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知己-白谦慎、华人德作品展

展览名称:翰墨知己-白谦慎、华人德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8年6月3日 15:00
展览日期:2018年6月3日—7月4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90弄4号1楼 安簃艺术空间
翰墨知己
顾默修
1979年的暑假,自北京南归的火车上,华人德与白谦慎初次会面:一本文字学经典,一把写有小楷的折扇,即为茫茫人海中关乎书法的接头暗号,随后二人各报师门,聊及师友,更生亲近,由此开启贯穿四十年时光的知己情谊。白谦慎曾在文章中写道:“华人德兄和我同在1978年考入北大,是同级校友。和他认识并成为朋友,是因为书法,堪称翰墨因缘”。
1980年12月21日,华人德提议发起的“北大学生书法社”成立,他与白谦慎分任正、副社长。一系列书法活动的成功举办,使该社迅速成为当时北京高校最为活跃的组织之一。1982年,华人德毕业后供职于南京大学(后调入苏州大学),白谦慎留在北大任教,同时担任书法社顾问,直至他1986年赴美留学。1987年12月21日,他们酝酿多年的全国性民间书法社团“沧浪书社”在苏州成立,它尊重艺术的独立,提倡交流批评,多年来享誉书坛。
时至今日,华白二位先生皆为书坛大家,碑学帖学各有所重,学术研究互启互补,他们的书法之路既独立又相关,既可谱写“老友记”也不妨铺排出“对照记”。就书法创作而言,从两人最终呈现的书法风格、书写面貌,以及从最后的成就方式来看,二人其实走出了不同的书学道路,各自精彩。华人德以碑学为主,白谦慎则以帖学为主,兼及碑学。两人都属于各体兼擅型的书家,华人德尤精于隶书,而白谦慎则专擅小楷。
华人德自幼临池,从颜体入手,继学柳、赵,1974年得苏州书法名家王能父指点,由隋溯源而上,学《龙藏寺碑》得萧散之韵,学北魏墓志得结体之法,学《石门颂》、《张迁碑》得朴茂之气,又从《广武将军碑》得生动之趣。而立之后入北大,燕园读书期间又遍观图书馆所藏金石拓片,由是书艺日进,习用长锋羊毫,喜以大笔作大字,所作隶书紧致而开张,结体严正,行书从隶书出,字间疏朗,计白当黑,质朴沉静,篆书取法两汉鼎钫灯洗铭文,别具意趣。
白谦慎则自启蒙业师萧铁起,经王弘之、金元章、邓显威、章汝奭教导,转益多师,尤为钟情小楷。他在就读北大期间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1981年)一等奖。1986年抵美,于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学,学业之外亦授书法,并将海外信息传与国内同道。1990年进入耶鲁大学,师从艺术史家班宗华,常于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处观摩名家原作,书法上更多受益于当代大家张充和,其小楷作品一如其人,不激不厉,平和敦厚,儒雅合宜。
二位先生之书法其来有自,历历分明。举凡论人建树,多着重如上所述之纵向的师承与推进。即便谈及作为社团的北大学生书法社,论史也有“五四”时期北大书法研究社(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最早的一个高等学校书法社团,导师为沈尹默、马衡与刘三)与之遥相呼应;沧浪书社与前二者成立日(12月21日)相同,亦在自觉不自觉间跻身这一谱系。不过,就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来说,值得特别关注的还有同道之间的横向联系,书法同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坦率真诚的交流切磋,构成了滋养彼此、砥砺前行的小环境。白谦慎曾在文章中回顾曹宝麟、华人德及自己的书法历程,“可以说,我们从不同的领域出发,最终殊途同归,来到了所喜爱的艺术领域。而二十多年前在北大的那段翰墨交往,似乎早已为我们人生的再次转折埋下了伏笔”(《忆和曹宝麟兄在北大时的交往》,2005),这段因书法而凝结的友谊在他们的人生中意义非凡,他们也因之被合称为书法界的“北大三友”。

1955年生于天津,祖籍福建安溪。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5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一年后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
1990年在获硕士学位和修完比较政治博士课程后,转学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师从班宗华教授。
1993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
1999—2000年为盖梯基金会博士后。
1995—1997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
1997—2015任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中国艺术史教授。2004年获终身教席。
2015年任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展览
2017风规自远-白谦慎作品展 安簃艺术空间 上海
2018翰墨知己 华人德白谦慎作品展安簃艺术空间 上海
主要著作: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年)
✩《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佛利尔美术馆,2003年)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吴大澂和他的拓工》(海豚出版社,2013年)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增订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傅山的世界》(中文繁体字精装本2005年由台北石头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200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傅山的世界》简体中文精装版 (三联书店,2015)
✩《张充和诗文集》简体中文精装版 (三联书店,2016)张充和(作者),白谦慎(编者)
✩《云庐感旧集》简体中文精装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简体中文精装版 (三联书店,2018)班宗华(作者),白谦慎(编者),
展览作品:








194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 部主任、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沧浪书社成员。中国图书 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是全国第四届 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委员、全国书法学术奖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2008年、2009年,又两度主持书法史讲坛。
主要著作:
《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荣宝斋出版社,1995年)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六朝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历代笔记书论续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获奖:
书法作品获得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大奖(1986年),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著作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2002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书法史》七卷本,2004年)。编著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与白谦慎合得,
2002年)。又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一等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艺术奖。
2009年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一等奖。2012年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展览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