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奇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专业科幻编辑
A's for Amazing, the first of its kind;
It keeps going strong while the rest drop behind.
——The FantasyFan,September, 1933
Written byAllen Glasser
Edited by Charles D. Hornig
在任何一个行业,对于一名刚刚入行的新手而言,最令人激动的,或许莫过于得到业界大师的认可。
让时间回溯至令无数科幻迷心潮澎湃的黄金时代,设想你是一位年轻的读者,刚刚向《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投了你人生中的第一篇作品。几天后,约翰·W·坎贝尔(John W. Campell)邀你前去他的办公室签约——像这样的渴望,一定已经在你焦虑的脑海中无数次浮现。

1933年,新泽西州泽西市,一名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年轻男孩便抱着类似的热切盼望,向他认识的所有科幻界人士寄出了他人生中刊发的第一份业余刊物,换来的是一封改变了他整个青年时代的电报——电报是一份邀请,署名是雨果·根斯巴克——被誉为“科幻杂志之父”的著名编辑。
男孩名叫查尔斯·霍尼格(Charles Hornig),这一年17岁。在接受了根斯巴克的就职邀请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专业科幻编辑从此诞生。
霍尼格的童年可谓穷困潦倒。
他的父亲是一名视力一路恶化的会计,家中有三个孩子要供养。一家人经常因为交不起房租而四处搬迁。
在这样的局面下,相比科学与幻想,生存与财富这样务实的目标显然更为重要。
霍尼格此时的理想,也只是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会计,养家糊口。

但是在1930年8月12日,霍尼格拥有了一枚25美分的零用钱。
用这枚硬币,他在报摊上买下了《Amazing Stories》的九月刊——刚一看到封面上被烈焰吞噬的伍尔沃斯大厦,他便立刻挪不动步子了。

这期杂志刚好刊载了E·E·史密斯的代表作之一《Skylark Three》。被誉为太空歌剧之父的史密斯在这篇作品中恢宏的想象力极大地震撼了14岁的霍尼格。在日后的回忆中,他把那种视野得到开拓的超凡体验比喻成吸食LSD般的快感。
我的脑袋似乎炸开了,仿佛醍醐灌顶。我立刻便迷上了它。
——查尔斯·霍尼格
Science Fiction Voices #4: Interviews
更小的时候,霍尼格也拥有过类似的体验。从1923年的《泥人哥连》,到1927年的《大都会》,再1930年的《神秘岛》……接踵而至的快感让他很快便成为了狂热的科幻爱好者。
他开始竭尽全力地攒钱:节约零花钱、找工作、卖报纸和圣诞贺卡、为清洁工分发制服……除了必要的生存,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跟上当时四大科幻/奇幻杂志的步伐——《Amazing Stories》、《Wonder Stories》、《Astounding Stories》和《Wierd Tales》。
然后,在1933年,霍尼格开始筹划属于自己的爱好者杂志。

在20世纪初,时至今日已然声势浩大的科幻爱好者团体(Fandom)方兴未艾。
当刊发杂志的想法出现在霍尼格的心里时,全美上下只有一本爱好者杂志《The Time Traveller》,由朱利叶斯·施瓦茨(Julius Schwartz)、莫特·魏辛格(Mort Weisinger)等人在1932年创办(这份杂志在彼时已经拥有相当高的名望,并在不久后启动了Cosmos计划,吸引了众多著名科幻作家参与)。

在1933年初,霍尼格已经接触过这些科幻迷,并得到了他们的鼓励,其中朱利叶斯·施瓦茨甚至参与到了这部刊物的刊发工作中。霍尼格还联系了《The Time Traveller》的印刷负责人康拉德·鲁珀特(Conrad Ruppert),最终用10美元的低价换来了250份纯手工排版的刊物。
于是在1933年7月29日,名为《The Fantasy Fan:The Fan's Own Megazine》问世了。

《The Fantasy Fan》共刊发18期,在古腾堡工程的资料库中,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其中八期的内容。
分析其内容结构,不难发现这份刊物虽然由业余爱好者创办,但是涵盖内容却相当全面——短篇故事、作者介绍、诗歌、科幻事件要闻、创意推想、读者来信、话题辩论……要知道,20世纪初的《科幻世界》也大抵如此。
在霍尼格的努力下,许多著名的科幻/奇幻/恐怖小说作家同意将他们尚未出版的作品贡献出来。霍尼格等人认真的编辑工作与这些作家的作品共同保障了刊物的专业性。
在参与投稿的作家中不乏H·P·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神话)、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水晶之谜)等巨匠,其中洛夫克拉夫特的学术论文《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的上半部分便首发在该杂志上。
这一切给了霍尼格信心,于是在创刊号出版后不久,他兴高采烈地向每一名他认识的科幻同好免费赠送他的杂志。其中有一份便寄给了时任《Wonder Stories》编辑的雨果·根斯巴克。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篇的那一幕。

雨果·根斯巴克对霍尼格的钟情却并非仅仅源自这份让他印象深刻的杂志。
在1933年,经济大萧条仍然在美国全境肆虐。这位编辑所操持的杂志正处在经济困难中。1929年,他刚刚因为破产诉讼失去了《Amazing Stories》的控制权,此时却又不得不去应对自家编辑大卫·拉塞尔(David Lasser)带来的麻烦。
此刻的大卫·拉塞尔正在消极怠工,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耗费大量时间组织失业工人、参加社会主义劳动党。这对于处境已经十分困难的《Wonder Stories》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在1933年7月与霍尼格见面时,霍尼格本人的热情显然更加对根斯巴克的胃口。

虽然对霍尼格的年龄感到有些失望,但是或许是受到上一次破产的打击,此时的根斯巴克在金钱方面可谓十分吝啬。他立刻将对经验不足的担忧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优势——霍尼格加入《Wonder Stories》时的薪酬是20美元/周——相比拉塞尔75美元/周的酬劳,这几乎是赤裸裸的剥削。
但是对于贫穷的霍尼格而言,这份工作却如同梦幻一般。
与根斯巴克见面时,他的工作是做一名律师的前台接待和打字员,每周的酬劳只有5美元。
而现在他就要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幻杂志之一的编辑,拿到的薪水是原本的四倍。
于是各取所需,两人一拍即合。
根斯巴克以极低的付出换来一名热情高涨的编辑。
而霍尼格则在飘飘然中离开根斯巴克的办公室,去征求他父母的同意。在他身后,曾经在杂志上被大火笼罩的伍尔沃斯大厦耸立在办公室的旁边,静静等待着他的归来。

霍尼格的专业编辑生涯开始了,为了弥补经验上的不足,他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份他曾经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工作中。
我在编辑工作上没有任何‘艺术’可言,也没有任何哲学可讲。我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我自己的工作。
——查尔斯·霍尼格
Science Fiction Voices #4: Interviews
审稿、选稿、编辑、校对、联系作者……他几乎一个人承担了所有人的工作,包括首个专业科幻组织——科幻联盟(Science Fiction League)在1934年的组建。为了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他甚至选择了退学,用四年的夜校时光顶替未完成的一年半高中学业。

一些作家的投稿虽然令人激动,但是却充满了蹩脚的语法错误。这是编辑工作中最大的麻烦之一。在被问到有关工作时,霍尼格回忆起大卫·H·凯勒的作品。这位作家的许多小说充满了错别字,他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有的时候,或许是意识到霍尼格的年轻,一些著名作家甚至会将他们最糟糕的作品投到编辑部。约翰·W·坎贝尔就这样做过。他提交给霍尼格大量他的早期作品,并索要每个单词一美分的酬劳,结果自然是遭到拒绝。
但这并不影响霍尼格真诚对待这些作家,与根斯巴克不同,政治手段一直不在他的处事方针里。
这份敬业与真诚最终让他收获了许多友情与敬重——雷·布拉德伯里、福瑞斯特·J·阿克曼等人均是霍尼格的好友。霍尼格还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艾萨克·阿西莫夫对他的评价:“唯一一位毫无天分的科幻名人。”
这是对他努力的肯定,他为之感到骄傲。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不论霍尼格如何努力,他在《Wonder Stories》的工作都仅仅持续了短短的两年半。
虽然凭专业性赢得了业界的敬重,但是雨果·根斯巴克吝啬的性格在那时却成为了《Wonder Stories》的灾难。他对待金钱的态度就连霍尼格都无法容忍(他对根斯巴克的评价是“严肃但体贴”),称之为“唯一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根据霍尼格的回忆,根斯巴克旗下的许多作家在作品发表后,经常不得不花上数个月的时间才能拿到应得的稿费,其中许多甚至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他拖欠手下员工的工资,从未发放过圣诞节奖金(类似于现在的年终奖金)。这让他失去了大量优质的作者,失去作者的供稿又意味着杂志营收的降低,营收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稿费的克扣与拖欠……
许多人相信,如果能够在经济上宽厚待人,他本能在这一领域走得更远,完成更多伟大的事业。
——查尔斯·霍尼格
Science Fiction Voices #4: Interviews
根斯巴克最终没能走出这个恶性循环,伴随着声望的恶化与销量的低迷,《Wonder Stories》最终在1936年春天被出售给Beacon Megazines。
霍尼格的工作本应继续下去,不料在新的东家那里,本属于他的岗位却已被分配给了莫特·魏辛格。
杂志社转手后,《Wonder Stories》被更名为《Thrilling Wonder Stories》。Thrilling,多年以后,霍尼格在回忆他与科幻小说的邂逅时,曾多次使用这个单词来强调那种奇妙的感受。
但是现在,他却不得不离开这里,去寻找下一个容身之地。
而在此之前,在经济状况与根斯巴克的双重压力下,《The Fantasy Fan》早在一年前便已成为历史。
如果雨果·根斯巴克发现我仍然在出版我自己的Fanzine,《The Fantasy Fan》很可能只会出版两到三期……直到第十八期出版以后,我才意识到他并不希望我在担任《Wonder Stories》编辑的同时开小差。
——查尔斯·霍尼格
Science Fiction Voices #4: Interviews
现在,熟悉的两条路再一次摆在霍尼格的面前。一条是继续做一名科幻编辑,另一条是挣钱维生。
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霍尼格都未能完全在二者间做出取舍。当根斯巴克在1939年向同行路易斯·希尔伯克雷特推荐他担任《Science Fiction》与《Future Fiction》的编辑时,他的决定是一边工作,一边以自由从业者的身份拿到新的职位。

希尔伯克雷特对霍尼格给予了最大的信任,允许他不来上班,只在必要的时候将材料交到办公室即可。而霍尼格除了完成为期大约一周的编辑工作外,还在纽约最好的酒店担任夜间财务审查员,白天做编辑,晚上做本职工作。
不久后他又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店铺,并做起文学评论员的营生。
虽然令人疲惫,但是霍尼格似乎能够从容应对。他甚至进一步接下了《Science Fiction Quarterly》的编辑工作。
但是在1941年,伴随着征兵通知的到来,一切都变了。
霍尼格是一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笃定他无法下手杀人或任由杀戮在他身边发生。而征兵通知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业余爱好和本职工作间的平衡,让本便十分不便的远程作业变得愈发令人无法容忍。
按照当时美国的法律,在二战期间拒绝服兵役是非法的。但是霍尼格听说了有关“良心拒服兵役者”的事情——通过认证者可免除兵役。
因此在定居在洛杉矶,注册成为一名良心拒服兵役者,和继续担任三份刊物的编辑间,霍尼格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从而彻底结束了他的科幻编辑生涯。

在此后,他因无法忍受变相的服役而当了“逃兵”(良心拒服兵役者在二战期间被分配至公众服务营地工作),成为了一名无条件的拒绝服役者,并因此入狱。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出狱后不久定居在洛杉矶,拥有了两个孩子。他在1949年回到纽约,在1952年搬迁到圣何塞。在那里,他拥有了一份相对成功的事业。
他喜欢旅游,在1981年前曾经造访过许多国家。
他参与过无数和平主义游行,与许多人道主义者和贵格教徒打过交道。
他还保持着与昔日的科幻界好友的联系,甚至在1988年获得了头号科幻迷名人堂奖(First Fandom Hall of Fame Award),却再也没有继续他的编辑事业。
子承父业的会计工作成为了他后半生的主旋律。奉献给科幻的那段时光仿佛人生轨道上的一段岔路,惊险跌宕,却终究要回到本来的路上。

1999年10月11日,霍尼格因药物后的副作用逝世,享年83岁。
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功绩却并没有被世人遗忘。
在他死后,他的好友雷·布拉德伯里特地发来唁电凭吊他。
虽然年轻,但是霍尼格的热情和专业有目共睹。斯坦利·G·温鲍姆那篇著名的《火星奥德赛》(A Martian Odyssey,又名火星奇遇记)便是在他手中问世的。他甚至还在那个时代鼓励女性读者进行投稿。

国内资深科幻学者三丰老师曾经评价霍尼格的经历为“仅在科幻的幼年期才会出现的特别现象”。
但是让我们也不妨想一想,在肯定雨果·根斯巴克的眼光的前提下,究竟是什么让霍尼格得到了这位科幻大师的肯定?
单纯靠热情定然远远不够。努力扩充自己的阅历、结交优秀的同好并尝试与之共事、真诚待人……霍尼格显然清楚地知道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士,要做出哪些努力,并能够迅速将计划付诸实践。
在经济水平与信息丰富程度都愈发发达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任何领域的爱好者,只要有能力做到这些,年龄与身份都将不再是问题。
作者:HeavenDuke
资料来源(排名不分先后)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 Wikipedia
《小鬼当家:记一位十七岁的专业科幻杂志编辑》by 三丰
《The Fantasy Fan》by Charles Hornig Archived by Gutenberg Project
《Future Science Fiction and Science Fiction Stories》Wikiwand
《Science Fiction Voices: Interviews with Modern Science-fiction Authors》 by Jeffrey M. Elliot
《Partners in Wonder: Women and the Birth of Science Fiction》byEric Leif Davin
-
豆友47184096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2 21:44:03
-
倚窗摇风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1 22:45:02
-
杨枫.j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5 10:57:05
科幻百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再见,做题家 | 2024年年度作品推荐 (17人喜欢)
- 与龙同在:2024年龙主题幻想小说盘点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