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与听》评《江湖儿女》
原文 / Cannes first look: Ash Is Purest White, Jia Zhangke’s magisterial mob critique;By Giovanni Marchini Camia ;14 May 2018
翻译 / Forose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从第一帧开始就弥漫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电影以4:3画幅拍摄的拥挤公交上的镜头开场,瞬间呼应到贾樟柯1997年拍摄的处女作《小武》的开头。赵涛的存在是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她出演了贾樟柯除《小武》之外的所有电影。
这场戏持续时间不长,画幅比例很快变宽,图像锐化,镜头来到一个满是匪徒打麻将的房间里,这里唯一的女人是巧巧(赵涛),她和《任逍遥》(2002)中的巧巧有着同样的名字,穿着同样俗气的衣服,留着同样的Mia Wallace式发型。我们跟随电影再次回到中国北方的大同市,这里又是新千年的开始,巧巧再次与一个匪徒约会,但其他角色没有出现,而且有足够的差异表明这不是《任逍遥》的续集或重拍。
当这个故事向前跳跃五年,并定位到长江边上的奉节——这里也是《三峡好人》(2006)的取景地——时,这种令人困惑的自我指涉得以补充。在这里,赵涛似乎也在扮演着她以前的角色,她穿着独特的黄色衬衫,留着马尾辫,拿着水瓶,叙事的相似之处再次不可避免:2006年,奉节作为三峡大坝建设的一部分,即将被洪水淹没,巧巧来到这里寻找躲避她的伴侣——这也是赵涛在《三峡好人》中的大致故事线。
以上分析以及来自贾樟柯作品的无数小元素,只对那些熟悉导演以前作品的人有意义,它们对理解或观赏《江湖儿女》并不完全有必要。《江湖儿女》描绘了巧巧与郭斌(廖凡)一段跨越动荡的二十年的关系,其小说化的叙事风格,一如既往丰富的社会与经济背景,Éric Gautier迷人的摄影(无缝接替了贾樟柯长期搭档余力为的职责),无论如何都能带来一种激动人心的观影体验。然而,选用这些与前作之间相当明显而又偶然的相似之处,确实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一种重要的维度。
影片的中心主题之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男性气质,以郭斌坚持的江湖准则为代表。例如,江湖指的是一种严格道德规范下的黑社会性犯罪文化。郭斌无力超越这种不合时宜的传统束缚,这反复破坏了他与巧巧的关系,阻碍了他们的幸福。
贾樟柯致力于细究他和他的电影所属文化的复杂性,他重现了自己以往作品中的元素,似乎是想要提出自己作品中男性化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他赋予了赵涛一个迄今为止最精心雕琢的角色,赵涛也以迄今最令人惊叹的表演为角色带来了生命。从这一角度来看,影片中公共汽车上的开场预示着电影更为宏观的视野,引领出巧巧这一中心角色,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是当代电影中成就最高的大师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