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是个骗局,但我建议你上次当

01
▲
前两天,重新买了狗屎袋。
上一次买是2016年5月,让我惊讶的是,时隔两年后再买,价格居然还是9.8元/6卷。
想想前后两年的物价,如此价格,店家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
我一直这么认为,直到两天后我收到了刚买的狗屎袋。
放到手上的那一刻就感觉到了差距,相较两年前,价格尽管仍然一样,但新袋子明显地较之前小了不少。

我想,店家终究还是找到了止损的方法。
从这件事上,我又一次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当前经济对我和他人的影响。
处处可见的价格上涨,不断上扬的消费成本,促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轻人出现了一种名为“消费降级”的趋势。
尽管我讨厌这么说,但“消费降级”确实是个骗局。

02
▲
海鲜面不吃了改吃沙县,ZARA不去了改去优衣库,用摩拜代替Taxi,人均150的聚餐不考虑……这可能是消费降级的最暴力表现了。
消费降级,顾名思义,就是有意识地在消费频次和价位上有所下调。
相较之前“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届年轻人开始有意识的管好自己的钱包,更注重现状和可预见的未来。

但在接受这一概念之前,我们还应该问两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消费降级?为什么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当问题提出时,答案已经摆在眼前:日益上扬的高房价。
在北京、上海的年轻人,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于住房消费,无论是房贷还是房租,其次便是其他消费。随着房价的上涨,住房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逼迫着大家不得不有意地压缩其他生活成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降级”。
所以你瞧,消费降级不过是一个面向活在攀升房价、下行经济现状下人们的骗局,而在消费理念上,它其实是对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

03
▲
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要是觉得松了一口气的话,那还真是为时过早。
我们已经知道高房价是导致“消费降级”出现的原因,而这把火正在烧向二三四线城市。
人人都在等待着房价的下跌,但这只是一种幻想。
高房价战局中最得益的四个群体:地方政府、地产开放商、炒房群体以及吃高杠杆利差的银行,他们不会允许这种幻想变成现实。

我老家市区是个四线城市,短短四个月,房价就从6000+变成了10000+。正如《九阴真经》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线城市房价调控出现的坑,当然得用二三四线城市房价补上。
而对一线城市的征伐也并未停止,只不过对象在之前单一的“房价”之外,增加了“房租”。对租赁市场出手,能帮助开放商更快收回资金,从而更愿意去开发租赁市场,因而又一次重蹈“房价飞升”的死局,租金得以继续上涨。
但起码那些买房的人,大概也能或多或少得到些安慰:不止是自己觉得房价高了。
至于房价下跌,除非出现经济危机,财富重新洗盘才有可能,但这绝不是利益相关群体看到的。
所以还是想想就好,生活还是要继续。

04
▲
尽管消费降级是一个骗局,但对于生活其中的年轻人而言,还是应该心甘情愿地入局上当。
不管它是妥协,还是避难,除非你是有钱人,或者你能解决你的源头问题,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么调整消费频次和价位会是一个很明智的想法。
比如减少你说走就走的旅行,减少下餐厅的频率,避免无意义的社交,多用用二手交易平台,有条件下厨房就自己做饭……尽可能地和你的生活需求断舍离。
但是答应我,千万记得远离拼多多好吗?
生容易,活不简单,在奇迹出现之前,我们该习惯靠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