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2018年四月上)杂志摘抄
这个世界不但看脸,也看年纪
文/李月亮
人的成长其实是有时间表的,就像植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什么季节该干什么事,都有定数。
人年轻时,记忆力、学习力、好奇心、想象力都在顶峰,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大部分人的技能,都是在30岁以前完成的。到30岁以后,基本就是打磨和运用了。如果在这之前没有很好地储备,很难站上更高更广的平台。
⋯⋯
同样是付出,同样是奋斗,在合适的时候去做,事半功倍,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就要付出更多辛苦,还未必如愿。
⋯⋯
大器晚成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在奇迹之外,更多的是庸碌、辛苦一生,哀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普通人。
所谓“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其实是说给那些从未真正努力,又想追求美好人生的人听的。确实,如果你的内心有渴望有动力,那么60岁去奋斗也未尝不可。但是,60岁开始不晚,不等于60岁开始是最好。如果早一点意识到努力奋斗的重要,在20岁甚至更早时就开始,踩准每一个向上的节点,你的付出必将获得更大回报。
每个人的特质不同,成长速度不同,就像白菜和樱桃的成熟期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但是,若想获得最好的收成,无论是谁,都该在最好的春光里,努力汲取阳光和水分,拼命生长。
春天偷的懒,秋天真的很难还。
不要让明天辛苦奔波的你,怪罪今天虚度时光的自己。
——摘自《深圳青年·创业版》
高三我都读完了,人生还有什么可怕的?
文/连岳
人一生过得好,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智力,平均水准低一点都能过得好。以后,你的自控力、信用度、接受改变与挑战的能力、你的持续学习能力、你保持健康的能力,这些很容易做,但很难坚持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些能力,你想有,就能有,你的一生,可以很美好。
——摘自“连岳”微信公众号
如何捕获正面黑天鹅
文/拾遗
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没足够财力支撑时,很对成功者最初都采取了杠铃策略,一方面,找个稳定的单位“求生”;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谋艺”。直到在“谋艺”上取得一定成就后,才会辞去原来的工作,彻底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上。
成功之路往往就是这样:总得做点不喜欢的事,才有资格做喜欢的事。
——摘自“拾遗”微信公众号
你变成更好的自己,也遇不到更好的爱情
文/世相君
最近,我开始琢磨一种流行的爱情鸡汤:成为更好的自己,你才能遇见更好的人。琢磨这个,是因为我经常看到一些这样的决心:减肥成功后就去表白;攒够房子首付就向她求婚;考上研,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爱情;变成更好的人,才能在遇到喜欢的人时足以配得上!
⋯⋯
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把整件事的逻辑搞错了。人们为了得到好的爱情愿意做任何事,比如努力让自己有钱、好看、成熟、有地位,可就是不愿真正为爱情付出,忘了真正的爱情是怎么回事。其实,不是变成“上等”的自己,遇到“上等”的人,就能获得“上等”的爱情。爱情不是买一送一的结果,更不是个人升级后的战利品。
前一阵子看到庄雅婷的一句感叹:“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成长起来,进入了一个‘我还不是更好的自己,就先算了吧’的状态。仿佛进化之后,在路的尽头会有一个更完美的对象已经等在那里了。”如果你有心,你就会意识到:很多人谈论爱情时,往往是在谈自己。
⋯⋯成年后,爱常常让人怯懦,总怕因为自己不够好而失去。事实上,爱情来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不是自己最好的样子。很对人都告诉自己,再等等,等我变得更完美一点、更好一点,我再去爱。可等到你终于觉得自己足够优秀了,那个人还在吗?换个角度看,你以为的努力,可能是一种退缩。所以,不要做那个一直在准备的人。
当你更习惯靠条件去争取爱情时,你可能忘了,以前,我们靠的是真心和勇气。⋯⋯
⋯⋯爱情不是某种结果,而是过程。真正的爱情靠“建立”,就像一砖一瓦搭房子一样,和对方共同构建一段关系。去表达自己的心意、经营一段关系,过程和你努力达成其他任何一个目标一样,可能给你带来沮丧、心碎,可能给你带来满足。
最后,当每个人回忆它时,想起的往往是两个人共同经历过什么,而不是每个人分别有多少钱、权力、姿色。一起吃过的每一顿饭和每一次苦,每一次交谈,每一次争吵,甚至每一次决裂,这些才是感情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摘自“新世相”微信公众号
电话魔
文/[日]森村诚一
——摘自《推理》2018年第1期
一直杀不死人的杀手
文/补梦馆长
——摘自《补梦奇异馆:平行世界的另一个你》
反转反转又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