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个英国品牌想要阐述自己对文艺的理解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看到很多喜欢时尚的人,大胆预测Mulberry就要崛起。当那些优雅又大胆的配饰在秀场上亮相的一刻,我们都觉得自己在接下来的这一季度,是要对Mulberry另眼相看的。
因为这实在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在心底会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的品牌。
那天看晚晚学姐写自己第一只名牌包的经历,写是如何郑重筹划,悉心选择,买下自己第一只机车包的。又写到第二只就是Mulberry的Alexa,当年的爆款,在电商远没有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情况下,能有一只现货的Alexa就已经算得上极为幸运的事了,实在无暇顾及其他。
每一句话,都恰好是我当时的心路历程。在我刚刚对designer bag有概念的时候,我曾为自己筹划过三只包,一只是Chanel Classis Flap黑金羊皮,一只是Balenciaga City羊皮小钉,还有一只就是焦糖色的Mulberry Alexa,恰好每一只都是Alexa Chung本人身体力行地示范过的。我觉得它们被背得文静而又恰到好处。而且,三只包!拥有了它们之后,我自认为一辈子都可以不再花钱买名牌包了。

当然,消费的潘多拉魔盒是在你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就很难被关闭的。现在我回头再看什么“再也不买”的豪言壮语,都会觉得大梦一场。
但就算是到了也算阅尽千帆的现在,我也还是很认可自己当年的规划的。每一只都实用,耐看,可以在衣柜里待一辈子。
然而现实中,我与Alexa是这样擦肩而过的:boxing day那一天下了大雪,而且传言地铁罢工。夜里我眼看外面天气不对,在家里急得团团转,打开Harrods的官网一遍遍地刷新,竟然被我刷出来一只五折的Alexa!虽然并不是我心仪的焦糖色,但哪里还能顾得上这些,速速下单才是正经事。
看到邮箱里的confirmation,我自以为大局已定,志得意满地睡觉去了。殊不知就在我甜蜜入眠的这几个小时里,惨遭砍单。第二天,我揣着银行卡辗转进了城,在实体店里遭遇再三碰壁之后,我也变得分外焦躁,迅速买下了和Alexa极为相像的一款裸色金扣斜挎包,当然也没有忘记带走一只配套钱包。



学名Tillie,也算是当年的热门款式,如今还是能搜到大量街拍的
是冲动消费。
原因是裸色并不属于我,它应该出现在那些肤色白皙身体柔软的女孩的身上。我拎着,从各个方面上来看,都有些勉强。
但确实也是被Mulberry的精致做工所打动。那种优质皮革的质感和香气,内衬上的logo低调且好看,拉链的后半部分被细心地包裹在一小截皮革里,接缝处走线工整。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最挑剔的眼光来打量。


这样一只做工精良,而且街拍认可度极高的包,在当年只需要£695即可买到。不可否认的是,这是Mulberry这种英国老牌得以进入大众视野的最重要原因。但后来有一些沉寂,也是因为没有及时跟上年轻化的营销策略转变。
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Mulberry一家的身上,在过去的这几年,好几只拥有高认可度的英国品牌,都因为对市场和营销策略把握不准而在销售方面掉队了,英国品牌传达出来的生活方式如同本国国情一样阶层固化,数十年不变,全盘为了中产阶级的品质生活所服务。
固然这些都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奢侈品牌故事的核心思路,可惜时代斗转星移,如今,只要你有两个季度在社交网络上没有声量,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移到那些更具话题性的单品上了。

之后好几年的Mulberry都是如此,中规中矩,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
好在英国人在做生意方面,从来都机敏且执行力超强,Mulberry的转折点也出现得恰到好处。
现任品牌总监Johnny Coca恰好是在皮具方面最值得关注的那一位设计师。他才华横溢,先后在Louis Vuitton, Celine的皮具部门供职,而对我们来说最为耳熟能详的作品,则是Celine Trapaze秋千包,以及Celine Trio。(恰好这两个包我都有,而且爱不释手地背过一段时间,惊讶于它们的轻便与设计上的实用性,但更重要的是也太过于好搭了吧?


一年前,17秋冬秀场上,Amberley和Mulberry Trunk的出现,一时间让大家异常振奋,只因为这两只包,从概念上就牢牢地切中了大家对异形包的需求,而精良的工艺与皮革,又使其能够将同样以这类概念博出位的“小众包”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除了几个随后就在街拍中出现,引起摄影师纷纷捕捉的鳄鱼皮纹路的小号帽箱,我更喜欢的是那款Brimley。超大的手提袋浪漫不羁,让我直接回忆起2000年前后的港产爱情电影里的郑秀文,日日垮着一只柔软皮质的超大肩包,因为包太大,所以人就被衬得格外瘦小,偏偏又站得格外笔挺,好像在任何人来人往的街头,都可以就地上演与负心前男友分手的戏码,就算脸上带笑,也是让人觉得眼泪是顺着眼眶往心底掉的。

然而,如今大多数品牌都不太做这种廓形了,一来自重不轻,二来如此大面积的皮质,并不是什么人拿起来都能有都市女性的洒脱感的。
Mulberry这只好在包两边的提手会将包身拉下来,形成自然垂落的弧度,比之一般shopping tote,又多了点轻盈感。


但真正惊艳到我的,则是秀场上出现的这只带有油画肖像的小号Brimley。这模模糊糊的肖像图案也太像伦敦复古集市上的vintage胸针了。
后来在伦敦Mulberry店里闲逛的时候,我第一眼就瞄准了相同嘴唇图案的复古戒指。鎏金的戒托和戒面边缘故意做出一种古董首饰的粗糙造型,但偏偏又是现代的精致工艺才能打造的,白色贝母面上的图案宛如打印上去的,模模糊糊的让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游离在真实和虚幻边缘的错觉,并且,贝母面在不同光线下折射出来的明暗对比也能加深这种感觉。

同系列还有更为夸张的珍珠胸针以及耳饰,但你不要以为这些是你随便穿一件卫衣Tee搭配它们就能好看的。不是的,越夸张的首饰越需要搭配简单衣服的定理在Mulberry根本不成立。Johnny Coca所要打造的品牌概念,是对英国旧时精致时光的一场回忆,所以我们能看到这批首饰更适合与粗花呢外套,下午茶里的碎花金边瓷器一起出现,有一种繁复的工艺美感。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Mulberry的历史,会发现这个创立于1971年的品牌,名声大噪之初就是因为一条皮带。而我因为看到Mulberry最近不断崛起的势头,竟然破天荒地逛了一年两度的、位于伦敦市中心Music Room的sample sale,结果收获颇丰,每一件单品的利用率都极高。


▲这可能是Mulberry2016年秋冬秀场最精彩的一只包了,能看出来Johnny Coca已经再暗暗发力,要在已经陷入僵化的designer bag市场打开一片天地。


所有的皮具,从手套,钱包再到腰带,都是内敛的,可能除了标志性的Postman’s lock,你可能很难再从中找到任何能让人一下就认出来历的元素,但其实每一件都结实耐用。比如我买过的这条皮带,从去年九月份到现在,几乎每一天都扎在我的腰上,但使用痕迹很少,深浅两种棕色的对比也妥帖舒服,几乎可以应付一切场合。
事实上,现在在奢侈品牌找皮带,你不一定能找到这样一条没有张牙舞爪的logo的款式。在如今,品牌对优雅和中性气质的坚持越少,你就会越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可贵之处,它们构建出来的形象,绝不是任何街拍爆款给眼球带来的短暂冲击可以比拟的。


整个打折季,我都在寻找Mulberry飞鸟拼贴格呢外套的那个系列。其实早在去年九月份的斯德哥尔摩街头,我就悄悄盯上了这款。而且朋友们也都承认,这的的确确就该是我穿的衣服。
结果好不容易到了我能买得起的时候,长风衣却悄悄断码了,面对IT42的尺寸,我欲哭无泪,挣扎了一下,还是忍痛放弃硬穿的想法。


同一季里还有编织兔子图案的毛衣,撒碎花的百褶裙,和身为英国品牌、运用起来最为得心应手的格纹衬衫。整个成衣collection对我来说太过熟悉了,每一件都是打扮好看的伦敦人会选择的单品,我甚至能想象它们其中的一些被气质优雅的女性穿在身上的样子,可能外罩一件卡其长风衣,捧着书在下班高峰期的地铁里阅读——但永远不会弄错district line该在哪儿转车。



将要准备上的新一季Mulberry单品,也是被广泛热议的。我们能看到品牌加强了对女性化元素的运用,那些过去被用得含蓄的花边褶皱、绸缎和印花,在这一季里通通倾巢出动,非常肆意妄为。几乎是从lookbook一出来就被提前锁定为明年杂志的热门款式。


Spring Summer 2018
那些结构感十足的衣服有着很强的时下爆款DNA,但你倒是也能从帽子中窥见英国赛马日的女士礼帽,或者花园下午茶时的着装。总之我对天发誓,这确实都是曾经出现在我的梦中,或者看完《傲慢与偏见》,又或者《小姐》这样的电影后,想要穿穿看的衣服。


Spring Summer 2018
不过在真的穿上它们之前,还有一段缓冲期。而Mulberry为庆祝中国新年而推出的几款应季色,我已经提前背上了。

考虑到大家面对新年时,都有背红色新包的需求,所以Mulberry特意推出了三款春花颜色——红兰花色、牡丹花色以及报春花色。
我拿到的这只是报春花粉红的Amberley,也是象征着新年开始的应景色。

我特意搭配了两套look,一套是活泼的小男孩风另外一个则是为了夏天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的连衣裙。


两种色调粉红都能完美融合进去,显得自然清新,尽管我这么man,但看到粉红色也忍不住抱住大叫可爱,感觉少女心被人工复苏术激活了。


微博:@搞艺术一横
微信公众号:搞艺术一横(ID: gaoyishuyiheng)
所有的文章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豆瓣更新不固定。欢迎大家来我微信先睹为快,我会做好一个普普通通的时尚博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