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子阅读,下半年大概就干这事儿了
我女儿5岁的时候,她所在的幼儿园开办了一个幼儿图书馆,并藉此开展了一项亲子共读活动。具体的要求是每天晚上陪孩子阅读一到两本绘本,并上传共读的照片。这项活动持续了大约一个多月,随着活动热度的消褪,大部分家庭也渐渐偃旗息鼓,个别家庭——实际的数量可能大于我的想象,办理了图书馆的借阅卡,并一直将这项活动坚持到了现在。
我丝毫不怀疑“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意义和价值——就像社会上推广这类活动的商业宣传册里说的那些陈词滥调:“亲子阅读”或“亲子共读”可以帮助儿童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激发心智,并在阅读互动的过程里,加深和改善亲子关系。但这类活动属于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大部分家庭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就是最好的证明,除了作为托词的工作忙、工作累、时间紧等借口之下,可能还隐含着什么。
比如,我觉得如果把“亲子共读”置换成“亲子共玩手机”,大概这活动就可以真正的实现常态化。一个让人颇有些尴尬的状况是,作为孩子阅读引导者的家长,大部分已经在走入社会后放弃了阅读,其阅读的范围不会超过专业参考书和微信段子、网络小说。当图像、视频等成为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当成年人们选择了更直观的捷径,让更加依赖感官体验的孩子去走一条艰难的远路就很难具有说服力。阅读活动的衰落在当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我对比如波兹曼这样完全持批判态度的观点多少有些存疑,我觉得相比一个因阅读缺失而消逝的童年,一个因过度阅读而消逝的童年则更让人抱憾。在这个快速变动着的世界上,阅读活动最终将走向哪里,很难说清楚,也非一位普通家长所能把握和左右,更为切实的做法是不再对阅读活动持迷信态度,一方面不断仪式化、神圣化阅读活动,盲信诸如“开卷有益”之类的蠢话,另一方面却在行为层面诚实地与阅读活动渐行渐远——我觉得选择适合孩子的图像与视频材料与之分享也未尝不可,相比于原始材料,不少图像与视频的改编版本也更具现代气息,更适合小朋友阅读与观看。
另外,我觉得如果有一个机构,或部门可以开展一项阅读考级活动,比如像钢琴10级一样搞个阅读10级的认证,那我相信,“亲子共读”也将会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至少在拿到相关证照之前。这种凡学习必要有结果、证明确是中国式教育的特色,仿佛不能通过考核,或是不能达成某项目的,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而阅读,尤其是阅读那些作为故事讲述的童话和绘本,说实话,如果去除识文断字和这些文字负载的那些“意义”,比如知识或伦理道德观念之外,确实不能再提供更多——没有阅读执照,也没有阅读10级。阅读本质上是无用的,它只是作者发出的一份不具名的请柬,邀请匿名的读者与他一起去看、去听、去触碰、去感受、去想象,去感同身受——这种观念怕是不会有多少焦虑的中国家长们所赞同和理解,它确实也和这个处处追求实际、效率、效益的社会氛围背道而驰,但就像罗素的反问“如果人们不知如何利用闲暇与健康,那么获取它们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他提出的警告更加值得每一位持如此观念的家长自省:“扼杀童年期的幻想就是使儿童成为现状的奴隶,成为拴在地上的生灵,从而不能指望他们去创造天堂”。
在祛除附着在阅读活动上的迷信气息,摒弃阅读的功利目的之外,阅读活动究竟还剩下些什么?关于这点,我喜欢约翰 凯里的一个说法,他认为阅读活动之所以可以在当代世界中存续,乃源自其相对视频和图像的一种“不完美的缺陷”,即视频与图像几乎是“完美的”,你所看到的和其想表现的几乎没有差别,但阅读不行,他必须经过一个破译和解码的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思考和审美的过程。如果这么说还显得“尘缘未了”,依旧执着于追问阅读的目的和功用,那么弗吉尼亚 吴尔芙的追问则更加贴切地表达了一位普通读者的心声:“谁读书又是为达到什么目的呢,不管这目的多么可取?我们的某些追求难道不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美妙和乐趣吗?阅读不就是这样的一种追求吗?”
除了技术层面上的考虑——一个不能流畅、自如阅读文本的孩子确实没有办法去体验文本的意味和魅力,就像你无法通过聆听一张时时卡壳的CD来欣赏音乐一样,就此,家长的确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除此之外,我觉得与孩子一起阅读,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激发心智”之外,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一起谈论、讨论。就我和我女儿一起阅读的体会是,相比成年人,孩子使用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来认知与把握未知的经验与世界。比如科塔萨尔《熊的话》,在一个大学校友的读书会上,我和在座的成年人们分享了这则短小的故事,但反应出乎我的意料,除了沉默之外,我的周围满是肃穆、疑惑的目光。而我女儿的反应则是她第一时间就欣喜地跑到卫生间,去听“管道熊”有没有动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每次洗手都会说“管道熊”又舔她了。起初,我有些怕真的误导她,在她问我“‘管道熊’是真的吗”?时有些吞吞吐吐,但很快,她的自问自答就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怎么可能有一头熊,只是水啦!”——但这并不妨碍她享受“管道熊”舔她的乐趣。因此,当过几天她又如此问我的时候,我果断地告诉她“管道熊”是真的存在的,当它感冒时,我们家的管道就会堵住(当时,我家的下水道的确有些堵塞)。然后是只有我们两个才懂的,快乐的欢笑。
虽然一起讨论故事与绘本让我和我女儿都很快乐,但在“亲子共读”这件事上,我始终比较犹豫,因为作为一名一事无成的普通读者,在纵享阅读之乐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在应对诸多当代和人生问题时,阅读和一名读者的无力和困惑,尤其是当某种痛苦不可避免时,一颗敏感的心灵较之普遍、麻木的心灵则需承受更多。而作为失败者,我也不愿意将我的失败传递他们,我有时会希望她单纯且快乐,而非痛苦却清醒——但我最终决定还是要来做这件事,除了我可以借机重温一些曾带给我愉悦与快乐的童话与故事的私心之外,我想即便我不做,并不等于这件事没有人做,当听到我的同事们津津乐道地讲述他们子女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种种情形,我由衷感到恐惧,我希望我和我的阅读活动,能够多少对此产生一些抗性。并且,虽然希望,按照斯宾诺莎的看法,只是“一种欢乐,但是混杂着某种悲戚”,我还是希望我的女儿、儿子在阅读中能够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从而能够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
墨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3 19:14:00
-
山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2 17:54:31
-
溯溯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1:09:10
-
提拉米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9 17:30:02
-
钱喵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3 21:36:12
-
勤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7 15:36:0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3 18:06:52
-
Q号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4 12:11:31
-
_眼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3 13:38:00
-
日刷猫牙猪肚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6 15:10: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6 14:21:55
-
黑白五花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6 14:17:31
-
张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5 08:33:50
-
*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4 15:28:56
-
平和的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4 06:29:23
-
wen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12:24:02
-
黎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31 22:46:55
-
jumaom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31 09: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