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功名不惜杀妻,一生从无败绩,他的人生到底是成是败?
中国历史上名将无数,尤其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将领,如名将白起、廉颇、孙膑,但是能从无败绩的将领确是不多,而吴起便是一人,他一生经历大大小小战争72次,其中64仗全胜,其余平手,从无败绩。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但是他为了当官到处托关系,找门路,最后弄的倾家荡产,也没能如愿,随后被乡人嘲笑,诽谤。历史上甚至有吴起一怒杀30多人的说法,当然此说法不可考证。而凡凡本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且不说一人杀30人的难度有多大,也不说当时的政府到底是不是摆设的问题,就凭后来吴起能拜在孔门弟子曽申门下,就可看出吴起应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

吴起一直在曽申门下学习儒术,但是因为母亲去世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而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从此吴起开始研习兵法,而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侍奉鲁君,杀妻求功名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想重用吴起,但是对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一点十分迟疑,怀疑吴起会通敌卖国,而吴起非常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对鲁国的绝对忠心。鲁穆公于是任命吴起为将,大败齐军。后来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了官职,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经人劝说,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在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实行一夫一妻制,男人可以娶很多妾,但是妻子只能有一个,吴起杀妻可以说是事业心相当重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杀掉妻子,获得主将的位置,大败齐军。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吴起的妻子为了帮助丈夫实现自己的梦想甘愿自杀。这里凡凡解释一下,提这种说法不是为了给吴起洗白,不管怎样在凡凡看来,男人如果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女人,其他都是浮云,之所以提这种说法是希望给各位看官一个参考,毕竟历史到底如何已不可考证,凡凡希望尽可能的陈述事实。
投奔魏国,大破秦军
吴起在鲁国混不下去后转而投奔魏国,魏国君主在征求了谋士的意见后,任命吴起为大将,攻打秦国,最后攻占了五座城池。在这里,凡凡给大家讲个故事,在战争期间,吴起从不自视甚高,而是与士兵同甘共苦,行军也不骑马。一次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还亲自为他吸吮毒汁,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听了以后却开始大哭,说“当年吴将军就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所以他的父亲作战从不后退,最后战死在敌阵中了,如今吴将军又为我的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所以哭他”。

通过这个故事,各位看官可以看出,吴起本人还是非常会为将的,且不说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一个将军能为部下做到如此确实难得。在魏期间,吴起还训练出精锐的步兵——魏武卒,魏武卒在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各位如果对魏武卒感兴趣,后面凡凡可以详细介绍魏武卒的挑选和训练过程。
被魏抛弃,转而入楚
之所以被魏国抛弃,其中有个插曲,魏国国相公叔想娶公主为妻,但是忌惮吴起,于是用了一个计策,他先对魏国国君说:魏国国家小,吴起可能没有长留的心思,可以把公主嫁给吴起,他如果不想久留就一定不会愿意的。然后公叔又在与吴起一起回去的时候,激怒公主,被公主羞辱,而吴起亲眼目睹公主对国相的不敬,自然辞谢了婚事,果然魏国国君便对吴起起疑,不敢信任他了,于是吴起离开了魏国,转而入楚。
变法改革,不得善终
吴起来到楚国后,楚国国君楚悼王听说吴起是个人才,便很快任命其为国相。而一上任的吴起也对楚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严明法纪,裁减闲官,废除王族中的远亲疏戚,安抚奖励征战有功过的人,大力增强军队实力。这一系列措施大大增强了楚国的实力,于是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抵挡了韩、魏、赵三国的扩张,也正因为这一系列的措施,楚国中的很多权贵对吴起充满怨恨。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而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办完丧事后,楚肃王继位,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至此吴起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吴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政治家和军事家,而通过战争和变法两个方面来看,吴起都是做的比较成功的,吴起是人才。而吴起的成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政治上的抱负,吴起母死不奔丧,甚至杀妻。在凡凡看来,吴起对理想的追求已经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但是站在吴起的角度,凡凡不能说他做的不对,自古以来事业和家庭的都是很难做到平衡的,至于各位看官如何取舍,想必心中各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