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最佳损友」的人都不再年少
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
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

初听「最佳损友」尚还年少。
那时没有细品,只是单纯觉得曲调好听,身边也恰有一些互黑而互挺的损友。
便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首友谊赞歌。
无论你愿不愿意,人总是要长大的,会受挫,也会受伤。
你身边的支点会倒下,你以为坚不可摧的关系会崩塌。
在这首歌的回复下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这首歌,一定不再年少。
不知道这一句话会戳中多少人的心事,我便是其中一个。
我一直以为较之与荷尔蒙有关的爱情,友情来的更加纯粹,也更加可靠。
异地恋可能会分手,漂洋过海的友谊却不会。
事实证明我错了。时间和距离不会让友谊变淡,但生活会。
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会收获许多份友谊。
每一份都弥足珍贵,我们未曾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却都那样相信着。
去年年初,跟一个老同学和她老公一起出来吃饭。
她说,哥,你老了。
我说,咱们平均一年也见不了一回,你就不能换个开场白吗。
她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说,好,哥,你又老了。
我说,我再老也比你老公年轻吧。
她说,那不一样,我老公是天生长得老,你是这两年真的变老了。
我无言以对,只是傻笑一下缓解尴尬。
这位同学是我仅有的异性朋友之一。
高三那年我转去其他中学,就是在这一年认识了一班亲爱的同学。
在我印象里,她一直是个女汉子形象。
我记得那年冬天她一手提着两个暖壶去打水,我记得她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风格。
我记得……
大学毕业那年冬天,我一个人在北京,她结婚前打电话过来。
哥,没关系,你没时间就不用来了。
我打趣说,好啊,反正我也没准备去。
结果我真的没去,因为真的没时间。
出不出席婚礼丝毫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友情。
一年到头不见面,一年到头不联系,同样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
刚认识的时候,她在我心里是一副女汉子的形象。
大一那年我去她的城市看她,依旧是一副女汉子的形象。
年末同学聚会,再见到她还是一副女汉子的形象。
万万没想到,结婚之后她开始秀恩爱。
朋友圈里俨然一副小女人的形象,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直到去年见面,我发现她果然没变,现实里的画风还是老样子,熟悉而亲切。
后来因为一系列的不幸我的情况愈发糟糕,到了重度抑郁的程度。
每天都会剧烈的头疼,莫明的心慌。
担心药物副作用,我始终无法说服自己服用抗抑郁药物,便一直硬扛着。
某个上午被电话铃声吵醒,我顺手摸过手机看都没看便按下了静音键。
待中午我醒来后,摸过手机发现有一条短信,内容是这样的,
哥,我梦到你被车撞了,我觉得好心慌,你看到了给我回个电话。
看到内容的那一刻,我觉得心里一紧,眼泪差点落了下来。
早上那通电话也是她打来的,我赶紧又播了回去。
电话里她一直嘱咐我好好照顾自己,告诉我各种有助于睡眠的东西,叮嘱我一定要试试。
我连连答应,最终还是没有去尝试。
因为,我已经不相信任何治疗睡眠的东西。
去年年初至今,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原因是我情绪很不稳定,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渐渐的不再想跟人联系,跟人倾诉。
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友谊,并没有一方的结婚而变淡。
我应该庆幸,庆幸可以有一份始终不变的友谊。
不过,生活往往不尽如人意。
我拥有过友谊地久天长的温暖,也承受过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的痛苦。
踏出校园我们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或为生计奔波,或为梦想漂泊。
我一直以为友情是不需要经营的,时间和距离不会让我们的关系变淡。
结果我错了,愈是珍贵的东西往往便愈是脆弱,友情便是这样。
一起读书时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离开校园后去往不同的城市,闲而无事便会在群里视频里扯一下,其间也会小聚一下。
后来联系的次数便渐渐少了,这也没什么关系。
可是,再后来因为一些事我们之间有了隔阂,鲜少再联系,也可以说不再联系。
这是一段痛苦的回忆,我不愿再详谈,所以选择一笔带过。
人是会变的,变得陌生,变得遥远,甚至变得惹人反感。
当初以为喜好不同,追求不同不足以阻挡我们成为朋友。
然而发现理念不同、价值观相悖,因为某件事对对方人品产生怀疑时,终究做不成朋友了。
我不知道走出失恋阵痛期需要多久。
你结束了一段恋爱,可以开始下一段恋爱。
绝大多数人对爱情都不是那么专一,而最终陪你一起终老的恋人只有一个。
可是,失去一段友情呢。
你永远不可能用下一段友情替代另一份友情,失去了便不会再拥有。
我认为比起失恋,朋友变陌路要更加痛苦。
在B站上看「concert YY 2012黄伟文作品展」
杨千嬅接献唱了「可惜我是水瓶座」「勇」「野孩子」,而后黄伟文推着一辆紫色婴儿车,手捧鲜花出场。
他们一抱泯恩仇的的时候,看得出来感情细腻的wyman几乎都要哭了。
随后,升降梯里陈奕迅上台献唱「最佳损友」。
弹幕上一众被戳中心事的朋友便被炸了出来,表示泪目……
前几日,同一个朋友在微信上聊天,最后她发来一句:always be
本来心情平静,却因为这一句“always be”鼻尖一酸,眼泪便落了下来。
我们一生之中会遇见很多人,可以称为朋友的少之又少。
这少之又少里又会随时间流逝而失去,最终剩下的又有几多呢。
失落时将通讯录同头翻到尾却不知该打给谁,社交网络上只剩下点赞之交。
你会突然发现,可以如之前那般肆意倾诉心事的人真的不多了。
年少之时听「最佳损友」,听得是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
沧桑过后听「最佳损友」,听得是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听的是来年陌生昨日最亲的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