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宜物 | 我为工作狂(有声版)——这就是达芬奇(二)

……工作狂人,达芬奇……
清明节收假啦,新的工作周也将开始,亲爱的读者们准备好将体内的洪荒之力用于案头工作了吗?如果我是老板,我一定喜欢员工说这样的话:“我一天只需要睡两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
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你听到某个人这样说,他给你的印象想必除了是位工作狂以外还得再加上一个骗子甚至是马屁精的身份。不过这话却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达芬奇所说,但鹣得提醒大家他独创的这种碎片化睡眠——即每隔三四个小时休息20-30分钟——其目的是为了在一定时间段内持续工作以完成目标,而并非夜夜如此。但不得不说,他无意间却点亮了一盏“养生”明灯,人不应该超负荷工作,也就是所谓的不能熬夜,中途一定要适当的小憩,才能够增加工作效率。正如他在其笔记里所言:
偶尔远离你的工作,给自己放松一下;回来的时候,你的判断会变得更准确。要离开一段距离,当你的工作变得愈来愈渺小时,你便可看清它的全部,任何不和谐和不合比例之处,也就呼之欲出了。
为了鼓励大家在新的一周更有动力,这一期,鹣为大家带来的是达芬奇的另一面——我为工作狂
如果以一个人一生的作品数量和方向来定夺一个人的职业,那达芬奇的第一职业一定不是画家,而是工程师。或许有些人会喜欢用军事工程师来凸显他的某方面才华,但事实上,他所设计的工程从私人作坊工具到民用生活器材再至国家大型工程与战争机器,可谓无不涉及。今天我们在他遗留下的数万页手稿中,仍然会惊讶于他的精力与能力,似乎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范围。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总有一些天才让后人为之仰望,但达芬奇不是,达芬奇只是让人为之绝望。
一、数学天才
一位不懂数学的工程师,不能成为会医术的大画家。他本人也认定“与数学无任何关系的应用,没有任何确实性”。与我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数学贡献便是数学上的“+”与“-”。虽然他很可能是从码头工人那里学得的这种标记方法,但他却是第一位系统性的将其用于数学笔记上。
此外,区分大师与普通人的一个手法便是,把这条项链戴在胸前,

大部分的表情一定是(不愧是卡地亚珠宝),而大师想到的则是y=a*cosh(x/a)(a为曲线顶点到横坐标轴的距离),这就是悬链方程式。达芬奇在绘制模特所佩戴的项链时,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固定项链的两端,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那么项链所形成的曲线到底是什么?进而推广到悬索桥的优化架构,双曲拱坝的设计等等。虽然终其一生他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至少他否定了抛物线这个即便在他后来也有数学家所持之错误观点。
二、解剖大师
没有人知道他和米开朗琪罗到底谁从“角落”里偷盗的尸体更多,为此他们两个人都曾被告上法庭。为了研究人体,达芬奇似乎与运尸工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关系。他在医学上最大的成就便是对血液的认识——血液是不断循环的,以及血液是可以从一个人输送到另一个人的,只不过为何有的时候会出现问题(红细胞凝集),他并没有解决(血型问题直到1901年才有奥地利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提出)。

三、工程机械师
修建于1968年的博斯博鲁斯海峡大桥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地标,但事实上,早在1502年,达芬奇就曾将他的跨海大桥设计方案寄给鄂图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只不过苏丹认为他是在痴人说梦而予以回绝。
而他在米兰修建的至帕维亚的运河工程,也一同绘在了《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中(大师都喜欢把彩蛋藏在自己的作品里)

此外他还设计了一种聚光镜,用来加热物体,最初的目的是给他的老东家——美蒂奇家族在罗马的纺织工厂提供一种零消耗的清洁加热能源,这样十几座染水缸可以同时得到加热,势必能够省一大笔钱:

然而可惜的是,一切理论似乎都可行,只不过当时的技艺,无法打造出如此曲率的透镜,最终只得流产。怪不得,当我们翻看他的笔记时,总会看到类似的话语“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我醒来了,但却发现整个世界都在沉睡”;“最不幸的事情就是你的思想超前于你的工作”.......
关于战争机器的工程,鹣对此不再赘述,相信大家早都有所耳闻,最后仅以他对飞翔的执着作为今天的结束语,以此勉励大家不忘初心,因为即便像达芬奇这样的不世天才在其奋斗一生都没有完成自己最初的梦想时,他依然没有放弃:
你只要尝试过飞,日后走路的时候也会仰望天空,
因为那是你曾经到过,并渴望回去的地方。

补充内容:
对达芬奇手稿更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公众号页面回复“达芬奇”,既可以得到达芬奇手稿的PDF版
关于数万页的达芬奇手稿,近半数内容仍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家手中,甚至是某个地下室的角落里被人遗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达芬奇还在世的时候,他的笔记就被高价收购,甚至是以单页售卖,导致有些笔记被盗。
达芬奇有自己的速记本,日后他还会将自己的笔记进行分类,誊抄到大卷本上。我们所熟知的手稿有两种《哈默手稿》(Hammer,又名莱塞特手稿)和《大西洋手稿》(Atlantico),前者为美国收藏,仅有70余页,于1994年,以3080万美元的价格,被比尔盖茨收购并捐赠美国国家图书馆,内容主要为水利工程。后者是诸抄本中最厚重的一部,涵盖他一生的艺术、科学研究,现存于米兰的安布罗西亚纳图书馆。
于2009年由大英图书馆和微软合作向全社会公布的《阿伦德尔手稿》(Arundel)(聚光镜就位于此手稿的第12-15页),完成于达芬奇晚年,主要涉及力学、光学和机械学研究。下面的链接是大英图书馆在线阅读该手稿的网址:
http://www.bl.uk/turning-the-pages/?id=cb4c06b9-02f4-49af-80ce-540836464a46&type=book
温莎城堡收藏的《温莎手稿》(Windsor)则是达芬奇最重要的解剖学著作,共779页。
法兰西学院收藏14本达芬奇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以及《阿什伯纳姆手稿》(Ashburnham)。
收藏在米兰斯福尔扎城堡的《特里武齐奥手稿》(Trivulziano)则是有关战争机器和宗教用品的设计与研究。
都灵皇家图书馆收藏《鸟类飞行手稿》(Volo Degli Ucelli),仔细陈述了有关飞行器建造的流体力学问题。
马德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两部《马德里手稿》(Madrid)则是达芬奇的数学和几何学笔记。
阿尔伯蒂和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三本《福斯特手稿》(Forster),内容涉及化学、人体解剖学和雕塑研究。


其实大师的笔记,我们根本看不懂
文/编辑 by 鹣、鲽
图片 by 《伟大的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鹣鲽谩彧(JianDieMan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