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南音 |《看古时》孝义图 X 余韵绵绵赏南音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历史文化名域泉州,保留着一种十分古老的音乐名为:南音。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南音乐器分为上四管和下四管两大类,仍保持着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遗制…...

《看古时》(孝义图)【中滚.十三腔】 四空管
曲文:(本首曲文用古代孝义人物故事编成)
看古时,行孝义。孟宗哭竹,孟宗哭竹。姜诗进鲤,董永卖身,孝感动天机。杨香打虎,救父脱身离。陆绩怀桔,子路去负米。寿昌寻母、寿昌寻母流落三年。迎恩亭内、迎恩亭内母子会得相见。王裒闻雷心惊疑,走到伊母守墓边。唐氏夫人乳奉姑,唐氏夫人乳奉姑。丁兰刻木、丁兰刻木,郭巨埋儿,天赐黄金,夫妻乜样欢喜。叹王祥、叹王祥,亏伊一身、亏伊一身卧在冰霜里。晋吴猛、汉黄香,事亲至孝,世间都难比。汉朝文帝药亲试。闵顺去拖车,江革背母逃避。大舜来耕历山,禽鸟尽都扶伊。黔蒌尝粪,曾子采薪,庭坚祝天听,听见郯子入林取鹿乳,又见蔡顺伊人采桑子。老莱子舞斑衣,好兄弟亲像田真田广共田庆,将掠紫荆做为记,伊都不甘拆分离。贾柳、咬金、罗成、张公瑾、史大奈,又是苏秦、张仪、宋江、卢俊义、关公、张飞共刘备,伊人桃园三结义,赛过同胞共乳亲兄弟。夺国争天,望卜一统太平时,夺国争天,望卜开国来成帝基。

余韵绵绵赏南音——采访南安青年南音传艺者李真棉
李真棉,是我认识十多年的好友,一位来自南安诗山并在海内外传唱南音二十多年的80后青年南音传艺者。真棉本名应该叫真绵,网名“余韵绵绵”。有一次她跟我说,以前做身份证的时候工作人员弄错了,把“绵”填成“棉”。“余韵绵绵”像是在诉说她传唱南音的心绪。我倒觉得象征英雄、蓬勃向上和生机勃勃的木棉花的“棉”字更适合她,红火红的木棉花,开在春天,像是一支支火把,燃烧了整个春夏,像是真棉对南音那种炽热的爱。

李真棉,出生于南安市诗山镇,自幼受到南音艺术熏陶及长辈的鼓励与支持,1996年起参加诗山南音培训班,经丁茗助老师、李建瑜老师开蒙,学习入门知识。1999年起长期参加泉州市南音社学习及演出,并先后受到四位国家级南音传承人(杨翠娥老师、黄淑英老师、夏永西老师、苏诗咏老师)指导,系统学习唱腔、曲艺、表演、器乐,尤工于南音演唱及二弦演奏。

2010年4月,由福建南音网总编辑林素梅老师推荐,远赴马来西亚瓜雪暨沙白县福建会馆执教南音。2012年6月,受聘于印尼东方基金会南音社。2013年4月,受聘于诗山镇声东村南音社。2014年5月,受聘于西安南安商会“御音阁”至今。

知道真棉有南音专辑,是在2012年期间,她参与了福建南音网制作的《划时代乐章-唐诗宋词南管唱》,在卓圣翔和林素梅老师的指导下,一共录制了21首诗词南音。去年她在好友的友情支持下,又在泉州发行了第一张传统南音专辑《李真棉南音清唱》。一直想要把真棉的曲子分享给大家,无奈诸多杂事,这一拖又是半年。今日突然想起,找出来播放,细细品味:旋律流畅,节奏平稳徐缓,声音浑厚,叫字清明,不骄不噪,略有沧桑感的声音中给予人绵延不断,思索万千的感觉……于是我决定通过微信对远在西安工作的她做一个采访。

根据微信采访,整理如下:
霞:我看了你的从艺简历,从在泉州三个社团传唱南音近十年,再到马来西亚、印尼任教近三年,回来故乡南安,最后又到西安,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到异国他乡传播南音的?
棉:是传承的使命感!看着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孩子,一点点成长,很自豪,很有成就感。这种感受,是自身演出,感受不了的。
【笔者注】真棉的学生中,有的成为梨园戏优秀青年演员,有的考取南音本科专业,又成为学校的专职南音教师。尤其为马来西亚南音沉寂了三十年的乡团,培养出一批年青的新秀。

霞:我知道你除了在国内还经常去国外交流,你更喜欢哪个阶段的你?
棉:在海外传承的我,传承道路上的我。
霞:在异国他乡会有些许孤独感吗?
棉:海外不会。海外的学生,朋友们很热情,我在马来西亚如同在家一样温暖。马来西亚两年,感谢已故弦友李文良先生及他家人,感谢颜秀月及家人,感谢李秀菊、颜秀格、颜美华、颜玉宝等马来西亚弦友对我的照顾和爱护。在西安相对会孤寂一些,毕竟在大西北南音不普及的地,只有少数的南安乡贤喜欢,在学习。

霞:打算在西安一直扎根吗?还是有朝一日会回来? 棉:泉州是我的根,会回去的。目前我就职西安三高集团担任艺术总监,集团老板王庆电也是南安人,从小喜欢南音,在西安拼搏奋斗多年,并发起见证南安商会16年(现任商会执行会长)。我在这里负责南音的传承,把南音带给商会的乡贤们,也经常西安、泉州两地走,有南音演出或出国、出省需要,王总都会全力支持我。

霞:除了日常工作,你近期会有哪些南音活动?
棉:6月14日,我将与“风雅斋”一行11个人赴北京进行三场南音进校园公益演出。这次有6位“曲脚”,4位乐员,1位主持人,演唱传统曲。第一场会在北京璃墟剧场;第二场在辛庄师范,第三场在北京同心源耕读学堂。 【笔者注】真棉参与的海内外重要南音演出、交流活动有:2003年受台北市松山奉天宫南乐团邀请赴北京参加《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昆曲南管交流演唱会;2004年参加德化县南音乐团与台北松山奉天宫南乐团举办联谊演出;2007年应邀参加菲律宾南音大会唱演出;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应邀参加新加坡城隍庙春节庙会南音专场演出;2011年马来西亚瓜雪暨沙白县福建会馆传教并协助举办“2011年国际南音大汇演”;2016年受“上海音乐学院”邀请参加“丝弦传韵”南方传统器乐乐种系列展演及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受台湾南管音乐家王心心老师邀请参加《观世音菩萨 普门品》”首演,同年参加上海法华学问寺“普门映月”丁酉中秋祈福晚会演出。2017年受邀代表中国福建南音走出国门,参加在韩国全州举行的中日蒙“三国三色”《亚洲风韵——人类无形文化资产》演出……

霞:这片专辑的制作经历了多长时间?
棉:2016年开始录制,同年7月份就完成录音了,后期制作花的时间比较长,又经历了一年,直到2017年夏天才完成。
霞:参与专辑录制的人员有哪些?做了多少片?经费来源是什么?
棉:专辑一共做了500份(几乎快送完了),由李建瑜老师全权负责,包括筹募经费。在制作经费上得到叶鸿鹏先生的极大支持,乐队和美编都是朋友友情支持我。
【笔者注】专辑监制:黄东翰;美术设计:蔡颖;
乐队:琵琶/陈祝平,洞箫/沈艺捷,三弦/李建瑜,二弦/王良辰
霞:这片专辑,你最喜欢的曲子是哪一首?
棉:《看古时》关于二十四孝。
霞:我猜也是,因为你说要先分享这首曲子。平常你会为家人、亲人尽什么样的孝道? 棉:妈妈爸爸从小培养我,支持我学南音,从不求回报。从我出社会,距离也远,我现在能为他们做的很少。妈妈会天天微信上联系,我会告诉她我的情况。过节给家人发发红包,抽时间会回去看她们,对于我来说,没办法真正在她们身边,孝顺她们。
霞:南音路上,想要感谢的师友有哪些?
棉:感谢丁铭助启蒙老师,感谢李志瑜老师从诗山带我来泉州,参加南音社,拜李建瑜为师,才真正真正开启南音之路。感谢先后师承的杨翠娥老师、黄淑英老师、夏永西老师、苏诗咏老师。感谢林素梅老师,让我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留下南音的种子。感谢王心心老师,让我参与《普门品》几场演出,踏向更高的国际舞台,学习更精深的艺术。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们……
采访结束,过了半个小时,真棉又发来一段话,她说:
观看电影《神秘巨星》后,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从电影开始那刻,直至结束到现在,几个小时,我泪崩了,泪流不止...好多画面,触动了我,令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带我学(南音)的情景,因为嗓音不足,自觉不适合唱曲。妈妈没有气馁,鼓励我,说唱曲不行,咱学琵琶,所以妈妈省吃俭用,帮我买了一支琵琶,在那生活困苦的时候,我能有属于自己的一支琵琶,是多不容易,多幸福,令身边的伙伴们很是羡慕!也因为我是女孩,妈妈的坚持,遭受到百分之八十的人不理解,认为女孩无须学那么多,送进厂里,每月帮忙挣钱直至结婚生子,当家庭主妇,才实在,才明智。可爸爸、妈妈、哥哥全家人都托着我,从未想过让我放弃,全家人无私无畏,无条件地支持着我,让我才没有成为针织厂或制衣厂里的一员。虽然我没有成为南音巨星,也没成为全家人的骄傲。但,我所走过的路,拥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全家人成就的我。感恩,此刻才明白,原来最爱我的人,是我的家人,此时此刻流着泪,想在此对我的家人说:我爱你们[流泪]。
真棉说,这是她对家人的感谢 ,发给我选取可用的文字。我说:“无需截取,全文采用,我也是留着眼泪读完你的文字呢…….”
爱南音,并懂得感恩尽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祝真棉在南音路上一帆风顺。

采访、撰文、编辑:李宝霞;指导:林素梅;供图:李真棉
【推荐阅读】
南音网主编11年来首次最长情的告白—《爱南音》 南音啐啐唸(2) 南音中,爱的表达 南音啐啐唸(1)当我的心遇见南音......
投稿、采访、赞助与合作请联络编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