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VS星巴克,当下国内咖啡市场现状的思考
最近的咖啡市场又出事了,先是国际咖啡行业巨头星巴克与雀巢的联合产业链布局,后有瑞幸咖啡怒怼星巴克触犯法律,垄断经营,不管这是不是资本市场的又一次傍大腿的自嗨秀,我们却能从中看出一些中国咖啡市场的现状:品牌大佬与资本大佬,仍然持续的在咖啡市场投入,而瑞幸咖啡更是携10亿资本入场,并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做好亏损准备,是其拓客的经营策略,与滴滴打车开始的时候类似),可见这些咖啡品牌巨头与资本巨头对国内的咖啡市场是有着坚定的期待的。
外卖 VS第三空间
瑞幸咖啡属于互联网思维的咖啡公司,以咖啡外卖为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提供的服务是“咖啡产品+便捷”,其产品说是咖啡,不如说是一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而星巴克与瑞幸咖啡又有不同。星巴克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都是“第三空间”,它的产品实际上是咖啡与咖啡文化、第三空间文化的融合。它的消费场景是“咖啡+办公、+休闲、+学习”等等。不管怎么说,对于这个用19年来培育中国的咖啡消费者,传递咖啡文化的品牌,我们都应该表现足够的敬意。
那么,到底外卖 VS第三空间,哪一个更符合当下国内的消费者呢?我们来看下两个消费场景下,消费者的不同。
外卖咖啡,由于是咖啡店空间外的消费,所以可以看到这个场景内的消费者对于咖啡产品本身有着“强需求”,不说是“不喝咖啡会死星人”,但是可以看出喝咖啡已经是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星巴克的消费场景,则是融合了咖啡产品与文化属性,其“+”之后的办公、休闲等等消费需求,某种程度来说要涵盖更大范围的消费者。
中国是茶饮文化大国,但就饮品方面的需求,茶仍然要高于咖啡,为了喝咖啡而去喝咖啡的,多数还是集中在中上层,对咖啡认知比较清晰的消费者。当然,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是符合这个时代的,也必将引领一部分咖啡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至于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咖啡行业独立投资者应该考虑什么?
上面我们已经通过对比,了解到了国内咖啡消费者的分类以及需求,而到了二三线城市,这种对比就体现的更加明显。瑞幸咖啡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于单店投资的投资者,它是一个资本运作的品牌,是以长期回报为目标的,无论是资本体量以及回收周期,都不是单店投资者能够承受的。作为单店的咖啡投资者,正确的做法仍然是将目光转回到消费者需求上。
分析商圈、分析消费习惯、分析受众人群,搭建因地制宜的运营体系。
塞纳左岸咖啡—咖啡连锁加盟解决方案
星巴克19年,塞纳左岸咖啡13年,仍然能站在咖啡市场内的,是市场磨砺留下的真知。塞纳左岸咖啡的品牌属性中也有“第三空间”属性,因此对于星巴克一直保持着敬意与学习的态度。还有早期的上岛咖啡,也对塞纳左岸咖啡的成长起到了很多的借鉴作用。
当然,这个世界不存在“想当然的事实”,塞纳左岸咖啡能依旧存在于市场内,是因为其也有着自己的品牌调性—“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咖啡品牌”。
品牌早期的“本土化”以及“区域品牌战略”,都是以更好为国内咖啡消费者服务为重心来建立的,到如今的“咖啡连锁加盟解决方案”的推行,塞纳左岸咖啡更有信心为国内任意地区的咖啡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每一位投资商提供最为适合的咖啡店加盟开店方案。
市场在变化,品牌在变化中交替,星巴克是强大的,瑞幸咖啡也有着其符合当下互联网时代消费场景的品牌调性,早期的上岛咖啡也有着其对于国内咖啡市场的时代意义。而塞纳左岸咖啡也必将在咖啡市场内走出自己路,为国内咖啡消费者烘焙一杯特别的咖啡,为国内的咖啡投资者提供最为专业、最为适合的咖啡连锁加盟解决方案。未来国内的咖啡市场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