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焦虑时刻
查看话题 >当我迷茫的时候,我写了什么?
5月的北京,阳光明媚。此刻,我坐在胡同里,门外大大的枣树形成了天然的庇护,茂密的绿叶随风沙沙摆动,屋顶的三只猫咪独享着大露台,过着猫均面积比人大的壕生活。 屋内的我看着网友的留言,心里五味杂成。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做行为艺术,从探索咖啡馆、民宿,到探索自己和这个时代。 很多网友听了我在领英转折点的采访,「我为什么离开人人羡慕的硅谷和华尔街」。留言中,我看到最多的词是「勇气」和「迷茫」 — 如何找到自己的「网球」,自己热爱、又擅长的事情?
说句实话,谁的青春不迷茫。

于是,我请网友们描绘了心中「迷茫」的状态:

下面是「迷茫」的画面,你有同感吗?
一个人走在风雪中

下雨天眼睛看见窗户上模糊的雨点

梅雨天的上海弄堂,摆脱不掉的潮湿粘腻,却又不得不继续的平凡生活

像独自走在黑暗的隧道中,你知道前方就是光明,却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走到光明的感觉。

更像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迷宫,迷茫但是充满希望而似乎每一个路口的选择都至关重要。

一个画面的话,就是过红绿灯路口时,快递员嘀嘀超大声的从身边掠过,就很悲凉,我们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是隐形贫困人口,和这城市中千万个他和她一样,漂泊不定。

我想迷茫是一种常态,每个人都会经历,因为我们一直在改变。折腾着进入一个状态后,舒适了,就又不安稳,开始迷茫:

心理医生和我说过,如果你感到焦虑,不要说「焦虑」这个词,因为它带有心理暗示,尽量用积极的词汇代替消极词汇。
迷茫的时候,不要老是提「迷茫」这个词,而是想办法去找到根源。不要把偷懒和迷茫混淆 。每一份工作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地方,有责任心的人会拥抱一份工作的双面性。
逃离北上广,到山美水没的地方开民宿,就能走出迷茫吗?
过去几年隐居田园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点击量很高。或许都市的钢筋混凝土成了我们无形的枷锁。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的生活让我们日益麻木, 但是逃避并不能解决迷茫。
一个月前,我在杭州青芝坞和民宿主灵姐生活了两天。她告诉我:
「 开民宿,比在公司上班,更加琐碎。不想上班,其实是逃避。」
成为自由职业者后,我感谢在大公司锻炼的5年时间,它教会了我自律,安排优先级,追求卓越,高效解决问题。 公司虽然有体制,但是它提供了建造大楼的脚手架,让人有规律。
所以,如果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不要任性地去说走就走,做人的底线是负责任。理性 > 感性。 把自己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剖析自己 ,聆听内心的声音 —— 工作的不开心,来源是什么? 是上升途径的卡壳,薪资的不满意,同事关系不顺利,还是工作性质和自己的长处不匹配。 找到根源,再着手解决。
我不推崇佛系,因为逃避,只会麻痹自己,问题堆积久了,有一天会爆发。
365天住民宿,探索自己,走出迷茫
或许365天住民宿的生活实验,像是一场旅行,而实际上它是我在迷茫中的自我探索,是行为艺术。 2015年9月,我离开了深圳,回到洛杉矶。 熟悉的朋友可能还记得14-15年我在深圳创建了Whisper的中国分部,但是到15年下旬,我卡壳了,公司的愿景和自己的初衷不再一致,我很迷茫 —— 我无法忘记自己未完成的硅谷梦。 面对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丰厚的Offer, 我犹豫不定,不知所措。 因为我的心在硅谷,所以我回到了洛杉矶,等待机会搬去硅谷。
回去后,人力资源老板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赶快找个房子,安心工作。」但是,我没有听她的,偷偷地开始住民宿,因为不租房,让我可以随时搬去硅谷;住民宿,让我可以看到更多人的活法。
365天住民宿,我没有辞职去旅行,却发现每一天都像一场旅行。遇见了不同的活法和多元的价值观 —— 自律、秩序感、井井有条、有声有色。而它们在我身上不断累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说实话,这个过程很折腾,很累,但每当我敲开一扇新的大门,看到有人这样活着,如此热爱生活,一切吃苦都是值得的。

记日记,梳理自己的状态
看到大家的留言,我想到了自己最迷茫的时候,2015年暑假,于是翻出了3年前在火车上写的日记,好像是自己的行李箱被打开的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我没有修饰这篇日记,是它原本的状态,请容忍我的美式中文写作(有些碎片)。 如果它给你一些启发,那就太好了。
或许你也可以给迷茫的自己写封信,写信的过程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更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的缺点。
2015年9月11日 广州 —— 桂林
我正坐在从广州南去桂林北的火车上。知乎上有个问题:「 你在中国的火车上遇到过什么样有趣的故事?」 我想了半天没有可以写的,这趟火车我是「无票」,那就一路站着记录过去这一年的故事吧。
说到为什么去桂林,其实很简单:在离开深圳前,希望多去点地方。 桂林离深圳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于是就上路了。
最近我很忙乱,一边赶稿,一边有新的稿子要写,上了火车才能不被干扰的写作。我的问题是脑子很难专注。
Jack说「你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Jacky说「你最大的长处也是你的软肋」 , Michael说「你最大的特点是 let your passion get the best and worst of you 」 工作后的几年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我认识到自己非常努力,主动争取机会 。 我也是个工作狂,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没法停下来 , 就好像小时候,不写完作业不吃饭的感觉 , 有些习惯,一辈子都改不了。 我说话并不温柔 ,说不出亲爱的、宝贝 这样的词。
这两个月 (指的是2015年7-9月),我心里很乱,迷茫。两年前,我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不知道怎么去硅谷。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去实现。因为一次画展,我搬到了洛杉矶,加入Whisper , 前几个月,挺美好,一切都是我心中的互联网公司。自己是个大海绵,吸收着加州的阳光海滩。
那时候我们在海边的大别墅办公,住在公司(其实从2014.1.1就没租过房了)。Adam和我是室友,我们一起去跑步,然后一起走路去日本料理吃饭。我是所谓的「产品经理」,圆了梦想,但实际上Adam每天都给我补课,他才是名副其实的PM。
大学毕业时,我有过当产品经理的执念,觉得自己有些产品sense , 觉得这是最光鲜的职位。我去听硅谷产品大神Sam Lessin的讲座,并把演讲梳理成笔记,发给了Sam,他说 「很棒」! 我问他当PM(产品经理)的几个要素,他说 : 1. 是我们产品的深度用户 2. 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数字推算,比如一天有多少照片上传到Facebook上,比如需要多少个数据存储的中心
我很努力地按照他说的去做 ,并争取到了面试。在纽约银行上班时,有一天下班后,回到3人合租屋,我躲在厕所里面试,但是信号不好,电话中,对方不大耐烦, 面试没有一会儿就结束了。我就这样和梦寐以求的工作说了再见。
收到拒信的那天傍晚7点多,我正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一句 「对不起,你不是最合适的候选人」。我整个心都凉了, 原本开开心心,突然流泪不止。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床头痛哭,无比空虚,几个月的等待,跨越东西海岸的距离和焦虑,付出一切的努力,最后是一句 「对不起,你不合适。」 我很久没有这样哭过了。
————————
去年7月我们决定回国闯一番,临走前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同事去了南加州的Palm Springs 爬山,好久没有挑战过自己了,上山前天气有些阴沉,我们被警告最好不要爬,如果下雨不安全。 但是,我特别坚定的是我一定要爬山,要挑战自己。如果这座山我爬不了,我怎么回国打拼? 最后,我们爬上了山顶, 阳光明媚。
下山后,我们去吃墨西哥菜,吃到一半,收到老板chad的微信,他和我解释为什么回国后不让我负责,因为一个公司不能有两个平级的负责人,而产品人更适合主导公司。 一开始,我无法理解,Chad说「you don't know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need to be at this stage. 」
这句话把我叫醒了,内心的自我膨胀也收了回来。 回国后不久,我意识到老板的关键选择是正确的,adam比我小,但他比我成熟。
临近回国时,我开始犹豫,感觉自己又陷入了抑郁,人也高效不起来,老板说他在我身上放了很多信任,他说「你是chenyu,你会figure it out。 」
————————
2014年7月底,我回国了。
一下飞机,打车到湾畔花园,晚上出去觅食,走过了一排大排档,我觉得自己走错了地方,烟火味十足的撸串,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我不知所措 —— 这不是我生活了9年的美国。 我意识到,回国后,每天都要打破舒适区。
在蚂蚁短租上租了一套3室一厅,我们从一开始的3个人、慢慢到9个人,一个房间两个工程师上下铺,一个房间两个女生一张床,甚至在书房我们也加了气垫床。深圳潮湿的天气,让我们遇到了很多小强,亚当经常点肯德基外卖。
接着,我和亚当的主要精力在物色商住两用或者办公大楼。学弟的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在当地认识人真好!开车带我和如如一家一家的跑,烈日下的8月,我们转遍了南山科技园的各种楼,有的房子太大,有的太老。直到有一天,我们小猪短租的房东介绍了他的朋友,我们在美加广场看中了一套250平米的复式家庭住宅,地处交通便利的华侨城创意园附近,有地铁,阳台遥望到世界之窗的埃菲尔铁塔,每周六有烟火。
这一年我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和中国房东/中介租房,和老板交涉、第一次发公司、第一次管理公司、第一次上TEDx, 第一次开除员工、第一次建公司、第一次做公司的PR。
我犯过很多错误,也有很多的徘徊。 有很多的不确定,比如公关PR的标杆在哪里? 什么是好的标准?
我也学会了hustle ,在国内没有人脉去硬建立人脉。去北京和各个互联网公司的牛人交流取经。 翻遍通讯录所有和IT有关的深圳朋友,帮忙介绍互联网人交流。
去用创新的方法去招聘,在Instagram上勾搭招聘设计师。
2个月后,我见到了chad,他刮目相看,说回国是正确的选择。 回想起来,这是因为我的工作有明确的KPI,have clear goal 和业绩,他表扬我特别高效。
————————
3年后,通过这段日记,回头看自己,发现自己曾经多么幼稚、固执、自大。我感谢记笔记的习惯,因为写作的过程,也是强迫自己梳理了「迷茫」的点。
扎破气球,寻找自己

我想用一位网友对「迷茫」的描述结尾: 在一个天上飘着的气球里找不到出口,明知道扎破气球可能掉下去粉身碎骨,也想有根针扎破它!
或许,这是突破迷茫的方法,扎破气球,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寻找自己。


「Always go with the choice that scares you the most, because that's the one that is going to help you grow. 」

猜你喜欢: 冥想不等于打坐,它是大脑的“健身房” 走出抑郁, 写给"不堪重负"的我们 哭过笑过,我在美国住民宿学到的5条做人法则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微信公号: AppleSister_ 微博 @苹果姐姐在美国 知乎:郑辰雨 个人微信:apple_chenyuzz

-
y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6: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