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向西(十四)穹窿银城
古格遗址震撼到的显然不会只我一人。中午回到扎达县城后,大家无不在慨叹沧海桑田。而不知是谁忽然注意到古格门票其实是个套票,上面有个地方叫做穹窿银城。午饭时提到了这里,大张师傅说他听过这个地方,然而一直没去过。小张师傅则表示他是去过的,非常漂亮,只是路不好走。连常年带团的大张师傅都没听过的地方,那必定很新奇了,何况小张师傅又是一阵大赞。穹窿银城是传说中象雄王朝的首都,而象雄王朝则是古格王朝之前阿里的国家。看过古格又看象雄,实在很有意义。全队当场决定下午增加这个行程。吃完午饭,谈妥车费,大家便上路了。
今晚的目的地是狮泉河,穹窿银城则在去狮泉河的反方向。车出扎达不久,山色便完全不同了。林立的土林消失了,地势逐渐变得平缓,取而代之的是阳光下五彩斑斓的草原——我对这样的山势全无抵抗力……



不久进入了只有些许绿色点缀、满是碎石的荒原,路边的绝壁上有山洞,是卡尔东古墓群,也有苯教寺庙。接着又进入由两岸斑驳而光秃山体夹着奔流的河水而成峡谷。一路颠簸了接近一个小时,又来到了稀疏的草原和土林一样的地方。没有路牌,没有牧民。唯一一辆迎面对开的轿车应当是迷了途,问我们去普兰的路。小张师傅凭着记忆,且走且观察,经到了一处神似古格风格的民居,门前拴着牛羊,显然是有人在住。转过一个弯,过了一条消息,小张师傅说,我们到了。










车前最显眼的便是一排三座的红色塔式建筑,风格颇似托林寺的佛塔,而明显年久失修一些。其中仿佛可以焚香或供奉,周围还散落着一些佛塔的底座,仿佛这里是什么地方的大门。佛塔背后土林一样的山体上,散落着大小的洞穴,竟是另一做古格遗址!


而这里显然更为久远而破败。整个城市依山而建,大部分是开凿在山体中的洞穴。也有专门搭起的围墙。典型的洞穴依山体挖掘,由方形的石砖和木材加固。与古格不同,山体的构造与其说是岩石,不如说是混着各种石子的干燥淤泥,或者说是变成石头之前的砾岩。所以挖掘起来异常简单,有些墙体随手搭上就会剥下石头。
房间内的空间明显要小一些,不少屋顶是尖的,好像窝头的形状。可能是城市废弃后常年雨水冲刷而成,也可能是另一种建筑风格。靠山脚的房间很小,似乎不大适合住人,但和古格一样穴顶都沾满油渍。很可能是供奉神明的。再往上便有一些较为集中的围墙,看上去更像是能进人的房间。但其中不少屋顶已经坍塌,早没了当年的形象。有些甚至一片片的成了平地,看到的只有一堵内墙。一路散落着各种器物,海螺、牛头、羊角、壁画、刻字的瓦片和经文。城市的中央略高,有一座保存相对好的小塔。再往里是一片紧靠山体的建筑群,并没有到山顶,但由于几乎完全坍塌,早已面目全非。背后更宏伟的楼宇竟无法过去。
城市主体两侧的山上也散落着各种洞穴,有些明显经过地质灾害已经被掩埋。四周山上有一些堡垒一样的建筑,也应是一体的。奈何这里既没有路牌,也没有管理人员,只有信步自观,肆意猜测了。





















还没转够,天气就变了,乌云密布并开始下雨。在大小张师的催促下,只好尽快离开了。没有什么确凿的文字记载,我实在没有很明白人们是怎么确定这里就是当年的穹窿银城的,毕竟穹窿银城本身更像是一个传说。当然也有人质疑这里成为一个城市的可能性——比如城市没有必要的水渠,周围没有明显的农业迹象等。相反,这里更像是一个专门的祭祀场所,或者某种寺庙。然而,辛饶弥沃在建立穹窿银城的时候,阿里的生态一定不是如现在这个样子的吧。
当然,穹窿银城留给我们的谜并不比留给世界的多。学术界对这里的研究从没停止过,只可惜没有妥善的保护,不知道倘或几年之后再次过去,还能不能再看到这些原本就饱经沧桑的样子了。
201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