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刻意练习
阿米尔汗,印度电影,十亿二十亿三十亿票房纪录的连续刷新者,印度的国宝,为了更好的诠释电影中的角色呢,阿米尔汗可谓是吃尽了苦,在现场发布会的时候,他自己说,出演这部电影最最困难的一点是要改变自己的体型,为了最真实的呈现角色,他先让自己长胖,短期之内长胖了27公斤,来完成角色中中老年戏份的拍摄,然后呢,又进行了半年的体能训练,甩掉全部赘肉,重新练出八块腹肌,再来拍青年角色的戏份,那就有人跟他说了,说你化化妆上一点特效不就可以了嘛,不挺简单的嘛,何必弄得自己那么累,那阿米尔汗却讲,体型的变化,会相应的带来身体机能和体质的改变,要给观众最最真实的感受,这些并不是特效能够弥补得了的,为什么就是有这些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此的擅长,擅长到令我们感觉不可思议的地步,不论你观察哪个行业,哪个领域,不管是从竞技体育到音乐表演,还是从科学界到医学界,甚至是到商业界,似乎总有那么几个非同凡响,让我们对他们所能做到的事情,以及杰出的程度感到瞠目结舌,当我们遇到这样一个天才的时候,往往也只能感叹一声,这个人人生来就是如此的优秀。我们确实,望尘莫及,我们经常说他真的很有天赋,或者说他真的是个天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错,这些人看上去的确有着卓越的天赋,不过呢,天才的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是因为拥有某种超越常人的特殊品质,不是的,真实的情况是,只是因为他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某种权利,通过特殊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这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潜力,只是他们比我们发挥的更好吧,这个观点来自于《刻意练习》
莫扎特,在六岁的时候就可以演奏小提琴和弹钢琴了。小莫扎特在那个时候矮小的都摸不到大提琴的顶,但是他就已经跟随着父亲到维也纳,到慕尼黑去参加巡回表演,这看上去让人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小不点居然有这样的演奏水平,但是莫扎特呢,还留有另外一手,甚至让他那个时代的人感到更加的震惊。年幼的莫扎特,他听到某种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的时候,能够马上准确的辨别其中各个音的音高是多少,是高于中央c音的,第二个八度音的升a调呢,还是低于中央c音的降一调。在很多已经成年的,并且是经验丰富的音乐家,在这件事情上都没有小莫扎特做得好,他在这个方面的特长,甚至比他演奏钢琴和小提琴的才华,更加让大家觉得小莫扎特是天纵奇才,但是小莫扎特的天赋真的是这样,让所有人都望而生畏的神奇吗?
在2014年的时候,日本有一位科学家,他就搞了一个实验,专门来研究莫扎特天赋的这件事情,这位科学家找来了24个2到6岁的小朋友,组织他们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他们像莫扎特一样,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研究人员呢,每天给孩子们上四节课,每节课也就短短的几分钟。一直训练到孩子们能够辨别他所选择的所有14首和弦为止,大部分的孩子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就完成了训练,训练完成以后,科学家会对孩子们进行测试,看看训练的成果如何,结果呢,参与研究的每一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像查特一样,可以完美辨别音高的。在正常情况之下,每一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够完美地辨别音高,而参加了培训的孩子却个个都可,这显然就意味着,莫扎特的这一项能力根本就谈不上是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能够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当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小莫扎特的神迹是她本来就是出色音乐家的父亲,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全力培养的结果。
《刻意练习》带给我们的五点启示:
第一、看到别人的非同凡响,不要感觉望尘莫及。即便没有他的天赋和运气,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一个高手,就连掌管我们一切的大脑,他的生理构造都可以被我们后天的努力所重塑,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接受蜕变的。
第二、不论在什么行业,不论你做什么事情?成为高手的路径一定是刻意练习。
第三、关于刻意练习最大的误会,叫做1万小时定律,我们把自己变成高手的关键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第四、刻意练习必须脱离舒适区,漫长的痛苦一定在这里,如影随形。也正是因为如此,成长,它就是一件自虐的事情,它是一条孤独的路。
第五、我们的意志力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还要脆弱。我们需要寻求外部的支持,甚至是胁迫,唯有建立的自己的正向反馈系统,你才能够变得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