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的稿子--“不靠谱”奥斯卡颁奖礼
2010年第八十二届奥斯卡颁奖礼即将于美国时间3月7日于柯达剧院上演,而事实上这场一年一度的大戏在年前已经拉开了帷幕。在奥斯卡获奖提名中,《阿凡达》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与凭借《拆弹部队》同获九项提名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一个女人率领一帮男人拍战争惊悚的艰苦片,这一点上估计卡梅隆是要俯首称臣的)将在诸多奖项展开一场焦灼的“内战”,而桑德拉•布洛克与梅丽尔•斯特里普也要上演影后巅峰对决。此时此刻,《Hello!好莱坞》的小编们除了翘首以待各个奖项的揭晓外也没有闲着,提前制作了史上最“不靠谱”的奥斯卡颁奖礼,涉及影片、导演、演员几乎覆盖目前所知的夺奖大热。当然,此次评选纯属娱乐,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那不可能!
最咸鱼翻身奖
说到本年度最大的一只“咸鱼”,桑德拉•布洛克自然是当仁不让,这位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第二春的女演员凭借在《弱点》中的上佳表现,在评奖季开初就已经抱得了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的最佳女主角的桂冠,更是将目标直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很多中国观众可能有些陌生,但提到1994年《生死时速》中和大帅哥奇洛•李维斯在脱险后车下热吻的那位甜姐,观众们自然就想起这位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的美女。《生死时速》一举成名后,桑德拉从未放弃自己的努力,但虽接过不少影片,可接连票房失利,影响远不复当年,逐步跌入了演艺事业的最低谷。
如今,离上次成名已经十几年后,甜姐已经年近五张,虽然脸上难免留下岁月痕迹,但是身材依然是其他很多好莱坞女星望尘莫及的。2009年初以来,桑德拉开始正式触底反弹,出演的爱情轻喜剧《假结婚》一举击败各路豪杰,夺得北美票房冠军;同年在《弱点》中饰演一位收留黑人孤儿,充满人文精神的母亲,显示出其多年来卧薪尝胆修炼出的演技实力,获得广大影迷和影评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桑德拉•布洛克曾经最风光无限的94年,著名NBA教头鲁迪•汤姆贾诺维奇曾经总结他当年带领火箭队夺冠:“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现在反过来套用在甜姐身上就是,“永远不要低估一只咸鱼渴望翻身的心”——给她一次机会,她就能还世界一个奇迹!
最宝刀不老奖
桑德拉•布洛克一句“老娘我又回来了”震惊四座,可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却从未离开过。她今年整六十,从影三十余载,承蒙道上朋友厚爱,都叫她一声梅姨。梅姨早已在好莱坞修炼成了“老戏骨”之身,是电影史上荣获奥斯卡提名最多的演员,其他奖项更不计其数,拿到手软。近年来,梅姨更是尝试更多演绎风格,时尚片《穿普拉达的恶魔》中冷峻无情,歌舞片《妈妈咪》中能歌善舞,09年更是开始尝试喜剧片《朱莉和茱莉亚》饰演一位幽默诙谐的电视名厨,令人忍俊不禁。
梅姨宝刀不老,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将与桑德拉•布洛克上演激烈的影后争夺战。而今年早些时候,梅姨业已实现第七次问鼎金球奖,面对这个捧在怀里早已熟悉的奖杯,她依然激动无比,丝毫没有一位已然花甲老人的痕迹。年轻的心态,多变的风格和乐观的笑容使得梅姨击败同样被“不靠谱”奥斯卡提名的七旬老将摩根•弗里曼,一举夺得“宝刀不老奖”。
最厚积薄发奖
“不靠谱”奥斯卡再不靠谱,也不能缺少了已获得两项金球奖的《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虽然挑剔的评论界对《阿凡达》的剧情非议在所难免,可谁又能否认这部电影的伟大里程碑意义和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影响呢?
卡梅隆正式筹拍《阿凡达》是在2005年,耗时近四年,花了五亿美元。而他的上一部称得上史诗大片的《泰坦尼克号》已经是1997年的事了。但是卡梅隆真正开始构思阿凡达更是要追溯到1995年。“十年磨一剑”,而卡导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影迷们等上整整14年,都快媲美杨过对小龙女的16年痴情了。卡导的厚积而薄发吊足影迷胃口,如今北美总票房已超过同样由卡导缔造的泰坦尼克传奇,卡导再次登基北美之王。
于是,问题就来了,拍一部电影何苦要用14年呢?其实二十世纪90年代堪称电影史上的黄金十年,从不缺乏好的电影和制作团队,只是问题在于95年时电影产业的技术水平实在赶不上卡梅隆的思维,卡梅隆要拍电影的不是属于二十世纪的,而是属于未来的。卡导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讨腰包研发了一套新的3D电影拍摄技术,并将其直接运用到了自己《阿凡达》的拍摄制作当中。恐怕,在90年代没有哪支特技团队会浮想到这样的拍摄场景,一名演员全身连着奇形怪状的数据线和电子装备,要制作的竟然是一出外星人大战人类的史诗画面,即便拿到现在想想都令人生畏。可以这样说,卡导不单导戏,同样主导了电影科技革命,又加上一副“精益求精”的文艺范儿(这点从筹拍《泰坦尼克号》时曾频繁“超支”中便可看出),耗时14年似乎又显得情理之中了。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今卡导已经开始《阿凡达2》的筹拍工作,小编只想在此恳求卡导:这次别让我们再等十四年了,行吗?
最与时俱进奖
曾经拍出深受业界好评《感谢你抽烟》和《朱诺》的导演贾森•雷特曼在09年推出了新作《悬而未决》,由乔治•克鲁尼大哥领衔主演,讲述一位裁员服务公司的骨干孤傲的人生,他一年有300天以上在万里高空上的飞机里度过,因而片名又有译为《在云端》。
实际上,这部影片改编自一本几乎从未走入公众视线的九十年代同名小说,当年这部小说销量极差,可雷特曼却一眼看中,并与2003年开始将这部小说改编成剧本。值得一提的是,六年来,时过境迁,次贷危机,雷曼倒台,美国民众面临了八十年来最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从毛头小伙蜕变为成熟男人的雷特曼便与时俱进地抓住这一现实,删除了过多设定于飞机机舱中的场景,而直接将重点放到当下公司大幅裁员背景下的各色人群的微妙心理。
乔治•克鲁尼在其中饰演的裁人能手赖恩,在面对曾经风光无限而如今饭碗不保的昔日白领们,总是“谆谆教诲”一句,“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创帝国、改变世界的人都曾经处在类似你们如今的境地,但恰恰因为他们经历过如此困境,最终才成就伟业。”可是话是说来轻松,其中的辛酸恐怕只有电影院中适逢事业低潮的职场人士才能体会得刻骨铭心。
当然,电影的核心在残酷的现实前还是留下了一丝温存。影片结尾,纪录片式的采访曾经的失业员工,他们说的最多的恰恰是,在人生低谷中,他们才真切体会到了家才是最温暖的避风港湾,爱情、亲情才是最大的财富。而剧中主角赖恩,虽然最终仍然孤傲清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经实现了浪子回头的完美转身。
在经济严冬中依旧怀揣温暖,恰恰是当下人们的最真实写照。经“不靠谱”奥斯卡组委会一致认可,本年度最与时俱进奖,颁发给将影片直指社会现实的贾森•雷特曼。
最无耻混蛋奖
看到这个奖的名字,想必大家一定可以猜的出来,该奖得主必然归《无耻混蛋》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莫属了,因为直译的“无耻混蛋”这四个字作为电影名称实在有些不雅,国内也有选择“无耻之徒”、“恶棍特工”、“无良杂牌军”作为译名。
之前,我们早已在昆汀的其他电影《低俗小说》、《落水狗》、《杀死比尔》里领略了究竟什么叫做“电影痞子”。电影中无数情节在看似违背生活实际、常识观念下却又显得真真切切、环环相扣、首尾照应、逻辑缜密、浑然一体,并能自成一格,昆汀自主创新出了“痞子电影”的独家品牌。而这次《无良杂牌军》更是直接恶搞了二战史实,着实让不少人再次拍案叫绝。战争恶魔希特勒不是被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剿灭,而是死在了几位无名小卒设计的一场影院大火之中,故事离奇诡谲。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认为希特勒是死在了昆汀•塔伦蒂诺这位鬼才导演手中。
而昆汀的痞气,更是在电影的英文名称《Inglourious Basterd》中可见一般。由于这两个单词犯了一个低级的拼写错误(应为“Inglorious Bastard”),同时又很不雅观,因而英国人怕误导广大青少年,在部分地区宣传中直接把影片名称阉割,并不允许其出现在晚间10点前的电视上。相较于英国,美国人则相对宽容些,虽然保留了出现在海报和电视广告中的名称,但是依然遭到外界尤其是家长们的批评和投诉。对于为何出现此拼写错误,昆汀讳莫如深,从未正面回应,有人说是为了与一部1977年的意大利同名电影区分开来,也有人说是为了迎合美式英语的发音习惯。但是究竟到底为什么明知故犯,我们广大影迷粉丝恐怕只能用昆汀天马行空式的“痞气”来解释了,并自我安慰道:“昆汀无缘由的所作所为还少吗,咱何苦跟一个小混混较真儿呢?”
最咸鱼翻身奖
说到本年度最大的一只“咸鱼”,桑德拉•布洛克自然是当仁不让,这位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第二春的女演员凭借在《弱点》中的上佳表现,在评奖季开初就已经抱得了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的最佳女主角的桂冠,更是将目标直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很多中国观众可能有些陌生,但提到1994年《生死时速》中和大帅哥奇洛•李维斯在脱险后车下热吻的那位甜姐,观众们自然就想起这位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的美女。《生死时速》一举成名后,桑德拉从未放弃自己的努力,但虽接过不少影片,可接连票房失利,影响远不复当年,逐步跌入了演艺事业的最低谷。
如今,离上次成名已经十几年后,甜姐已经年近五张,虽然脸上难免留下岁月痕迹,但是身材依然是其他很多好莱坞女星望尘莫及的。2009年初以来,桑德拉开始正式触底反弹,出演的爱情轻喜剧《假结婚》一举击败各路豪杰,夺得北美票房冠军;同年在《弱点》中饰演一位收留黑人孤儿,充满人文精神的母亲,显示出其多年来卧薪尝胆修炼出的演技实力,获得广大影迷和影评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桑德拉•布洛克曾经最风光无限的94年,著名NBA教头鲁迪•汤姆贾诺维奇曾经总结他当年带领火箭队夺冠:“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现在反过来套用在甜姐身上就是,“永远不要低估一只咸鱼渴望翻身的心”——给她一次机会,她就能还世界一个奇迹!
最宝刀不老奖
桑德拉•布洛克一句“老娘我又回来了”震惊四座,可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却从未离开过。她今年整六十,从影三十余载,承蒙道上朋友厚爱,都叫她一声梅姨。梅姨早已在好莱坞修炼成了“老戏骨”之身,是电影史上荣获奥斯卡提名最多的演员,其他奖项更不计其数,拿到手软。近年来,梅姨更是尝试更多演绎风格,时尚片《穿普拉达的恶魔》中冷峻无情,歌舞片《妈妈咪》中能歌善舞,09年更是开始尝试喜剧片《朱莉和茱莉亚》饰演一位幽默诙谐的电视名厨,令人忍俊不禁。
梅姨宝刀不老,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将与桑德拉•布洛克上演激烈的影后争夺战。而今年早些时候,梅姨业已实现第七次问鼎金球奖,面对这个捧在怀里早已熟悉的奖杯,她依然激动无比,丝毫没有一位已然花甲老人的痕迹。年轻的心态,多变的风格和乐观的笑容使得梅姨击败同样被“不靠谱”奥斯卡提名的七旬老将摩根•弗里曼,一举夺得“宝刀不老奖”。
最厚积薄发奖
“不靠谱”奥斯卡再不靠谱,也不能缺少了已获得两项金球奖的《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虽然挑剔的评论界对《阿凡达》的剧情非议在所难免,可谁又能否认这部电影的伟大里程碑意义和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影响呢?
卡梅隆正式筹拍《阿凡达》是在2005年,耗时近四年,花了五亿美元。而他的上一部称得上史诗大片的《泰坦尼克号》已经是1997年的事了。但是卡梅隆真正开始构思阿凡达更是要追溯到1995年。“十年磨一剑”,而卡导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影迷们等上整整14年,都快媲美杨过对小龙女的16年痴情了。卡导的厚积而薄发吊足影迷胃口,如今北美总票房已超过同样由卡导缔造的泰坦尼克传奇,卡导再次登基北美之王。
于是,问题就来了,拍一部电影何苦要用14年呢?其实二十世纪90年代堪称电影史上的黄金十年,从不缺乏好的电影和制作团队,只是问题在于95年时电影产业的技术水平实在赶不上卡梅隆的思维,卡梅隆要拍电影的不是属于二十世纪的,而是属于未来的。卡导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讨腰包研发了一套新的3D电影拍摄技术,并将其直接运用到了自己《阿凡达》的拍摄制作当中。恐怕,在90年代没有哪支特技团队会浮想到这样的拍摄场景,一名演员全身连着奇形怪状的数据线和电子装备,要制作的竟然是一出外星人大战人类的史诗画面,即便拿到现在想想都令人生畏。可以这样说,卡导不单导戏,同样主导了电影科技革命,又加上一副“精益求精”的文艺范儿(这点从筹拍《泰坦尼克号》时曾频繁“超支”中便可看出),耗时14年似乎又显得情理之中了。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今卡导已经开始《阿凡达2》的筹拍工作,小编只想在此恳求卡导:这次别让我们再等十四年了,行吗?
最与时俱进奖
曾经拍出深受业界好评《感谢你抽烟》和《朱诺》的导演贾森•雷特曼在09年推出了新作《悬而未决》,由乔治•克鲁尼大哥领衔主演,讲述一位裁员服务公司的骨干孤傲的人生,他一年有300天以上在万里高空上的飞机里度过,因而片名又有译为《在云端》。
实际上,这部影片改编自一本几乎从未走入公众视线的九十年代同名小说,当年这部小说销量极差,可雷特曼却一眼看中,并与2003年开始将这部小说改编成剧本。值得一提的是,六年来,时过境迁,次贷危机,雷曼倒台,美国民众面临了八十年来最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从毛头小伙蜕变为成熟男人的雷特曼便与时俱进地抓住这一现实,删除了过多设定于飞机机舱中的场景,而直接将重点放到当下公司大幅裁员背景下的各色人群的微妙心理。
乔治•克鲁尼在其中饰演的裁人能手赖恩,在面对曾经风光无限而如今饭碗不保的昔日白领们,总是“谆谆教诲”一句,“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创帝国、改变世界的人都曾经处在类似你们如今的境地,但恰恰因为他们经历过如此困境,最终才成就伟业。”可是话是说来轻松,其中的辛酸恐怕只有电影院中适逢事业低潮的职场人士才能体会得刻骨铭心。
当然,电影的核心在残酷的现实前还是留下了一丝温存。影片结尾,纪录片式的采访曾经的失业员工,他们说的最多的恰恰是,在人生低谷中,他们才真切体会到了家才是最温暖的避风港湾,爱情、亲情才是最大的财富。而剧中主角赖恩,虽然最终仍然孤傲清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经实现了浪子回头的完美转身。
在经济严冬中依旧怀揣温暖,恰恰是当下人们的最真实写照。经“不靠谱”奥斯卡组委会一致认可,本年度最与时俱进奖,颁发给将影片直指社会现实的贾森•雷特曼。
最无耻混蛋奖
看到这个奖的名字,想必大家一定可以猜的出来,该奖得主必然归《无耻混蛋》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莫属了,因为直译的“无耻混蛋”这四个字作为电影名称实在有些不雅,国内也有选择“无耻之徒”、“恶棍特工”、“无良杂牌军”作为译名。
之前,我们早已在昆汀的其他电影《低俗小说》、《落水狗》、《杀死比尔》里领略了究竟什么叫做“电影痞子”。电影中无数情节在看似违背生活实际、常识观念下却又显得真真切切、环环相扣、首尾照应、逻辑缜密、浑然一体,并能自成一格,昆汀自主创新出了“痞子电影”的独家品牌。而这次《无良杂牌军》更是直接恶搞了二战史实,着实让不少人再次拍案叫绝。战争恶魔希特勒不是被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剿灭,而是死在了几位无名小卒设计的一场影院大火之中,故事离奇诡谲。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认为希特勒是死在了昆汀•塔伦蒂诺这位鬼才导演手中。
而昆汀的痞气,更是在电影的英文名称《Inglourious Basterd》中可见一般。由于这两个单词犯了一个低级的拼写错误(应为“Inglorious Bastard”),同时又很不雅观,因而英国人怕误导广大青少年,在部分地区宣传中直接把影片名称阉割,并不允许其出现在晚间10点前的电视上。相较于英国,美国人则相对宽容些,虽然保留了出现在海报和电视广告中的名称,但是依然遭到外界尤其是家长们的批评和投诉。对于为何出现此拼写错误,昆汀讳莫如深,从未正面回应,有人说是为了与一部1977年的意大利同名电影区分开来,也有人说是为了迎合美式英语的发音习惯。但是究竟到底为什么明知故犯,我们广大影迷粉丝恐怕只能用昆汀天马行空式的“痞气”来解释了,并自我安慰道:“昆汀无缘由的所作所为还少吗,咱何苦跟一个小混混较真儿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