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造故事前、中、后你都要做些什么
读《故事》有感
读完《故事》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个道理,写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随性而至的,你必须按照严格的方式一步一步做下来才行,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灵感离你而去的时候,通过科学的方法把离家出走的灵感拽回来,毕竟,如果写作必须要靠灵感这样相对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你是很难完成你想要的故事的。
那么,在故事的前、中、后,你都应该做些什么呢?
故事前:确定思路
这是你在故事前必须问清楚自己的几个问题:
1、你的人物是什么?
人物塑造:年龄和智商、性别和性向、语言和手势风格、房子、汽车和服饰选择、教育和职业、性格和气质,价值和姿态
人物的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真实描绘了人的本性。
对照或反衬人物塑造来揭示人物性格真相,是所有优秀故事讲述法中的基本要素。
主要角色必须得到深刻的描写,他们的内心决不能跟外表一模一样。(这里,应该也是包括了正面主要角色和反面主要角色)
人物弧光: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人物的性格也在发生变化,无论是好还是坏。
2、人物想要什么?
这是故事的一个结局,在开头的的时候,主人公也许渴盼着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或者在他看起来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但是生活却不如人意。
3、人物为什么想要?
这是故事的主控思想,也是作者想要通过故事表达的东西,确定了这个东西之后,所有的事件设计和对白都要跟着这个来。
可以用一个句子来表达,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会从故事开头的一种存在状态转化为故事结局时的另一种状态。
具有两个部分:价值和原因。
明确鉴别出故事的正面或负面符合,以及产生的原因,例如“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学会了无条件地去爱”
4、采取怎样的方法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就是故事的进展过程了,在最初构想的时候可能不能弄清楚每一个细节,但是至少大方向要知道,而且至少得知道,主人公对现实的期许,与真正的现实裂开了怎样的鸿沟。
5、什么将阻止他们?
可能是社会,也可能是人物本身,在人物本身对欲望的追求之路上,他原本认为世界会给他一个期许中的反应,但是这个世界始终不合作,主人公一直是一条战败狗,事实上,他只有一个机会去夺得他想要的东西。
基本上,反面势力越强,这个故事就越完整。
6、后果是什么?
在危难状态下,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或保住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必须认真地问自己,风险是什么?如果主人公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将会失去什么?更具体而言,如果主人公不能达成其欲望,将会发生在他身上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最大的终极价值赋予那些需要最大的风险的东西——自由、生命、灵魂
故事中:构建细节
在“卡文”的时候最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为了建立下一个节拍,作者必须走出人物的主观观点,从客观的眼光来审视他刚刚创造的动作,这一动作预期着人物世界的一个特定反应,但是,这一预期的反应决不能发生,相反,作者必须撬开一道鸿沟,要做到这一点,他要问自己:那一反应的对立面是什么?
优秀的写作强调反应,不太强调发生了什么,而是强调发生于谁,为什么发生以及如何发生。世界上,最丰富,最满足的愉悦来自哪些聚焦于事件导致的反应与反或见解的故事。
任何场景中,如果反应缺乏见地与想象,迫使期望等同于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节奏杀手。
一想象出一个场景,你应该一个节拍一个节拍,一个鸿沟一个鸿沟地写下去
故事的基本结构:
节拍:节拍是动作/反应中一种行为的交替,这些变化的行为通过一个又一个节拍构筑了场景的转折。
场景:场景是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在一个重要程度可以感知的价值层面上,使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景发生转折,理想的场景即为一个故事事件。
序列:节拍构建场景,场景构建故事设计中下一个更大的动态单位:序列。每一个真正的场景都会对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景进行转折,但事件与事件之间,转变的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场景导致较小而又意义重大的变化,而每一个序列中的终结场景则必须实施更为强劲、并具有决定性的变化。
幕: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场景为顶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其冲击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更加强劲。
故事:一系列幕便构成所有要素中最大的结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当你在故事的开头来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景,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可以看到电影弧光。这个最后的情景,这一终极变化,必须是绝对而不可逆转的。
故事的组成部分
激励事件:
一个激励事件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分发展了的事件,必须彻底地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进展纠葛:
主人公欲望的能量形成了故事设计中一个被称为故事脊椎的重要成分,即主人公为恢复生活的平衡所表现出的深层欲望和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如果主人公有一个不自觉的欲望,那么这就会成为故事的脊椎。
当人物面对越来越大的对抗力量时,产生越来越多的冲突,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发生的事件,经过一个个无法回归的点。
危机:
危机是一种决定。
主人公的求索之路引导他通过进展纠葛,知道他用尽了能实现欲望的所有行动,只剩最后一个尚未完成,这一时刻将会是故事中最紧张的点。
危机是故事的必备场景,主人公与他生活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必须是真正的两难之境:不可调和的两善之间或两恶之轻的选择,或同时面对两种选择。将主人公置于生活中最大的压力之下。
生活中大多数行动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只不过做决定需要意志力而已。
高潮:
故事高潮是五部分结构的第四部分,这一登峰造极的重大逆转并不一定充满噪音和暴力,相反,它必须充满意义。
意义:从正面到负面,或者从负面到正面,或者有反讽或无反讽的价值剧变——当价值处在最大负荷时所发生的绝对而不可逆转的价值摇摆,这一变化的意义便可以打动观众的心。
一个高潮的想法会毫无支撑地跳入想象,现在我们必须逆向工作,是为了确定,通过思想和反思想,每一个形象、节拍、动作或每一行对白,都与这一宏大的结果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有的场景都必须比照这一高潮确立其存在的理由,无论是主题的还是结构的。
结局:
作为五部分结构中的第五部分,是高潮之后所残留的任何材料,有三种用途
1、故事讲述逻辑也许并没有提供一个机会来使次情节在主情节的高潮之前或之中达到高潮,所以在故事末尾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景。
2、展示高潮的影响所及
3、让观众喘口气
故事后:通读全文
最后再看一遍全文,肯定有很多需要修改的部分,看看整个逻辑线是否顺畅,对白是否有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节拍都对的上了,最后才是享受胜利果实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