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野性的呼唤》有感
杰克·伦敦, 20世纪前叶美国作家,一个水手靠自我奋斗成长出来的著名作家,在1916年他因服用过量吗啡离开了世界,那年才40岁,那本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年华。 他是个多产作家,有几部作品更是被后人列为“世界文学名著”,其中就有《野性的呼唤》这本经典小说。 这是一部以"狗"为主角的书,这是一条叫"巴克"的狗,一条圣伯纳德犬和苏格兰牧羊大混血血种的狗。 这本小说,英文名为《The Call of the Wild》,当wild作为形容词“野性的”时,书名翻译成《野性的呼唤》是合适的,当wild作为名词“荒野”来翻译书名时,《荒野的呼唤》更顺理成章。 很多年前就看过这本书,一本薄薄的中短篇小说,只有100页左右,我看的时候那本叫做《荒野的呼唤》,可惜书早没了。 20世纪初,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雪原自从被发现有"黄金"开始,全美国各地的冒险勇士纷纷前往那片阿拉斯加荒原梦想发财,而在雪原,"狗"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特别是那些能在荒原拉动雪橇的狗。 "巴克"是一条狗,原是米勒法官家一条养尊处优的家犬,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在发财的欲望下,巴克被米勒法官的园丁偷走,几经辗转卖给邮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严寒地区去。 一只原本生活在加州阳光下法官的爱犬,就这样变成了一只荒天雪地的"阿拉斯加"雪橇狗。写的是狗,也反映人的世界,反映了文明与野蛮的两个世界。 "适者生存"这原是一句用在人身上的法则,也用在了"巴克"这条狗的身上。 每个作家写作都喜欢沿用一个主题,像卡德勒.胡赛尼喜欢的主题是"苦难",村上春树偏重于一种"颓废",而杰克.伦敦的作品侧重于"生存",这大概和每个作家的生活环境和出身有关的。 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对人如此,对狗"巴克"也是如此,哪怕面临的是阿拉斯加的寒冷雪地荒野。原本法官家温顺的家犬"巴克"体验着这条法则的拷问。 在冰天雪地,"巴克"要生存就必须击败其它的狗,无数次撕咬对杀,只有强者才能在那片雪原生存。 被人一次次的转卖,在一次和别的狗的撕杀中差点死去的巴克,总算遇到了它最后的一个主人"约翰.桑顿",桑顿救了"巴克"。在桑顿,"巴克"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但同时,巴克身上的野性正越来越受到来自荒原深处的召唤,它一次次奔向林中,可没有多久它一定又会回到桑顿的营地。 好日子总是不长,有一次,在巴克奔向林中再回来时,发现桑顿的尸体,桑顿在和当地土著的冲突中被杀死。 巴克仰望天空,发出长长的嚎叫,这是对主人桑顿死去伤感的嚎叫,也是对人最后的忠诚。 桑顿死了,人类对于"巴克"来说再也无所牵挂,它奔向了荒原,奔向林的深处。每年它都会回来一次,在主人桑顿死去的地方哀鸣,然后再冲向那片阿拉斯加的冰地荒野。 对于狗"巴克"来说,那是一种荒原深处野性的呼唤,也是一种灵魂的呼唤。 这是一部描写狗的最伟大的小说,在巴克的身上,也折射了人类永不屈服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