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纪录片】被误解的女性
被纪录片深深地吸引。
一、这个社会女性到底经受了什么
1. 物化。
女性身体被当作女性的全部。(1)她们没有职业。当她们是主持人的时候,她们只是大腿和胸,她们所说的内容无关紧要。(“那些地方台的节目主持人就像是中年男人和他的第二任妻子”)(2)她们没有权利。她们受到歧视是正常的事,她们受到侵犯是正常的事。(这点,在中国更严重)。(3)被倭化。女性被看作是幼稚的,尖酸的,物质的,她们的形象已经被固化,而这与真实的女性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纪录片中举例子,全美有近70%的中年女性,而这一群体几乎在媒体中消失了,这意味着年老女性是不应该存在的?!)
这让我想到“女神”一词。如今我们怎样看待女神呢?是雅典娜那样的智慧吗?非也,容貌成为女神的绝对优势。
2. 男性压力: 男子气概的谎言
二、为什么变成这样?
纪录片中说的最多的是媒介。片中详细分析了从冷战后至今的女性形象。二战时期,女性被看作重要的劳动力投入工厂,而战后,随着士兵的回归,她们被无情地解聘。电视,成为重要的驯化工具,女性被认为应该回归家庭。(女性的独立自主成为政治家的战略布局)。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发展,电视行业越来越失去政府的控制,变成了商业实践。金钱至上下,各媒体认为目标群体的选择尤为重要,于是20岁左右的男性成为首要目标,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选择”出来充当感官刺激物。不仅如此,商业的效率原则让电视充斥着低俗和浮夸,暴力、淫秽等等直接刺激人感官的节目成为电视的首选,这场“狂欢”里,女性成为牺牲品,越来越多人的价值观被扭曲,伤害女性被当作发泄和恶趣味。(女性的自我倭化何尝不是被扭曲的表现呢?比如《欲望都市》这样的小妞电视。)
单方面的输入阻断了孩子自身的架构。
而身处媒介的我们应该如何作为?媒介不过是一种架构,它不过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我们可以以媒介的方式看待世界,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的故事改变世界。
三、小感
与先生也讨论过孩子性别的问题。身临其境地感受过社会对女性的压力,所以我告诉先生更想要男孩。现在想来,这也是一种偏见。今天的电影给我很大的触动(《男人请自爱》,2018 ,法国),“在你没有体验的时候,你是不会理解的。” 如果我有了一个女孩,我想我首先不会让她成为世俗中的“女神”,那是商品,其次我会给她力所能及的自由,让她体验,这才是对她最好的尊重。
这个社会,男性成功的机率是女性的N倍,但是没关系啊,这并不难。(Whatever women do ,they must do twice as well as man to be thought off as half as good .Luckily ,that's not too difficult.)
但我也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她 :
因为你是女孩,你会有很多诱惑,你的身体会带给你很多捷径,在20岁左右的年级,你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优待,但请记住,你要的是什么。
因为你是女孩,你会有很多限制,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你的外表,你要有漂亮的脸蛋,火辣的身材,不得不适应难受的衣服和鞋,但请记住,在可能范围内,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爱你所爱。
因为你是女孩,家庭是你不得不面对的大山,但请记住,家庭不是你的全部,你首先是一个人,但也记住,家庭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放弃家庭的人是可耻的。
如果我的孩子,你是个女孩,我希望你能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分辨善恶美丑,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你有坚韧的内心,不为世俗所动摇,保持内心的平和;我希望你有坚定的追求,有独立的头脑,有不断进步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