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詞》隨感
韋莊·謁金門
春漏促,金燼暗挑殘燭。一夜簾前風撼竹,夢魂相斷續。
有箇嬌嬈如玉,夜夜繡屏孤宿,閑抱琵琶尋舊曲,遠山眉黛綠。
又
空相憶,無計得傳消息。天上常娥恩不識,寄書何處覓。
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伊書跡。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
以前說過韋莊《和薛前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作于咸通二年前後)中寫過一個非常漂亮的句子【一聲蟬到耳,千炬火燃心。】。【一聲蟬到耳】,驟然而響的蟬鳴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彷如【千炬火燃心】,這是聲音對心境的影響,由外至內。又由於此詩背景是初秋,【千炬火燃心】又像是對紅葉的描摹,則此句又有另一重暗示,蟬鳴喚起層林盡染。【一聲蟬到耳,千炬火燃心。】聲響、畫面、色彩,交相輝映且氣勢迫人,更顯示了詩人的氣度、雄心。而韋莊本人《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作於景福二年癸丑893)中套用該句式為【千炬火中鶯出谷,一聲鐘后鶴沖天】。顯然,作者自己相當喜愛這個句式。
結果看到《謁金門·春漏促》集評區:【湯顯祖評花間集卷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誒~這句好眼熟~這不就是《牡丹亭·題記》裡的嘛~
作者應該都會有些自己珍愛的自創金句吧,而且瀏覽其創作過程,傳頌千古的名句,都經過作者的反复打磨錘煉~
江城子
恩重嬌多情易傷,漏更長,解鴛鴦。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緩揭繡衾抽皓腕,移鳯枕,枕潘郎。
又
髻鬟狼藉眉黛長,出蘭房,別檀郎。角聲嗚咽,星斗漸微茫。露冷月殘人未起,留不住、淚千行。
《江城子》二闕為同一情事~【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是迫不及待的相擁而吻(補注:擦!應該是先聞到味道~);【移鳯枕,枕潘郎】是私密親暱的依戀繾綣。前闕以香艷筆法描摹纏綿悱惻之情事~後闕急轉直下髻鬟狼藉、角聲嗚咽、星斗微茫、露冷月殘,與前大不相同情景皆異~前闕恩重嬌多越美好,則離別時更易傷愈痛苦。
河傳
春晚,風暖,錦城花滿。狂殺遊人。玉鞭金勒,尋勝遲驟輕塵,惜良辰。
翠娥爭勸臨邛酒,纖纖手。拂面垂絲柳。歸時煙裏,鐘鼓正是黃昏,暗銷魂。
看《韋莊集》時,其中《河傳·春晚》讓我平生頭一次意識到漢語詩詞中的音韻之美。
【春晚,風暖,錦城花滿】晚、暖、滿,三個ǎn音在口中婉轉連讀,無需曲調好像能唱出來一樣~
【尋勝遲驟輕塵,惜良辰】9個字抑揚頓挫有樂感~
【鐘鼓正是黃昏,暗銷魂】與上片末尾聲調相應。塵、辰、昏、魂,押韻無一絲匠氣雕琢感~自然流暢、朗朗上口。
結果,被我極為推崇的曲子詞,在《韋莊集箋注》中竟然沒有【集評】吐槽!!!竟然沒有一條評論!!!我的心都要碎了!!!古人審美就是要跟我這個現代人鬧變扭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