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了陶喆
1997年一张名叫《David Tao》的华语流行乐专辑在台湾横空出世。在全世界都在摇晃身体,脚踏节奏哼唱R&B的时代。这张专辑做到了以下几点。(个人观点)
一:华语流行乐坛第一张纯正的R&B流行乐专辑。
二:华语乐坛第一张完全意义上能与世界流行音乐接轨的流行乐专辑。
三:华语乐坛第一张由歌手本人参与整张专辑的作词,作曲,演唱,编曲,乐器,混音以及制作的流行乐专辑。
四:影响了一批如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曹格,方大同,胡彦斌……等等阿猫阿狗唱R&B的华语歌手。
这个全能型的创作唱音乐人就是陶喆。
陶喆的出现无疑是除黄家驹之外整个华语乐坛最大的幸运。抛开专业性不讲,在当年港台娇柔做作,无病呻吟的流行音乐的腐蚀下,整个华语乐坛都弥漫着一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靡靡之音。陶喆的出现像一股提神醒脑的清风,一扫整个华语乐坛的死气沉沉。他的音乐像一剂化腐朽为神奇的猛药,直接激活了当年那个表面看似繁盛,内部实质已经摇摇欲坠只靠翻唱和抄袭死死支撑的华语乐坛。
从此以后的新千禧年,华语乐坛迎来了从未有过的蓬勃发展。原创音乐开始进入主流,创作型歌手占据了整个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甚至在当年的乐坛,歌手出专辑如果不会写两首歌,不会演绎R&B曲风弯弯曲曲,真假音随意转换的唱腔,完全不可能混迹乐坛。
陶喆的出现见证了华语乐坛最好十年。(1997~2007)他每一张专辑的成功都是靠实打实的传唱和实力。
现在华语乐坛的走向似乎又陷入了一种怪圈,市面上火什么样的歌手,不是靠作品本身优秀,或是制作多么精良。而是一条鄙视链底端的受众太多,包装出来的流量歌手给这些受众喂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抄袭和模仿再一次在华语乐坛蔚然成风——面对当今世界电子乐大潮的来袭,这是瑟瑟发抖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垂死挣扎。
陶喆之后再无华语流行音乐。陶喆之后我极少再听中文歌,这不是优越,但是我真的更愿意做一个有格调的人。
-
jud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7 18:06:11
-
taosm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6 12:32:58
-
SpongeBob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0 21:58:28
-
wins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8 22:14:56
-
ded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2 08:24:34
-
风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5 12:19:13
-
豆友208036955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5 08:48:31
-
👼🏼 D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6 00:51:30
-
豆友19959932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3 0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