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你——独墅湖
王方星20180522

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一次偶然的地理变动,在姑苏城外出现了一个湖泊——独墅湖。
2011年来到苏州,我认识的第一个苏州地理坐标就是独墅湖。那时候我是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的一名普通学生,在后来的日子里,“独墅湖”成为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符号。那些年写的最多的地址可能就是“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甚至苏州大学对我而言,就是独墅湖。虽然我知道有本部、东校区、北校区等,但却离我的生活太远,我的学习生活都与独墅湖息息相关,我们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独墅湖。虽然我们仅仅是在独墅湖的西南角,但我们却成了独墅湖最忠实的爱慕者,我们自信地以为我们拥有的就是整个独墅湖。独墅湖无数次出现在毕业生的后记里,她陪伴着我们成长,见证我们的到来与离开……
后来我也毕业了,在独墅湖畔的图书馆里告别了学生生活,暂时寄居在苏州古城区内。我总是从城里眺望那片湖水和那里的人,我常常坐着110路公家车,回到那里,在熟悉的街道与景物旁,找寻过去的记忆。再后来,鬼使神差,我竟然在独墅湖边定居。只是,从前的西南角,变成了现在的东北角。我感谢在我最美好的年纪里遇见了你——独墅湖,你承载了我学生生活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充实的学习生活,你看着我笑,也陪我哭,我们从未分离。
等到我想走近独墅湖,却发现原来我不曾真的了解她。
还没来得及好好认识,在独墅湖边认识的朋友都已经毕业了,离开了好久,我也久不到湖边。没有了认识的朋友,那个独墅湖也就不再属于我,我的记忆也就停留在了回忆里。
读书的时候,不知从何处听来的传言,我的脑海里一直认为“独墅湖”和“金鸡湖”是工业园区的人工湖,但我深入到她的历史发展脉络里,才发现她有多么厚重的历史底蕴。

独墅湖,又名渎树湖、渎墅湖。名字的由来可能与一个有趣的苏州民间故事有关。
在郭巷、东坛两镇之间有个湖泊,湖上有个姓费的老渔民,夫妇两人终年都在湖里捕鱼,尽管日夜辛劳,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有一天,在湖里捞上来一根树枝,做了铲刀柄,说来也奇怪,铲刀装上新柄后,锅子里的饭总是盛不光。后来就被村里的高财主知晓,就威胁老渔民,占据了铲刀柄。高财主贪心不足,还想捞湖里的树枝,最后被水面出现一个大漩涡吞没了。当晚,老渔民做了梦,梦见从月宫里落下来的树枝,在湖底生了根,成了一棵独枝树。这消息传开后,人们就把这湖泊叫做“独枝湖”,后来叫白了,叫做“独墅湖”。
传说的故事是浪漫主义的苏州人所塑造的,但真实的历史其实也是苏州人所骄傲的。
当现代化的铁锹撬开独墅湖的土地,原本在姑苏城外荒凉的土地上竟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遗址。据推断,独墅湖原来是姑苏城外的一个平原,古人在那片土地上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某一天,地质变化——地震,平原凹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独墅湖。可能并不逊色于姑苏古城文明的“独墅湖文明”沉入湖底,直到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建设,又重新发现了她。原来园区并非一夜之间就是经济文化中心,她只是找回历史的荣耀。
在前近代时期,苏州地区的出行方式总是以舟行为主,当时,从苏州城沿护城河——黄天荡,便可到独墅湖。黄天荡和独墅湖,是相连的两个湖泊,从苏州到青浦和昆山的内河航线,都经过这里。黄天荡中间有一个缺口通独墅湖,据说是被风浪打穿的,每逢台风大作时,航行有风涛之险。独墅湖紧靠黄天荡,北连金鸡湖(即金泾淹),西接王墓湖,南面通尹山湖。
但那时候的苏州人总是匆匆经过独墅湖,而不敢逗留,这里不是归处,而是旅途。有一年岁末,文征明曾坐船经过独墅湖时遇到了下雪,他并未逗留赏雪,这里只是归家的路边风景。在动乱年代,独墅湖成了水盗藏身的场所,过往商船旅人常有被劫风险。
时光流转,当工业园区的开发惊醒了沉睡的独墅湖,她发现了自己的变化: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的规划,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南大苏州研究院、人大苏州研究院、苏州大学、西交大苏州研究院、西交利物浦、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等高等学府的入驻以及随之而来的天之骄子,让她成为苏州的文化地标,浪漫爱情故事的回忆场域。在众多莘莘学子中,苏州大学的学生应该是最多的,而且是本科大学生,是最浪漫最有青春活力的一群人。2004年3月苏大开始建设独墅湖校区一期工程,翌年7月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2005年7月1、2日两天,位于南校区的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药学院、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以及位于校本部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城市科学学院的学生搬迁入驻新校区。当第一辆满载着苏州大学学子和行李的汽车开进独墅湖校区时,爆竹声声,宣告了苏州大学正式入驻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这是苏州大学历史上最大一次的搬迁工作,也是独墅湖高教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独墅湖的人文气息注入了最大的活力。
时代的发展,古城区的人们到独墅湖不再需要通过舟船,因为黄天荡也消失了,孤寂的独墅湖依然在那里默默地引来送往。横卧在独墅湖上的“独墅湖隧道”架起了古城区与高教区的桥梁,大大缩短了来往的时间消耗。现代化的设施处处找寻着独墅湖的文化气息。在独墅湖隧道出口处,耸立着一座巨大的双环形钢结构雕塑,名叫“升华”,是园区最大的城市雕塑。其设计理念取自《诗经·小雅》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星湖街从双环之下穿过,似乎寓意着,通过“升华”雕塑,便可进入有着“小硅谷”之称的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独墅湖畔好读书”这是我在学生时代听到的一句宣传口号,也成为了我一生服膺的信条,当我蛰居在湖畔,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我时常在想,当年老师们口中那个广袤农田、人烟稀少、籍籍无名的独墅湖,而今高校聚集、高楼耸立,教学楼里有最前沿的学术探索与最激烈的学术争鸣,图书馆里有莘莘学子埋头学习的身影,湖畔有年轻的浪漫情侣,体育馆、电影院等点缀着繁华与热闹。早年默默无闻的独墅湖已经成为人文荟萃、生机勃勃的“桃花源”。这里有热血的创业团队、有年轻的青春脉动。
我们依然在独墅湖隧道里穿行,却不愿离开,如果可以,我想和你在湖畔的桃源里走走,看看千年的湖水里,是否能烛照到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