊的,从简单认识复杂,模糊地建立模型,然后“看着办”的能力,是无法被破解的。
我们“人”是最能摸着石头过河的生命体,而且凭着想象,我们建立起信任,发明了集体的协作和决策方法,席卷地球。但其实,所有我们想象中的东西全都不存在。
我们的智能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就是我们能够想到,而且用语言去提出这个”我思“。
“我思”的基础,是我们的感知器官与脑。而我们的感知器官与脑,只能应对一点点的、直接的、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现实有反馈,而且这个现实是在我们的代际的知识、美、感受的传递之下的。我们因此被现实塑造,塑造成了以某种特定方式,去感知的人。
再大、再深的东西,我们看不到,或者在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下逐渐消失了,自然也就不当回事。所以说,每个人的“我思”,其实是有问题的。它是一个主观视点,它在客观上来说,是属于更宏大的背景的,是受限于你的存在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跨越时间、空间的。但是“我思”是感受不到这一点的!举一个宏观现实和微观现实的例子,比如今天央妈又放水了,你手里的人民币价值又下跌了。你看得到吗?它并不直接传导到你的微观现实里,也传达不到你的感受上。
人的认知,是在时刻流动、变化的,而这个流动,是被更宏大的东西控制的。
从脱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你思”其实并不属于你,而很可能是你的脑对外界的应对的方式、你的感受的方式,种种的总和。它也许构成你,而不属于你。而且深究下去,你会发现“我思”在感受中运作,在本能中运作。在一个唯物主义的现实里,只存在物质和“我思”,只存在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我思”是一个谜团,所有的认知都包容在里面,它构成你。
从这个基础上,第一,我们剥离了人类中心主义,第二,我们剥离了“我思”的特殊性,我们再来谈什么是艺术,就也许可以开始谈了。
有一部罗斯科的纪录片《向艺术的精神污染致敬》,其中提到,罗斯科所绘画的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当人们看到他的绘画时,可能崩溃,或者感到被黑洞吸入,或者感到深邃的震撼。为什么呢?

我们再回到唯物世界观里看。现实中存在的是什么?还是拿蚂蚁举例。如果一只蚂蚁看到罗斯科的绘画,它连绘画的全貌都看不到,更遑论认识到“我擦!这是一幅牛逼大画。”这幅画对它的智能来说,不构成意义。
这幅画对什么样的人来说构成具有艺术震撼力的意义?是20、21世纪的现代人。经历过一战、二战,整个现代化过程中,文明之间血淋漓的互相倾轧、战争,经历过深渊一样的恐惧、战栗,也曾体会过近现代哲学思潮的人。
20世纪是个什么世纪?是两次大战的世纪,是人类的存在焦虑、暴力、创伤集中爆发的时刻。罗斯科的绘画就是这样的背景。而且他干得非常好,好到什么地步呢?你看到罗斯科的画的时候,你的脑神经都被他污染了。你原有对色彩的认识不一样了,突然之间,色彩相关联的感情也开始混乱,互相冲击。
罗斯科的艺术作品,直接作用在你的认知上,摧毁你,打破你,把你已有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打破了!艺术是直接作用你的认知的。当我们被干倒在地时,不由得产生了灵魂被深深触动、泪流满面、焕然一新的感觉。
也许,很有可能告诉我们:
1,“我思”其实是脑神经的一切联系,是我们在与未知交锋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所逐渐学到的一切联系!
2,这些链接是可以改变的,链接变了,顿时,你的感受方式、生化反应都不一样了!
脱离出人类中心主义,回到完全唯物的观点来看,我们今天正在逐渐逼近的,但仍然未能确定的一件事,关于艺术是什么,一个我个人的推断是:艺术,也许,仅仅是也许,是一些人类在他们时代下,其最高的智慧程度下的“我思”,是他们所能达到的顶点级的智慧与美。而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的精神,智力、美感、智慧的总的集合,而产生的具体实物样貌,是艺术家的“我思”的直接产物。
艺术家们的脑神经的链接深深地挖掘出了你意想不到的东西,给你展现了新的、直接的冲击。而当你看到一部优秀的作品,产生的“灵魂战栗”,实际上是你的脑,对于事物的认识的重新组合。最高的那些艺术作品,通过感官直接作用于你的脑神经,打破了你原有的稳定状态。通俗地说,经过了激烈的感官、思想斗争,“你思”在感官和脑神经层面上,被艺术家的“我思”给干倒了!
桑德尔在《论正义》的课程开始时,就说过这样的话:“哲学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学到哲学以后,你就不可能再退回去了,你不能“unknow”你学到的知识”。因为哲学同样挑战你的已有本能,已有认知,已有脑神经链接。所以苏格拉底讨人嫌啊,老是挑战别人已有的稳定精神状态。
严肃的艺术,是一样危险的!你和看到这部作品之前的你已经不一样了。你的脑神经的链接,你的生化反应,甚至生理反应,都不一样了。你不可能再回到一个原始的、“假装不知道”的境地!
人就是这样传递和学习的。你从出生起的蒙昧状态下,文明就开始塑造你。靠语言的艺术,建筑、音乐、绘画的艺术,食物的艺术,生活中塑造你对美的感受方式,直接塑造了你整个人。所以希特勒打下欧洲,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掌握艺术,掌握了欧洲的艺术,就掌握了欧洲的灵魂啊。
所以,从经典哲学的层面总结,假设“我思”这个东西不是胡说八道的话:那么,艺术也很可能是“我思”在这个物质世界上的无限的可能性;它也很可能是脑的无限的链接方式下,那种最高度的智慧的总和。安塞尔·基佛所说的:“当我们企图用语言限定艺术是什么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可能性是无限的,而且一旦企图定义它,它就没了。
而艺术家,就是不断地用他的新的世界,去干翻我们旧世界的人。你在脑神经层级被干翻了,如果你没被干翻,可能是因为你们还不在一个世界里。一只蚂蚁看不懂罗斯科是正常的!蚂蚁也有蚂蚁的幸福,每个智力、智慧层级,都有自己的人生乐趣嘛!
2、
很多人以为艺术是靠感受来做的,其实不是,感受是受到智性的影响的。智性是佛教用语,说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其实它是理性,是超越了硬智商的。因为理性地构建起假说、模型,再去验证,发现其规律,然后应用到对自己与世界的改造上,是人的智能的终极表现。
很多艺术家,一开始可能是靠感性工作的,最后出彩的那一点其实全都是靠理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梵高传说人是已经疯了,可你看他的笔触,他疯吗?他简直太理智了。他那笔触所形成的肌理与色彩搭配,每一笔下的艺术控制力,你手抖一下看看,肌理就不对,而肌理不对的话光照就不对;同时,注意他的造型力。


当观看《星空》时,一个正常的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从星空的场景中看到事物如此疯狂的流动的。从认知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推测梵高的思维状态出现了非常异常的情况。但是,就是这种异常推动着梵高用他高度纯熟的技艺,描绘出了他眼前的一切。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认知的高度异常、技巧的纯熟、绘制中高度的理性与克制,以及疯狂中透露出的灵性光辉,都达到了顶峰!这才是《星空》之所以为杰作的原因。
这不是光凭感受就能干的事,没有高度理智的控制力的话,是无法完成的。学艺术,要求和其他事一样,没有优秀的头脑是学不了的啊。
很多艺术家,其实不知道自己是干嘛的。真的。
因为能创作是一回事,但搞清楚上面我们说的这些,其实是综合了哲学、科学的看法的。很多艺术家的问题,是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搞艺术的”。搞雕塑的就搞雕塑,搞绘画的就搞绘画。不是说这样不对,但是吧……这其实是在限制艺术。
假如我们认定艺术是属于未知,发现,以及将发现运用成为新的成就,从而使人更为扩展,简而言之,是属于新世界的,那么艺术家就应该被认定为“以智力、智性、智慧去不断发现新世界的人”。
艺术现在面临的境况,跟福柯说“老子就是知识分子”的时候差不多。由于20世纪的助纣为虐,知识分子被整体污名化了。而现在呢,黑艺术、黑艺术家成了一种最酷的姿态,连文青们也躺着中枪一片。
但是,一旦我们从人类的智性、智慧的层面来考察艺术,你会发现我们今天的世界,受到了多少艺术家的恩泽。你说艺术贵?但其实你根本不必羡慕富豪买得起罗斯科、梵高的绘画。因为你手里拿来用来看这篇文章的东西,就是最好的现代艺术品。
对,说的就是iPhone手机。
iPhone是完全遵照包豪斯的设计原则所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统一,所有的点线面构成遵循最稳定的状态,同时,材料与工艺完全贴合地形成一手可以掌握的样貌,双玻璃贴面与金属框是典型的包豪斯设计特征(没错,它是iPhone 4S)。

iPhone 4S它为什么那么美呢?
因为包豪斯的设计原则里,已经将美的原则,全都给划分出来了。这是现代主义艺术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深入学习一下康定斯基的《点线面》,你会发现他已经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石。
参照手机设计的要求有哪些呢?
手机需要听筒,而前置需要一个摄像头。那就给它做成一点一横好了!而且一点一横,恰巧横线是点的四倍长,构成一个完美的“叮~咚——”的声音(参照康定斯基《点线面》对点与线的关系的描述)。
而Home键应该是什么形状呢?只要学过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就知道,它必然得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它就必然得是椭圆!也就是你现在造一个智能手机,你的home必然要么圆要么椭圆。只要你遵循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只要你仍然做的是一个智能手机,你就必然像苹果,要不然就像三星,没有第三条路。
罗永浩啊,你做完了锤子才发现像iPhone 4S.......你该上上艺术课了!
同学们啊,干翻旧世界是有那么一点规律可循的。因为人的认知,在人的认知下的美,是有规律,有普遍原则的。
我们的世界,是无数旧世界的交叠,也是未来的无数新世界的摇篮啊。
高明的骗子,掌握了欺骗的艺术;军事家,掌握了博弈的艺术;政治家掌握的是权谋与策略的艺术;魔术师,掌握了控制注意力的艺术。。。任何你手上做的事,你都可以把它做成艺术。只要你能突破自己已有的眼与脑对事物的认识,只要你不断地发问,而且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你就可以不断进化,延伸自己。
每个人都由学习而成长出自己的系统。在这其中,智力其实只占很少的比例。人再聪明,又能聪明到几何?只有傻子才会认为自己已经圆满地掌握了一切,人必然是要从原始走向智慧的。而一个艺术天才,就是可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知自己的边界,不断地打破自己的界限,而这些,是无法从外部探知的。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不断地突破自己已有的界限,突破了自己。
在这一切当中,艺术的反义词并不是别的,而是庸俗。庸俗是我们每日接触到的,让我们的感知不断钝化的现实。我们周围是一个由“熟悉”的事物和制度构成的稳定世界,我们被平静的诱导入一种熟悉亲切的归属感。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已经固化,成为了机械的反应。这才是艺术的大敌啊,因为你失去了无限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可能性,使人不断地进步。好在现实帷幕有时会拉开,让我们瞥见后台构造。每个有自省能力的个体都体验过这样的时刻:一种陌生感浮现出来,所有的意义都从事物上剥离,符号彻底瓦解,个体从那种“熟悉”的安全锚上脱离。
在世界到底怎么发展这回事上,FT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讲了一个观点“对于人类最近一个世纪的经济爆发,左派错了,右派也错了,是人的创造性的不断发挥,在创造着财富”(大意)。
艺术家、知识分子,今天都沉浸在一种20世纪的思想遗产里。不得不说,很多遗产过时了。我们需要反抗的,不是资本主义,不是外在的压迫者,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已经固化的习惯、思维,对世界以及对人的看法。
我们需要反抗的,是自己已经固化的头脑,是我们固化的脑下所形成的旧世界,是无限的旧世界下,形成的所有限制人的精神的已有秩序。
艺术家的角色应该是什么?为人找到新的世界。而艺术家的责任是什么?为创造这个世界,而竭尽自己的可能,至死方休。
——王晶答“艺术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