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面试经历
查看话题 >428次投递,143次被查看,23间公司多轮面试,但本喵不是面霸(ฅ´ω`ฅ)
2018年1月底,得知自己被香港投行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挤出局后,忽然非常慌张与愤怒。在春节前夕,我失业了! 休整一个月后,我踏上了求职之路,前后面试过投行,PE/VC, 公募基金,初创公司,上市公司。遗憾地发现,能碰到一个正常人都很困难。我会用相对轻松而理性的方式总结与反思,希望对求职者有帮助。
总共投递:428次
自己邮件和官网申请56次,平台投递368次(有重复)(51Job 123次+猎聘245次有重复,拉勾,Boss直聘),有效猎头4次。
平台中可以统计到的被查看次数是51Job 53家公司+猎聘90次=143次
收到面试中邮件投递回复较多,但公司质量不能保证。
51Job是我体验过平台里较好的,因为我会设定选择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硕士,投资等条件,那选出来的岗位也就相对靠谱。但缺点就是HR查看频率不高,或者其实职位并不招人,只是挂着而已。
拉勾网和boss直聘中小型互联网企业。 速度快,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我后期放弃这两个2平台了。
虽然有重复投递现象,但从投递次数,被查看次数,以及得到面试机会的比例来看,网申大部分简历都不能被及时查看,所以更显得内部推荐和校园面或招聘会的重要性!
求职时长:从3月初开始到5月初结束,中间清明节和五一两个假期还挺耽误事儿的。
求职地点:上海(猎头推荐了北京和香港职位)
具体收到面试公司及职位情况(按时间排序)
1. 香港内资投行-ECM 分析师
Ex司兄弟公司,MD看过我的简历后就说没有问题了,让我尽快上岗,随后发现我还要再去办香港工签,就说不愿意等了。现在香港工签很难办下来,正常3-4个月,多则半年。运气真的很差!
2.香港摩根斯坦利- 保险业Equity research:
第一轮电话面试,Aso打来介绍团队和职位基本情况后,开始问常规问题,及保险行业的了解。后续问的会计处理问题非常专业和细致,我没答上来。
第二轮技术测试,在大摩办公室3小时内做出投行估值,EXCEL分析,中英互译,Essay等题。过程中我的电脑还死机了,恢复后做的数据都丢失。题目的难度非常大,时间很紧张。
最终没有offer,还是因为自己的技能不过硬,二是不匹配保险业分析师背景。(后面会讲什么叫不匹配)
3.化工行业某上市公司-行业研究:
第一轮和主管领导面,中石化背景,体制内升不上去出来,对我的印象非常好,问我是不是愿意来民企。
第二轮HR,很顺利,直接说我能力没有问题,问我期望薪资多少我说1W5-2W/月。
第三轮投资总裁面。女总裁是在国泰君安做IPO出身的,所以大家聊起来投行业务,你来我往,思路很清晰。给我换到海外战略收并购方向,并直言很喜欢我,外型也很好。 接着就说你期待工资2万多一个月? 我说香港和国内情况不同。她说,后续可能需要你再来一趟 。
但是五一后,我迟迟没有得到回复,问了HR,也没有答复。后来面试多了便知道可能是自己刚面试对国内薪资水平不了解,要得过高了。所以在有同等能力的情况下,选其他的求职者。
这个结果我感到很遗憾。因为从谈话了解,我很欣赏这个国泰君安出身的总裁。
4.小型美资咨询公司- 奢侈品快消业Equity research:
HR看过简历后立马打来电话,我表示自己对奢侈品和快消行业没有任何了解,一点知识储备也没有,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候选人。HR立马强调公司看中的是候选人的潜质。
后邀请我先做一个3小时的测试,可以通过测试来了解这个岗位大致做什么。 测试题目一部分是对奢侈品行业的了解写Essay,另一部分给了巨大的数据量要求进行分析-6间球鞋不同月份的销售量。(和股票金融领域毫不相关,更像市场调研分析)
第二天邀请我面试,HR再次强调看潜质,而主管问了一些过往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而我通过面试了解到,此公司做的尽调(也不是现场DD)和股票分析工作都没有base on project,而是定期发report,请PE或者其他买方订阅。后再看官网美国公司招Sales 要work from home。
五一过后我发邮件询问结果,HR给反馈说我们确实对您在投行的经历感到很impressive,但是这个职位更看重行业经验。 (您逗我?我开始是不是已经说过我对奢侈品快消不了解?看潜质这种屁话请求职者擦亮双眼,在一开始就要避免浪费时间)
5. 上海某医疗股权并购平台-并购专员
查了公司官网以后发现是上海虹桥区党办平台。个人认为Party直属的企业文化不适合我的工作风格,而且离家非常远。正好赶上当时那个星期四个面试,非常繁忙,短信拒绝。
6.某初创大数据公司(天使轮和A轮)-TMT分析师
这是个意料之外的offer。创始人北大信息技术本硕+VC背景。 面试后我写道“虽然聊了很多,但技能和氛围感觉都不匹配。我一直会质疑初创企业是不是个坑,毕竟失败的可能是99%,以及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冒险是不是有意义。我无法说服自己,相信对方也很聪明,能看出彼此的不信任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看法的不同。” 接到电话发offer时,HR说创始人特别喜欢我,催我2次多会可以入职。第一次被北大的人喜欢,真是受宠若惊了😂 。(拒绝理由以及如何分析VCPE行业被投公司是否靠谱,我想随后单独写一篇)
7.海外并购平台-海外BD
很意外地碰到合伙人是校友,非常耐心有激情地讲了他对后续业务发展的布局,直言非常需要我这种拥有海外背景且有投行人脉的员工。我海外和国内前辈帮分析:此海外并购交易撮合平台,和传统投行并购十分不同外,海外BD是要给投行PE等领域的人打cold call,混圈子。对我个人没有任何长远职业发展,并且要透支自己人脉。拒绝。
8.某股权投资公司-投资分析师
进门以后诺大的办公室,除了前台一个人也没有。等了半天HR才来,主管经理也不在。当下就感叹:啊,看来我还是不要投不知名小民企了。坑好多。
9.某教育产业基金-分析师
创始人创建了某考研网站成功卖给上市公司后,现在做产业直投+FA。投资金额非常小,5W-50万不等。说实话,或许创始人对产业见解是非常深刻的,但对投行FA业务了解真的是麻麻滴,口气中吹嘘从易凯汉富招来的人有多牛,(实际在投行工作过的人就知道投行业务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FA)。但分析师的薪水可以开到比中信高,可见教育行业多赚钱,中国家长们是多么焦虑。
有时候觉得中国真是个奇幻的国家,民企小企业都很会玩。看开的话,赚钱未必要去大企业。
10.法资对冲基金- 分析师
接起HR电话,一位声音非常冷酷的女士自我介绍后直接问:“因为时差关系,工作需要早7晚8点以后,有时到10点,你能接受吗? 还有你抽烟吗?” 接着发了一份题目要求24小时作答。
我做了题目后感觉,确实非常难,因为我自己更多是做并购和Coporate finance,对题目中涉及衍生品,及股市外汇的对冲策略都很难答上来,技能不匹配+工作模式,就没有跟进。
11.民营大数据并购平台-并购标的分析师
公司商业模式是AI+大数据进行前期项目匹配,创始人是上海有名并购律师。半小时内沟通顺畅,碰到了历史上第一次面试不让人反感的HR小姐姐。没有后续,理由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我做的金融组并购和传统行业不同。二是要求月薪15K超过公司budget。
12.彭博Bloomberg- Analytic&Sales
Analytic职位彭博终端机的北京Helpdesk一员,后续多会做终端机的Sales。因为曾经申请过Bloomberg,所以免去第一轮视频录制面试。
第二轮 HR中英双语,询问过去一年的成长经历,有学习什么新技能。当天下午通知进入终面。
终面前,HRD会特意给求职者发一份职位的PDF帮助了解,并打电话叮嘱在准备终面时大概需要准备的几块。(我会后续写一篇单独的彭博之约来具体讲述)还会提醒候选人例如:着装,不要问Stupid 问题,什么是stupid Q等
终面:应HR要求提前15分钟到达,但因为上海Sales总开会,我和北京的Analytic总等待了近20分钟。 整个过程因为自己准备非常充分,几乎每个问题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所以回答从容。 但是在即将结束时,Sales总对我说:我觉得你和我公司的文化不匹配。给我最后2分钟陈述一下可以匹配的理由。其实BBG的企业文化我是非常非常喜欢,也为此准备了3个故事,所以也很从容地答复。
结果:没有offer. 其实不意外,因为我走的时候那个Sales总说,你是不是来的太早了。我想她确实不喜欢我。 和友邻分享过后,我们都认为企业文化不匹配,完全是面试官不喜欢你的借口。
13.UBS-IBD 部门助理
这个职位就很妙了。申请以后,HR给我打电话说这是一个外包的职位,不是正式编制,主要工作内容是支持正式的分析师和associate。但是一般2年合同后都会转UBS编制。 所以我说OK,在等待安排面试过程中,先是面试官出差,然后又说这个职位被冻结了,就这么不了了之。
14.平安融资租赁-经营分析岗
这是我所有面试中最不好的经历。因为领导开会,我等了20分钟后,同部门女生先面试我,一些常规问题过后,刚提到自己对融资租赁行业的了解(为了面试准备2天,看了一些行研报告,平安融资租赁的财报),领导破门而入。接过我的简历,开始连珠炮似的发问(都不是和职位行业有关的问题),非常高压。我回答问题时,他会不断地打断。在我提及因不暗体制内工作方式离职后,他不断问我被人欺负陷害的细节,傲慢地评价说“我也是体制出来的,我怎么没有碰到你说的情况。” 后面就开始问过于个人的问题,比如有没有男朋友,家在上海有几套房,父母做什么工作,并且每次回答他都会点评。问完后直接说“你可以走了”。
这个领导的态度让我十分烦躁,面试后心情不好持续到晚上。他非常强势且毫无同理心,对周边人的压迫是非常尖锐和直接的。他进门后,女下属始终战战兢兢,一句话都不敢说。我自己开导自己可能他刚才开会也被上级骂了。但反正我是不愿意和这样的领导共事。
15.阳光私募基金-并购助理
Po出来的工作范围和理想员工完全不匹配。HR原话希望找一个:“出身要好-四大或投行工作2年,海外留学回来,专门做尽职调查,1个月中出差20天,工资8000。” 我内心OS:背景这么好为什么要去你们公司?虽然老板曾是上市公司高管,但工作环境全部是本地人,只用方言沟通。彼此都认为不匹配。
16.腾讯某上市子公司-TMT文娱投资助理
感谢面试官,循序善诱地和我聊了一个半小时,是我所有面试里时间最长的。首先,他觉得“投资是看天赋的,但也有一定的套路”。 再次,从他问问提的方式以及引导方向来看,我觉得战略咨询或者FA出身的人可能会更匹配这个职位。而我一直是做并购交易的,虽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盈利的新业务点,但多少不是很能按照他的思路回答。但是过程还蛮开心的。😆没有offer确实因为我对这个行业了解不够深刻。
17. 纽交所上市网贷公司-总裁办
这个公司就是当年很有名的裸贷和校园贷鼻祖 (눈_눈)。我在投行时候碰巧也研究过这个公司。 利润高到吓人,但贷款业务的利息一直压在国家规定不超过36%的红线上,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有部分业务利息超过42%,已经是高利贷。
猎头直接打电话来,给我看到CEO写的招聘文章,并承诺年薪不低于80W+股权。 但是先要在北京工作,明年总部就要搬去厦门。
我自己认为:首先,北京工作尚可,但是搬去厦门,我这个西北凛冽地沙尘暴中成长起来的猪猪女孩,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打拼,没有任何朋友家人,我非常不愿意。 再次,虽然“高风险高收益,艺高人胆大”确实是对的,80W+也确实是所有职位中开得最高的薪水。但理智上说,网贷行业备受监管控制,未来很可能一个政令下来,公司立马死掉。感性上,我没有勇气拿这80W,因为害怕出事,背黑锅。或者离职后其他公司都不会再雇佣有黑历史的人。 这就是我懦弱的决定吧,所以也就没有继续跟进下去。
18.某上市公司旗下地产基金-投资分析师
绝对奇葩的老板。面试过程中一直Diss投行工作,认为估值工作是“随便一个学生只要学过就能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你这个工作没有什么创新性,就是瞎凑数”。 我内心白眼都翻过无数次还耐心解释。现实是投资总监怀孕5个月,春节后分析师全走光。这老总还在挑剔地说清华+碧桂园的男生:“看着他坐在那高傲的样子就很讨厌,肯定不干活。”
后来和清华朋友聊天得知:这地产基金当年气势特别大,开发布会,但留不住人,清华的小哥哥们都走了,有高盛过去的也走了。 绝对的一言堂,只有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但我的前辈指点我,想问题不要那么简单,他可能对投行业务不了解才会这样,不能否定他的团队和项目。而且国内的企业文化绝大多数都是老板一言堂,只能去适应。
19. Moody’s 穆迪评级-保险行业股票分析师:中国总部在北京,要驻场上海,社保交在上海,但是税要交在北京,不能落上海户口+工资低。直接拒绝惹。(ಥ _ ಥ)
20.私人咨询公司-analyst
地点在陆家嘴,但是在人寿大楼。下了地铁还要走至少15分钟。公司非常小,一进门看到一张大桌子摆满了各种杂物和午餐,心里感觉就不对。面试时得知是类似于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去的那种市场调研公司,要自己上街拉人采访,就直接拒了。#但我当时看linkedin这个公司职员的profile竟然有北大本伯克利硕,我很迷惑。。。(ಥ _ ಥ)
21,22,23是朋友内推的公司职位,可借鉴意义不大,就不着笔墨了。
总结和建议-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
1.合适Match比什么都重要
技能匹配,背景匹配,薪水匹配,性格匹配。 不管是公司招人还是人找职位,都是匹配的过程,而最基本的就是技能匹配。
前面提到我深刻感受到我和大摩要找的人不匹配是从两点看出来的。首先,我通过查询领英发现,团队leader和成员的过往经历都是本科精算专业,职业第一份工作是保险精算师,随后进入大摩做保险行业分析师。所以一个理想的Candidate的背景应该是要贴合这个要求。其次,电面中问的技术问题的精细度是在保险行业从业过的人才能答上来的。
我觉得大摩的面试经历很值得,因为知道自己的差距会更努力,但另一方面,你知道你不是Cup of tea,也就一点失落感都没有。
2.行业,职位,地点,薪水,企业性质及文化,户口的排序
对于我个人的情况而言是 :职位功能性>户口>行业>企业性质文化=地点=薪水
以前上学时,职业中心的老师会多次强调,工作的核心三要素:Industry,Function,Location,因为没有完美的工作,所以一定要在心里想好什么是可以妥协的。
而我清晰地知道自己最喜欢最想做的Function是投资。
在中国发展,北上的户口是千金不换。(有人质疑鄙视我说要户口有啥用!用处多了去了,请你自己回家做功课!)
行业:我是希望从事金融,并且我是毕业后转行,所以薪水是最可以妥协的。
对于企业性质,我不想多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职业初期有一个大平台是相对较好的。
3.心态的调整
从得知自己被失业后的震惊与愤怒,到鼓起勇气申请工作,我中间休息了一个月,一是过去半年多的工作实在是太累了,每天只能睡5-6小时,二是心理被严重创伤后,需要静下来思考自己后续的职业选择。
申请工作的过程中,心态也是会起起伏伏,没有面试没有offer的时候会非常焦虑,压力很大,自我怀疑。这期间自己一定要自我疏导,不要钻牛角尖。多找人聊一聊。后续面试越多,反而会越清晰自己的目标,对自己也更自信。也要坚信,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必委曲求全,因为你瞒得了一时,进了公司瞒不了长久。
其他建议:
不要因为没有面试或offer就急于自我否定,对于很看重的职位没有offer要尽力要到公司面试官的反馈去调整去学习,但不要执着,没有就赶紧往前走!和失恋一样!不要留恋!
不要被公司名气,主管画的大饼迷惑。钱是判断一个职位含金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对故意贬低你个人和过往经历的公司说不。
4.如果你是女孩子
留学女生不建议回国找工作。尤其是年龄大于26岁不建议回国找工作,会被认为是要结婚生孩子的年龄,甚至生二胎的年龄。
国内的女生我建议要珍惜应届生身份,并考虑家里是否有过硬关系可以帮忙推荐。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给予我无私的支持外,因为面试也结识了许多可爱,优秀,富有同理心的豆瓣友邻,能和你们交流吐槽,缓解了我很多的自我否定。 爱你们,(づ ̄3 ̄)づ╭❤~
现在很多友邻,尤其是学生给我发豆油想咨询。我希望你们还是先要自己去了解一下国内行业的情况,并且分析一下自己的背景和职位详情。我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鼓励,但我也没办法一一回复,毕竟也很占用时间精力。
薪水指引----2018薪水指东西南北
投行故事:
关注本可爱的公众号,后续更多面试故事。

-
琥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7-31 20:40:39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6-18 16:11:32
-
温风如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6-03 05:01:04
-
Mufuyu-7777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17 22:28:12
-
幽雅蓝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10 07:58:45
-
波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28 19:52:05
-
Ton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29 14:42:41
-
Has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09:41:24
-
Www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27 12:20:08
-
bes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25 04:15:11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14 16:30:07
-
野猫小姐zo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18 17:44:40
-
玛德栀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04 21:20:37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03 15:45:36
-
天顶一粒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08 23:22:39
-
喵喵酱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4 02:04:26
-
Trista呆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4 23:13:30
-
Angel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02 14:51:31
-
林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8 12:21:02
-
白昼之夜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1 02:13:48
-
Carr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19:02:36
-
三月和夏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15:45:23
王小猫可爱多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平等开放”的荷兰,女性是否真的经济独立,生活自由? (39人喜欢)
- "抠门"的荷兰人一年能攒多少钱?!你达标了吗? (21人喜欢)
- 2024书单: 虚实之间 (11人喜欢)
- 要赚多少钱,才能在荷兰买一套房? (9人喜欢)
- 中荷对账:阿姆斯特丹VS北京,生活成本大比拼 (3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