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白鹿原~
《白鹿原》 读完《白鹿原》给我最大的感触有三点:白嘉轩的形象代表、百灵与鹿兆海鹿兆鹏之间的恋情、朱先生的预言。也许还有其他感触,只是这几点却让我更加深刻。 说到白嘉轩的形象,他是一名封建腐朽伦理道德的代表,身为族长的他,德高望重,能得到百姓的信服和拥戴,在处理事情上更是不会马虎,在他的眼里“族规”“乡约”才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面对自己儿子白孝文的丑事,他一视同仁的按照族规处置,更是与他断绝父子关系,与他不再往来生死不想干。在他儿子最颓废无助的时候他都没有去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在国党时期因为白孝文的关系,他们一家成为免征户。从白孝文变卖家产离家出走,与田小娥相好到他后来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归白鹿原,与白嘉轩恢复父子关系的这一过程,白嘉轩前期的态度是对白孝文置之不理,气愤恼怒到后期礼数迎接白孝文的回归,即便后期的白嘉轩也还是没有完全的接受白孝文。的确白嘉轩是一个极其爱面子的人。他与鹿子霖的明争暗斗,两大家族父辈晚辈之间的恩恩怨怨,到后来鹿子霖的一句“天爷爷,鹿家还是弄不过白家!”然而鹿家的晚辈比白家的人接受的教育更高,除了白灵,(黑娃后改名鹿兆谦,在后期接受过朱先生的教育之后,被朱先生认为是他最得力的学生)。他们敢于去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去突破墨守成规,而白家的人,可能碍于世代为族长的关系,不敢也不愿去打破常规。从这一层面来说,白嘉轩的封建形象是既定的。在全文的后期,抗日结束,内战的爆发,鹿子霖最后疯死,而白嘉轩依然活着,只是背再也挺不直了。这也暗示着,封建的势力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亡。 说到白灵与鹿家兄弟之间的感情,先要说一下他们之间的身份,白灵因为鹿兆海从国民党转为共产党,鹿兆海也在白灵转为共产党的时候阴差阳错的从共转国,两人因此而不得已分手告别,两人各留半块铜币作为定情信物,在我看来这就是青春吧,青春时期的爱恋,因为对方我们都愿意去改变和等待。鹿兆鹏是白鹿原上第一个共产党员,他从始至终都是一名服从共产党的战士。他与白灵的爱情,从两人接受任务做假夫妻,到后来以假乱真成为真正的恋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党派,拥护同一个组织,鹿兆鹏的沉稳踏实,给了白灵更进一步的情感信赖。与鹿兆鹏的相处,白灵才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喜欢对方,不用去为对方做改变,反而因为他变得更坚强勇敢,去做更多自己信仰的事情,三观一致,性格相投,这才是成熟的爱情。虽然白灵已经成为鹿兆海的嫂子,但是鹿兆海宣誓到死都只爱白灵一人,为她,他终身不娶,直到后来,因为抗日和国共矛盾,鹿兆海牺牲了,但他还保留着那半块铜币。而白灵鹿兆鹏夫妇也因共党需要而分开,最后白灵因被党员猜忌是特务而活埋,鹿兆鹏被枪崩。三人的恋情就此告终。 朱先生在文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虽然他只是一位教书先生,但是他的名声却已名扬四海。我本以为朱先生和白嘉轩是同一类人,细读后发现,朱先生是一个用诗词伦理来修身,关心国政操劳一生的君子。他在世时期为白鹿原解决大小事务,为原上的人指明道路,拟章法《乡约》,白嘉轩的大小决策都会先来向他讨寻意见,原上的人都把他当圣人,国共两党的人都不敢冒犯他。他的出场,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让人无法琢磨不敢侵犯。他为自己的死早已写好遗嘱,不声张,要简单低调。即便如此,还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不是主角的光环,而是圣人的光芒。他死后的几十年,一群打着破除“四旧”的队伍来搜刮白鹿原,挖朱先生的墓室。挖出两块重叠成一块的砖头上写着“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折腾到何日为止”。挖墓室的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呼起来……这并不是朱先生亲自所为,可能是他临终前嘱咐他的妻儿如此作为,又或许是书中多次出现的“白鹿”显灵……种种神秘猜测,让我对朱先生的这个人物形象肃然起敬。我想这也是《白鹿原》耐人寻味的地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