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为什么不要太多
转自微博木遥
昨天跟 GQ 特稿记者靳锦老师喝酒聊天的时候学到一件事。 刚入行的人物报道记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喜欢问为什么。「女儿给妈妈打了很多电话妈妈都没有接。」「为什么?」「亲密的创业伙伴忽然离开了公司。」「为什么?」「比赛头天晚上喝了太多酒。」「为什么?」 这样问通常没什么效果,因为人总是善于 justify 自己经历过的的事。说出一个理由来为自己解释往往并不难,而且也是诚恳的答案——这理由通常也能把自己说服。但这样的答案没什么信息量,也无助于记者和读者进入事情的核心。 更好的问法不是针对为什么,而是发生了什么事。「女儿给妈妈打了很多电话妈妈都没有接。」「那妈妈当时在做什么?」「亲密的创业伙伴忽然离开了公司。」「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是怎么说的?见了多久?离开的时候回头了吗?」「比赛头天晚上喝了太多酒。」「是在什么场合?有多少人?喝的什么?」 事实可以核对。事实可以追问。事实可以展开。但更重要的是事实无法自动自圆其说。你可以从事实的缝隙里看到事实以外的东西。 感觉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但并不容易——我自己当场在脑海里试验了一下,觉得有点反直觉。「为什么」几乎总是第一个来到嘴边的问题。 我们太喜欢解释也太想要一个解释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