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给我一支Beer lao。
去琅勃拉邦的理由有三:其一,beer lao为亚洲第一啤酒,亦是世界十大啤酒之一,看某部苏格兰电影时曾被强烈安利此后疯狂长草。其二,西贡错过的湄公河可在老挝境内尽情游览。其三,老挝乃五大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必须存在于像我这种原生态爱好者的旅行版图里。
从成都到老挝每周有三班直达航班,2小时航程就给去邻城似的。飞机上便迫不及待的找空乘要了罐beer lao。去之前已经对其馋涎许久,了解到老挝啤酒是用茉莉香米、喜马拉雅山下的泉水、德国的啤酒花和酵母、法国的发芽大麦酿制而成,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最好喝的啤酒。小心翼翼尝了一口,的确不负所望,浓郁的麦芽香味稍带一丝苦味,又有鲜酿的感觉,口感异于喝过的所有啤酒。再猛灌几口,感觉整个人似乎有点晕乎乎的,不对哇,想我以前也曾是一打半打量的选手。邻座的重庆姑娘(在琅勃拉邦医院工作)赶紧告诉我,喝beer lao必须加冰,要慢悠悠的喝,老挝姑娘们一罐可以喝大半天。而一罐beer lao的酒精度几乎可以当国产啤酒三罐。于是又找空乘要了些冰块,口感便清冽起来。


深夜抵达琅勃拉邦,只觉凉风扑面,体感舒适,一改东南亚众国家给人湿热黏糊的感觉。老挝属于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琅勃拉邦又被群山环抱,应该是所有东南亚城市里气候最宜人的。后来几天便感受到了,无论烈日多强,温度多高,但凡在树荫下便凉爽宜人。住的酒店在郊外,是那种独立小院落,房间墙壁被刷成鸭黄色,有大大的落地蚊帐和米色亚麻门帘,窗棂镜框上雕着细致雕花,床、衣柜、吊顶、地板皆为柚木,天花板上古旧吊扇呼呼扇着,瞬间有一种穿越进陈英雄电影片场的感觉。第二天早上起来散步,发现院内植被繁盛,水缸里浮着睡莲,鸡蛋花开得正灿,菠萝蜜挤头挤脑的围在硕大的树杆上,蝉叫鸟鸣,好一幅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画。






首站迫不及待去了湄公河,杜拉斯在《情人》里曾如此深情描绘:母亲常对我说,我一辈子再也看不到如此壮观,如此浩大,如此荒僻的江河了。湄公河及其支流奔腾向海,这水域将消失在大洋的洞壑中。平野一望无际,河水涌流奔泻,仿佛大地是倾斜一般”。村上在《寮国到底有什么》里也曾如此形容:简直就像一种巨大的集合无意识般,一边刨刮着土地,在各个地方招收伙伴、增强势力,一边粗壮地贯穿大地。并在深沉的混浊中隐藏自己。”然而那天我亲临的湄公河,却一扫作家们描写的深沉狂野和影视里常见的浑浊不堪,似乎极其温柔广阔,像是一头被驯兽师驯服后在小憩的野兽。我们坐着游船吹着风喝着beer lao,船上放着邓丽君的《漫漫人生路》,沿途风光旖旎,凉风习习,竟让我生出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感。在那个当下,真想时光就此停驻,就那么惬意的在湄公河上吹着风喝着酒。





偶尔经过一些村庄,有当地小孩在河边嬉戏打闹,探出头去,挥手致意,他们也立马挥舞双手回应。途中遇见一条小船,船上一家四口,爸爸奋力划船,妈妈抱着弟弟,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好奇的打量我们,我向她挥手道声“撒拜迪”,她羞涩的微笑再双手合十回道“撒拜迪”,父母均转过头来微笑示意。然后船家便自豪的咧开嘴笑起来,那个样子,像极家长带自家小孩见客人之后被认可的表情。竟然莫名泪目,也许是因为刚从朝鲜归来的缘故,看见笑脸便莫名觉得可亲可贵。


晚上去逛了夜市,其实不管夜市东西怎样,那种接地气的人间烟火与聚集更像是一种古旧仪式。极其怀念成都那些有夜市可逛的日子。每晚一到五点,整个琅勃拉邦便喧闹生动起来,各种地摊烧烤摊水果摊鳞次栉比此起彼伏,地摊上摆得最多的便是手作包,椰子壳碗,佛像画和纸灯。还有一种柚木制成的超大果盘,虽然知道和我们的“义乌造”无甚区别,还是乐此不疲的逛着看着,偶尔觅到心仪之物,便满心欢喜。












琅勃拉邦很小,小到市区只有2万人口四条街,却是老挝的第二大省。亦被誉为最受欧洲人欢迎的度假胜地。(后来几天逛下来发现欧洲人与韩国人比比皆是)。主街都是两层楼的法式建筑,外墙刷着五颜六色的墙漆,与繁盛的热带植被相映成趣,让你以为身处某个欧洲小镇时,密密麻麻暴露在空中的电线和稀松的摩托车大军又随时提醒你身处东南亚小城。这里其实除寺庙和湄公河之外,好像也无甚去处,大概最适合的就是在湄公河边喝beer lao 或冰咖发呆,傍晚爬上普西山俯瞰整座小城然后等待一场日落下山后在夜市里逛吃逛吃或又渡去湄公河边吃老挝小火锅。








来到这佛都,也还是不免俗的早起参加了一场布施。据悉老挝每个男人一生都会出家一次,而老挝的和尚亦无需戒肉食烟酒与异性。每一个清晨,琅勃拉邦的各条街道都有布施,已延续数百年。这里的寺庙全年不开火,和尚们过午不食。当地老百姓凌晨就会备好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或肉食,等待僧人们前来化斋。和尚们受施以后会留下部分食物,把多余的分给穷人或小孩,让他们免受饥饿,这或许是一个有信仰国度的最大善意。




也去看了久负盛名的香通寺,矗立于湄公河畔,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香通寺是琅勃拉邦最宏伟的寺庙,大殿代表了经典的琅勃拉邦寺庙建筑风格,后边墙上用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的“生命之树”自然壮观,颜色虽然繁复艳丽,搭配得却极为雅致。尽管不信佛,但身处那种环境,仍然被信仰的力量震慑住,仍是老老实实的脱鞋摘帽,虔诚的跪在一尊佛像前为家人祈福。然后细看壁画,静听经文,记得上次这样虔诚还是在莫高窟。







接下来的几天,几乎都是上午逛寺庙或去近郊村里感受风土人情。下午宅酒店,晚上逛夜市觅小吃,琅勃拉邦是一个节奏慢到极致的小城。街上的商户们一般都是上午开店,下午休息,晚上五六点再开店,一到十点,全城连酒吧都会打烊。期间还去光西瀑布走了一遭。光西瀑布被誉为小九寨,事实证明,但凡以“小xx”命名的都有山寨之嫌,对于我这种在好山好水中长大的人而言,光西瀑布那点景致实在泛泛。吸人眼球的大概就是有很多金发碧眼的帅哥暴露着一身腱子肉在瀑布前戏水。因为太原生态,据说有时候,会在水里遇见水蛇。其实我蛮期待上演人蛇大战,显然,失望而归了。


倒是湄公河边村庄里的小孩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估计因为村庄略有名气,每天会接待数批观光客,这里的小孩并不像某些猎奇照里看见的衣不蔽体,他们有些甚至穿的不错。我走过去拍他们,也不会好奇的围观我,但当我拿出头天在夜市买的炸鸡块和成都带过去的食物时,他们瞬间沸腾了。但只要我示意,便安静下来等待分食,也积极配合我拍照,无论我说中英文,他们都整齐划一的大声跟读,给我一种支教老师的错觉。他们的父母就坐在不远处笑嘻嘻的看着我和孩子们,让我感觉这里每一个人都充满善意。这些人,没有好的住所与食物,但他们身上有种鲜见的与世无争的气质。而我们,住着高楼,享受着现代化物质文明,却人人顶着一张焦虑脸,似乎连发自肺腑的大笑都不会了。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关于老挝的评论,很是喜欢。他说“老挝像一个大妈,穿得很破旧坐在草席上吃糯米饭和青木瓜沙拉,看到你就热情地招呼:来一起吃呀,笑得很真诚很友善。让人觉得,他们是真穷,但过得是真开心。”真的,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看见过那么可亲的笑脸,如果说有什么吸引我再次去到琅勃拉邦,一定是老挝人民的各种笑脸。

















-
自由的蟹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09 18:39:21
-
要跳舞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9 18:52:30
-
好你个咪呜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8 16:46:59
-
吃南瓜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6 16:32:52
-
无问西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7 15:51:55
-
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13:44:10
-
blo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13:28:42
-
小半仙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11:49:41
-
婵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23:32:42
-
myheart192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1 10:08:34
-
March rid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31 14:18:53
-
aircheng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7 21:00:01
-
土耳小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7 13:23:47
-
Mo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7 12:59:4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7 08:36:55
-
Noda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6 11:11:38
-
漂海散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6 09: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