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籽话珠宝——玉器清赏·如是我闻 之 春秋战国篇(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风尚习俗也随之大大转变,庄重肃穆的玉礼器渐渐失去了它的尊严和神圣的地位。玉器的制作突破了早期文化意义大于审美意义的局面,从此开始了对美的有意识的追求,因而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玉相当发达,无论造型、工艺及风格都为之一新,出现了大批工艺精湛、繁缛华丽的玉雕艺术品,今天先生就接着和您聊历代玉器的那些事儿,让我们共同感悟器之美、玉之魂。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至公元前476年止,史称春秋,玉器一扫西周时简单古朴的风貌,多以细密繁缛的几何纹、兽面纹等为装饰。重要墓穴中出土的器物主要有璜、玦、环等,均为佩饰玉和装饰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青玉龙纹杯,以纤细流畅的双阴线巧妙的琢制出相互勾连的龙纹,也有人称之为兽纹或鸟兽纹,它是春秋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装饰图纹;而虎形佩饰则多琢制成片状璜形,花纹繁密,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还有造型怪异的人首蛇身佩,为一块玉料剖切而成,器体扁薄,采用阴线刻,一件为男性一件为女性,经专家推断该作品很可能是表现伏羲、女娲的始祖形象,体现了上古社会祖先崇拜对后世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玉器,除了装饰玉和殓尸玉之外,还出土了为巩固利益的玉质誓盟书,这些形制各异、均用朱砂或墨书写的盟书虽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它却是当时统治阶级之间的约束文书,对我们研究古代盟誓制度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资料。由此可见,春秋时期随着西周礼制的衰落,贵族阶层一跃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他们更加注重现实中的生活,这一时期的玉器,开始由祭祀为主的瑞玉转为以追求生活之美的装饰玉,从而使春秋时期的玉器,无论从造型、社会功能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让大家对春秋时期的玉器有个初步的了解,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有关春秋“佩饰玉”的话题。先生立身于江湖,而非庙堂之上,煮酒、烹茶、论玉,咱们聊的是情怀,悟的是人间正道,玉器清赏,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