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取名中的硬伤浅析(九)
诗经取名中硬伤浅析(九) 楚楚 如雪 采采 采衣 这几个名字都出自诗经曹风, 按毛诗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 孔颖达疏~作《蜉蝣》诗者,刺奢也。昭公之国既小,而迫胁于大国之间,又无治国之法以自保守,好为奢侈而任用小人,国家危亡无日,君将无所依焉,故君子忧而刺之也。好奢而任小人者。 意为以“衣裳楚楚”“采采衣服”等喻为曹昭公的奢侈,并予以刺之。 然而古来解诗经者,说法各异。 下面,笔者谨择列之 朱熹《诗集传》认为" 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 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言蜉蝣之羽翼, 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 不能久存, 故我心忧之, 而欲其于我归处耳。序以为刺其君, 或然未有考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解曰:" 盖蜉蝣为物, 其细已甚, 何奢之有? 取以为比, 大不相类。天下刺奢之物甚多, 诗人岂独有取于掘土而出、朝生暮死之微虫也? 即以为玩细娱而忘远虑, 亦视乎其人之所关轻重为何如耳。” 当代学者,程俊英认为:" 这是一首没落贵族叹息人生短促的诗。在这位感伤的诗人看来, 蜉蝣的朝生暮死, 与人的' 生年不满百' 是一样的, 都逃不出死亡的规律。" 总的来说,无非是讽刺奢侈与感慨“人生短暂”之旨。 那么具体的意象,如“麻衣如雪”“衣裳楚楚”“采采衣服”如何解读呢?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孔颖达正义曰:言蜉蝣之虫,有此羽翼,以兴昭公君臣有此衣裳楚楚也。蜉蝣之小虫,朝生夕死,不知己之性命死亡在近,有此羽翼以自修饰,以兴昭公之朝廷皆小人,不知国将迫胁,死亡无日,犹整饰此衣裳以自修絜。君任小人,又奢如是,故将灭亡。诗人之言,我心绪为之忧矣。此国若亡,于我君之身当何所归处乎? 楚楚,鲜明貌,《说文》,云“会五采鲜色也” 也就是把曹昭公君臣比喻为,徒有其表,镇日昏昏,朝生暮死之蜉蝣。 而现代学者多认为~《蜉蝣》一诗的主旨应当是以蜉蝣比兴, 叹息人生短促。好比庄子《逍遥游》中" 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 ,引发人生之无限感慨。 类似的意象还有,《唐风·蟋蟀》中之" 日月其除" 、"日月其迈" 、"日月其慆"。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正义曰:以《卷耳》《芣苡》言“采采”者,众多非一之辞,知此“采采”亦为众多。“楚楚”于“衣裳”之下,是为衣裳之貌。今“采采”在“衣服”之上,故知言多有衣服,非衣裳之貌也。 衣裳多,此即为奢侈之意。按毛诗之旨自然是一种讽刺。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传:掘阅,容阅也。如雪,言鲜絜。笺云:掘阅,掘地解,谓其始生时也。以掘阅喻君臣朝夕变易衣服也。麻衣,深衣。诸侯之朝朝服,朝夕则深衣也。 蜉蝣之虫,初掘地而出,皆解阅,以兴昭公群臣皆麻衣鲜絜如雪也。蜉蝣之虫,朝生夕死,掘地而出,甚解阅,后又生其羽翼,为此修饰,以兴昭公君臣不知死亡无日,亦朝夕变易衣服而为修饰也。君既任小人,又好奢如是,故君子忧之,言我心为之忧矣。此国若亡,于我君之身当何所归依而说舍乎?言小人不足依恃也。 掘阅即是,挖穴而出。阅:通“穴”。意思是蜉蝣从地下挖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 此即是“麻衣如雪”的原诗景象,其实对如今大多数人来看,并不“美好”,相反对于有密集恐惧症,或者惧怕昆虫的人来说,这种景象是很可怕的。 如此来看,“ 楚楚 如雪 采采 采衣 ”这几个词的意象主体均为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型昆虫。 楚楚即是其羽翼鲜明,如雪是蜉蝣轻轻舞动雪白的翅膀,采采是多貌,采衣(采采衣服)即是华丽,众多之貌。 因此这些词,因出自此篇,也难以摆脱其寓意~奢侈,或是“朝生暮死”。那么化作名字,是否那么合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