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江湖”系列之:鬼哭神嚎,天荒地老,长爪少年归去早

公元八一一年,大唐首都长安的崇义里小区住进了一个新房客,是个相貌古怪的小伙子。
小伙子大鼻头不说,两道眉毛长得几乎要挨在一起了。又高又瘦,手指长如鸡爪,大家都叫他外号“长爪郎”或者“长爪生”。
还好,丑归丑,长爪的小伙子是个正儿八经的国家公务员。平时规规矩矩去单位上班,周末闲暇的时候,就会约上一群小伙伴去郊外游玩,灞桥边上看看柳,乐游原上吹吹风。和他一起玩的什么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都是一群文学小青年。
出游的时候,别人骑马他骑驴,还背了个包,里面装的不是单反相机也不是矿泉水。全是诗。确切的说,全是写着一句一句不零散诗句的小纸片。
别人都在好好的玩耍,长爪的小伙子也不闲着,过一会搞出一句“嗷嗷鬼母秋郊哭”塞进包里了,过一会搞出一句“鬼灯如漆点松花”又塞包里了。
小伙伴们都很顽皮,笑他的诗阴风阵阵、鬼气森森,好魔幻,又能辟邪,又能避孕。
长爪的小伙子甩甩头发,很骄傲地说:“这就是我独特的风格。”
小伙伴们送他一句:“不疯魔,不成活!”

长爪的小伙子拍一拍鼓囊囊的包包感慨道:“啊呀呀,我这个寻章摘句老雕虫——白天骑驴找灵感,夜里组装再生产,忘我创作一整天,废寝忘食省饭钱。难怪我妈老说我这不是在写诗,是在拼命,是要呕血啊!”
他妈的原话是:“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没错,长爪的小伙子就是江湖人称“诗鬼”的大诗人李贺。他是唐诗天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可惜是孤星,是流星——来,让蟠桃叔给诸位讲讲这个天才诗人的故事吧。
唐代的张读在《宣室志》中介绍李贺说“李贺,字长吉,唐郑王之孙。”
李贺是河南人,出生在东都洛阳附近的昌谷(如今的宜阳县)。
他的确是皇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属于唐宗室的远支。而实际情况呢?到李贺父辈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了。
但是李贺很看重自己的皇家血统,写文做诗的时候老要说“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之类标榜身份的话。和三国里的刘备一样,一个卖草鞋的老是说自己是皇叔,皇族包袱放不下啊!

李贺的爸爸叫李晋肃。请牢记这个名字吧,因为这个名字影响到了儿子李贺的一生运程。唉,具体情况,后文再提。
李晋肃是大唐的基层官员,经常因为工作调动而东奔西走。一次在四川就遇到了远房亲戚杜甫,对,就是后世尊为“诗圣”的那位。杜老夫子做了一辈子诗,当时又穷又老又没名气,无礼相赠,就赠了李晋肃一首诗。
李晋肃回家探亲,饭桌上闲聊时就念起了表哥杜甫的那首诗:“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或许就是杜甫伯伯的这首诗在年幼的李贺心里埋下了一颗做诗人的种子。

李贺是个孤僻而骄傲的孩子,不喜欢和邻居的同龄孩子玩耍,倒是经常一个人跑到坟地里,去认墓碑上的字,仿佛那是他的启蒙读物。这一认倒认出了一个神童,同时又给他后来的诗作埋下了鬼魅气质的种子。
李晋肃的工作频繁调动,后来又调到河南的陕县做县长去了——陕西的名称就是因为陕县来的,陕县以西,即是陕西。
李晋肃一走,李贺无人管责,每日滞留于当地的驿馆。驿站是个好地方,常有从长安和洛阳来的官员在此落脚,带来京城的消息。李贺就撇着不甚熟练的京腔跑去和那些官员谈理想,谈人生,谈诗歌,谈个不亦乐乎。
驿站于是成了李贺扬名的舞台。两京往来的官员说起昌谷都知道当地有个相貌古怪的早慧儿童叫李贺,就好像李贺是昌谷的知名土特产一样。

《唐才子传》记载,文坛大腕韩愈和皇甫湜闻之特意去访探神童李贺。李贺当时才七岁。见面后,二人出题要其作诗,要考上一考。李贺不假思索,提笔写了一首《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
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
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
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
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
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是一首应酬诗歌,前面照例把两位大文豪一顿猛夸。夸他们衣服好,车好,马好,气度好,文章好。最后几句说:我这个漂泊不定的粗眉毛的学生娃呀,真没想到枯草能遇到暖风。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我这个小鸡鸡以后只要跟着你们这些大鸟混,即使是小蛇也会雄起,变成大龙!
两个老前辈不是瞎混的,非常识货,看了这诗又惊又喜,夸得李贺都上天了。从此,李贺诗名传天下。
但是,很显然《高轩过》不是一个七岁孩子的口吻。根据考证,这应该是李贺二十岁时写的。不管是多大年纪时候写的,这都是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啦!
至于李贺一炮打响的实际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十八岁那年,雄心勃勃的李贺将目光投向了两座伟大的城市:西京长安,东都洛阳。这是两座群星汇集的文化之都。

洛阳比较近,省路费,所以他先去了洛阳,最关键的是文坛领袖韩愈当时在洛阳。
李贺属马,爱马,他觉得自己就是“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的千里神驹。他看过韩愈的《马说》,他相信韩愈就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见韩愈的时候他没有送五粮液,也没有送脑白金,送上的是一首《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看了,不禁拍案称奇:“瞧这战争场面处理的多恢弘大气啊,有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关键是最后还能很自然地弘扬主旋律!”
韩愈是当时的文坛老大,说一句顶一万句。李贺想不火都难啊。
《儒林外史》里的范进有一句名言“自古无考场外的举人”。韩愈得知李贺还是个无业小青年后,很热情地鼓励李贺抓紧时间弄个文凭,然后妥妥地进入体制。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怀揣着韩愈老师的殷切希望参加了河南的地方考试,结果顺利过关,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参加长安全国统一考试的资格。如果不出意外,李贺就成进士啦,就有资格当官啦。

当李贺要继续发力的时候,出幺蛾子了,有一个声音在向他呼喊:“李贺,你拉倒吧,你不能考。你要来考,就是不孝!”
原因很荒唐,因为李贺的爸爸叫李晋肃,“晋”和“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得举进士。听口气就仿佛李贺这个种子选手的尿检呈阳性一样,必须禁赛。
唐朝真讲究这个。关于避讳有异常严格的法律条文。比如说,因为唐太宗叫李世民,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都不能叫观世音了,只能叫观音。菩萨尚且如此,况且凡人。白居易的爷爷名字里“宏”字的音,所以白居易就没能参加“博学宏辞科”的考试。这样无厘头的例子在当时还真的挺多。
“李贺,你拉倒吧,你不能考。你要来考,就是不孝!”——这是谁的声音呢?
据说,是元稹。对,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也是诗坛大家啊。
好了,该大反派出场了。

脑子是个好东西。有这个好东西的,我们都来动一动:这元稹和李贺到底什么仇什么恨啊?
《唐语林》中说,元稹当年参加明经考试及第后去拜访已经名气很大的李贺。李贺一看名片是元稹,不但不见,还甩了一句“明经及第,何事看李贺?”
那时候,明经及第不如进士及第的含金量不高,元稹参加的明经考试就好比虽然拿的是大学文凭,但只是成人考试、自学考试一类的,所以李贺因此瞧不上元稹。
李贺当时心气多高啊:皇上是我二大爷,韩愈是我师父。我是诗坛的当红小生,进士里的明日之星——你元稹跟我套什么近乎?
元稹心里那个恨啊。等李贺要参加进士考试了,憋了一肚子火的元稹拿避讳说事,纠集了一伙人又是找媒体爆料又是网上发黑帖,强烈要求教育部取消李贺的考试资格。
身在洛阳的韩愈着急了,为此特意写了一篇掷地有声的《讳辩》来声援在长安犯愁的李贺:“假如当爹的名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这篇文章除了后来被作为模范作文收入《古文观止》外,并没有给李贺帮上什么忙。李贺最终还是没有迈进进士考试的考场,这个天才少年曾经的凌云壮志因此只能搁浅了。

此时我们的同情心泛滥,恨不得把元稹拉出去狠狠地枪毙上十回。别急,因为细查后发现,元稹考中明经科时,李贺刚满四岁,两人根本就没有可能闹这么一出。啊,看来是冤枉人家元稹了!
李贺啊李贺,都因为你太有才了,遭人羡慕嫉妒恨啊。即便元稹没有朝你拍黑砖,也必定还有别人给你使绊子。李贺,字长吉。名字够吉利,但是人生够倒霉。你就认命吧!
李贺的爸爸李晋肃自责成疾,想去派出所改名字未果就匆匆历离世了。
“雪下桂花稀,啼鸟被弹击。”李贺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不得不离开长安,返回昌谷老家疗伤去了。
公元八一一年,李贺的仕途出现一线生机。长安城的大门给这瘦瘦的年轻人开了一条窄窄的缝儿。
原来,在韩愈的运作下,李贺以唐朝宗室身份担任了奉礼郎一职,专门负责宗庙祭扫时的赞礼。这是个卑微小官,是低到不能再低的从九品,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别吧,用张爱玲的话就是低到尘埃里,可惜还开不出花来。

但是,李贺还是满怀信心地来了。他觉得只要给我一个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我只差一个机会啊。
于是,如本文开头描写的那样,一个一个相貌古怪的小伙子住进了大唐首都长安的崇义里小区。平时规规矩矩去单位上班,周末闲暇的时候,就会约上一群小伙伴去郊外游玩,灞桥边上看看柳,乐游原上吹吹风……
如果,就此满足那该多好,好歹是在京城做公务员嘛。可是李贺是傲岸而自尊的李贺,他的理想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他追求的是大功名、大富贵,他不要做弼马温,他是要做齐天大圣的。
李贺很快就发现,奉礼郎这个官职干到死也只是一个奉礼郎。这让他感到凄苦和无奈。更要命的是,他在单位里一点也不开心,心情“憔悴如刍狗”。
因为他奇异的鼻子和眉毛,使他注定不能成为一个帅哥。而他的工作性质是具有礼仪性的,他们单位招人都是按照航空公司招空少的标准招的。在文学圈子里,李贺是明星。但是一到单位,李贺就蔫了。光鲜的制服穿在他身上,咋看咋别扭。领导不待见,同事也排挤他。好事轮不到,白眼没少得。职场如刑场,上班如上坟啊!

相貌成了李贺的心病,可惜当时没有韩国整容一说。他在诗中说自己“巨鼻宜山褐,宠眉人苦吟”不是夸张,是写实。唉,恨不得眉毛剃了,鼻子割了,或者重新投胎一次。
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宝宝只能写诗:“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你瞧瞧,李贺的心都朽了,苦了,寒了,愁了,枯了。
他不是孙悟空,还没有大闹天宫的胆子和本事。他只会忧愁,只会抑郁。他慢慢中断和所有人的来往,不呼朋撸串,不约人泡吧,过着“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的宅男生活。

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那些文学小伙伴也一个个离他而去。他因为自卑也不敢接触文学女青年。他每天就是以诗抒愤,借诗消愁,一个人骑驴寻找诗歌灵感,晚上回来秉烛写作。说白了就是躲在诗歌的世界里麻醉自己。
这时候,他笔下的诗愈加魔幻了:在诗中,人间他都待不住了,动不动就就跑到月亮上,跑出外太空,跑出银河系。他笔下的红也都是“愁红”、“幽红”、“衰红”、“老红”、“冷红”;绿更是“寒绿”“静绿”“土中碧”。
在一个“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的冬季,在长安苦熬了三年的李贺终于一咬牙脱掉那身华丽的制服,辞官归家了。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失恋后躲到在他父亲的领地波尔金诺闭关了三个月,没事干就写写写,结果创作大丰收,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三个月完成的。这三个月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

李贺在长安的三年里,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三年,他最好的一批诗也是写于这三年。他在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也是这三年的作品奠定的。文学史也应该牢记李贺的“长安三年”。
长安三年,恍然一梦。辞别长安的李贺的心中是悲苦落寞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长安的一片云彩。没有欢送会,没有临别酒,李贺觉得自己已然成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孤魂野鬼。
路过洛阳时,李贺见到了从长安宫殿里拆卸运送到洛阳的铜人雕塑。在夕阳的余晖下,铜人的巨大影子压在李贺的狭小的影子上。
面对来自长安的仙人铜像,感怀同样作别长安的自己,李贺写下了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好一个“天若有情天亦老”啊。李贺抹去泪水,心中默念“别了,我的长安”。此后他真的就永别长安,再未归来。

家,永远是李贺疗伤的地方。在家暂作休整,李贺又忍不住要再入江湖。“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其实还是不甘心啊!
不甘心归不甘心,其实他此番出山已经抛开理想、抱负、前途、仕进之类虚无缥缈的念头,他只是为了出去混口饭吃而已。
此后的日子里,李贺南下北漂,却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有一日就阴差阳错、鬼迷心窍地游历到了西湖边。在一墓地前,李贺停住了脚步。在童年时候,墓地的碑文就是他的启蒙教材,墓地对他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这时候,一处墓碑上“苏小小墓”几个字闪入眼帘。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相传她以百金助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去应考,痴情地等待着书生归来迎娶。她在等待中做歌道:“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哪知书生一去不返。令她伤心而死。
这个故事令李贺心中一动。这是一个悲凄而苦闷的灵魂的震颤。李贺本就喜欢写鬼、写死、写黑夜、写寒冷。虽然与苏小小阴阳两隔,但是在李贺对自己说:嗯,我要和这个姊妹做朋友。
这时,一阵阴风吹过,耳畔传来了一段歌声:“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红尘里,美梦有几多方向。找痴痴梦幻中心爱,路随人茫茫……”

哦,这是香港电影《倩女幽魂》的主题曲,来烘托一下气氛的。
李贺于是写下了《苏小小墓》:
幽兰露,
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
松如盖。
风为裳,
水为佩。
油壁车,
夕相待。
冷翠烛,
劳光彩。
西陵下,
风吹雨。
说李贺这是在凭吊古人,不如说在凭吊自己。苏小小的魂灵若真在,读过此诗,恐怕也会潸然泪下,然后和李贺同饮三杯,交定这个朋友。
很多年后,有一个叫蒲松龄的读书人有个爱好,喜欢写写鬼故事。但是,论起和鬼交朋友,他只服李贺。
折腾了一番之后,李贺居然参军了。他在恩师韩愈侄女婿张彻的荐举下,跑到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做起了幕僚,起草个文件干个啥的。可惜还没有建功立业呢,这只队伍就被叛军打散了。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又跑回家。
一回家,李贺就病倒了。
因病他经常会想到死。在他的诗里,“几回天上葬神仙”,神仙会死。“彭祖巫咸几回死”,寿星会死。“酒客背寒南山死”,山也会死……他的诗中“死”字开始频繁出现。不祥之兆。

李贺从此就再也没有从病榻上起来。
寂寞苦闷的李贺蘸着泪写下了《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
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
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
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
恨血千年土中碧。
据说,他写完这首诗,呕血而亡,年仅二十七岁。他妈妈当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的话一语成谶。
于是,在唐诗世界里,一道流星闪过。但是我们总能看到有一个驴背上瘦瘦的身影远远地行进在远芳古道之间。
二十七岁,搁到现在,也就是一个年轻人读完研究生才步入社会。二十七岁的李白,还在拿着剑拿着酒杯游历江湖,沉醉于山水之乐呢。二十七岁的杜甫,尚且青涩,他的作品中那沉郁顿挫的杜氏风格还没有形成呢。二十七岁的李贺,却已“恨血千年土中碧”了。
天妒英才的还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他名列“初唐四杰”之首,写下《滕王阁序》千古流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名句。王勃溺水身亡时也是二十七岁。
对于诗人来说,二十七岁是个坎吗?
李贺之死让蟠桃叔想到了林妹妹之死。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来人间还情债的,所以病歪歪,哭啼啼,年纪轻轻的等眼泪流尽了也就魂归离恨天了。
从书中的描写来看,我们可以依据经验判断林黛玉极有可能是肺病患者。中医的讲法就叫肺痨,现代医学叫肺结核。
不过,医学院里也有红迷,他们下诊断书了:林黛玉的病并不是肺结核之类的病。林黛玉有二尖瓣面容,是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她反复咳嗽和咯血以及呼吸困难需要端坐呼吸,这些症状就是二尖瓣狭窄所导致的右心逐渐失代偿——哎呦,太专业了,反正就是一句话,林黛玉死于先天性二尖瓣狭窄。
如果用现代医学来诊断一下李贺,我们也会发现李贺的早逝之谜。
李贺有“细瘦、通眉、长指爪”的奇特相貌,可以推断李贺得有“马凡综合征”。因由法国教授马凡首先发现并描绘报告,故用马凡的名字命名。
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这种病的人,往往极富艺术才干,但寿命不长。
得这种病的名人有丹麦作家安徒生、法国总统戴高乐、俄罗斯作家楚科夫斯基……哦,还有美国总统林肯,即使他不遭暗杀,也不得高寿啊。
该病患者多身材瘦高,四肢细长,两条眉毛常连成一道,手指及脚趾细长,关节过度伸展。

蟠桃叔不是学医的。但是蟠桃叔觉得即使李贺没有什么马凡综合征也不会长寿的,因为李贺诗歌中呈现的病态人格才是最致命的。李贺的诗里用的最多的就是腥、泻、惨、死、老、冷、狐、仙、龙、蛇、鬼等字眼——这是内心变态和扭曲所呈现出的病象啊,尽管它有一种绮丽而神秘的美。
科举是那时候读书人的惟一出路。此路不通对才华出众又极为自负的李贺来说已经是个致命打击。蟠桃叔常常在想,如果他不是一个早慧儿童,如果他没有皇族情节,如果他不是那么忧郁内向,如果他不是那么体弱多病,如果他不是那么容貌怪异,如果命运没有跟他开玩笑……唉,不如果了,这就是造化,就是命。
一个诗人能生于唐朝,是他的大幸运。但是诗人也是凡人,就要受凡间的苦,往往比比常人受的苦更多。
李白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被关进大牢差点掉了脑袋,杜甫在逃荒的路上缺衣少粮差点饿死……这都不必细说了。要说谁比谁更惨,唐朝诗人里倒真有和李贺差不多一样悲催的。那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长安古意》是卢照邻最有名气的一首诗,该诗中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真经典。这首诗里还有两句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这两句就是“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这里的梁家是指香港影帝梁家辉,晕,当然不是啦,是指汉朝时候权势滔天的大奸臣梁冀。但是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却觉得这是在讽刺他——武三思被封梁王,所以他一看“梁”字就过敏。
卢照邻因此获罪入狱,从监狱出来,就好比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从此身子就坏了,正值壮年却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
恰好一代名医孙思邈这时候在长安,悉心为卢照邻调治,也不见起色。

卢照邻实在太痛苦了,不愿意躺在床上当废人,就一直嚷着要安乐死。家人买了几十亩田地准备留给他养病和养老之用,但他还是选择了投水自杀,彻底解脱。
卢照邻有一首恭贺新年的诗:
人歌小岁酒,
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
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
年年物候新。
你的耳边是不是飘来了愉快的歌声?“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贺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这本来是一首元气十足、暖意十足,满满都是正能量的诗,但是蟠桃叔每次读来都会热泪盈眶,因为这个诗人已经迎不来新年新日了。
唉,咱们还是继续说李贺吧。
李贺死后,流传下来的诗很少,只有两百三十八首,要知道像他这种重量级的同时期诗人,一般来说流传下来诗歌数量是以千计算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贺流传的诗那么少呢?
这里头有事!
李贺生前将自己的诗稿托付给了好友沈子明。可惜,所托非人。李贺都死了都十五年了,这货有一天才想起诗稿这档子事儿。赶紧翻箱倒柜地找,结果等翻出来,都霉了。
还好,礼部侍郎李潘是李贺骨灰级的粉丝。什么,一提粉丝,你饿了。好,请欣赏美图。

粉丝李潘有一本歌词本,上面抄了很多李贺的歌词——本子上是不是还贴了很多花花绿绿的贴纸?
他立志要给李贺编一部诗集。他听说李贺有个表哥,此君和李贺是笔友、发小、同窗。李潘就千里迢迢去拜访他,求他帮自己搜集一下李贺的遗作。
李贺那表哥太爽快了:“哎呀,俺的老天爷呀,俺家还有很多李贺的诗稿呢!您把已经收集好的干脆也给俺吧,俺把它们编在一起再给您送到府上——这是您的心愿也是俺的心愿啊!”
李潘大喜,把好不容易收集来的李贺诗作都给了他,然后数着日子,兴奋地等待结果,谁知这个表哥一去几年再没了消息。这是拖延症在作怪吗?
李潘终于等不及了,找李贺表哥去问个究竟。
李贺的表哥一脸平静地对他说:“实话告诉你吧,俺从小和李贺尿不到一壶,他狂得要命,看不起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交给俺的那些诗,连同俺原有的,让俺一块儿扔到俺家的粪坑里去了。”

五雷轰顶。李潘大吼:“关门!放狗!整死这个狗日的!”
李潘再次搜集,零零碎碎仅找回了李贺诗歌两百多首。值得快慰的是,诗集出版时候,李潘请来了两位当时文坛的天王巨星杜牧和李商隐为其添彩。杜牧为诗集写了序,李商隐为李贺写了传记。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中写道:李贺病中,忽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仙人驾着红色的龙,来召唤他上天,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召你去为玉楼题诗。天上好快乐,何不去耍耍?”李贺于是就气绝了。空中有烟气袅袅升腾,还有车声和奏乐声。
感谢李商隐用《故事会》杂志的笔调加《知音》杂志的情怀的写就了这篇小传。于是,在另一个诗人的笔下,一个魔幻诗人终于拥有了一个魔幻故事的结局。李贺不是死了,而是成仙飞升了,这种传奇而浪漫的说法让我们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这个玉楼题诗的故事又让蟠桃叔想到《红楼梦》里的姑娘了,这次是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
晴雯死后,贾宝玉心里难过。一个小丫头伶俐,说晴雯死前曾经告诉她,“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个花神,玉皇爷叫我去管花儿”。
痴宝玉大为宽慰,追问是总花神,还是单管一样花的花神。恰好当时园中池内荷花(芙蓉)正开,这丫头就顺口说是专管芙蓉花的芙蓉之神。
宝玉深信不疑,写了《芙蓉女儿诔》,副标题是《纪念我的好闺蜜芙蓉姐姐》。
蟠桃叔记得,有一期的《非诚勿扰》上,有个自称热爱《红楼梦》的男嘉宾把“诔”念成了“未”,主持人孟非是非常牛逼的,立即纠正:这个字念“磊”!

晴雯和李贺成仙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在我们的内心,都愿意相信我们所敬所喜所牵绊的人会在另一个世界里永存。从这个意义来讲,李贺不是流星。他和他的诗所散发出的光亮千载不灭,照耀后世。
吴敬梓在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个名士叫迟衡山,长得古怪,“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一看就知不是庸流 ”。不用怀疑,其原型就是李贺。吴敬梓是李贺的粉丝。
李贺诗集的版本颇多,如《李长吉歌诗集》、《李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昌谷诗选》等。
在鲁迅先生的书柜里,这些版本都有。鲁迅先生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的诗抄的也最多。
毛主席常叹息李贺死得太早,也是个李贺迷。毛主席诗词里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即点化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而成。《七律·占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一字不差地引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毛主席给陈毅元帅写信时探讨诗词,说道:“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相关链接:
“蟠桃叔读唐诗”系列之:都说“杜甫很忙”,你知道杜甫都忙些啥吗?
“蟠桃叔读唐诗”系列之:王维啊,他只愿躲在辋川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

该秀手工作业了。
这是最近刻的桃核小菩萨。
保佑大家都好好的,最起码活过二十七,活到九十九吧。

-
是你的小昕昕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7 17:14:27
-
Yurimee秋千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7 11:01:53
-
霓霓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09:02:06
-
笛飞潇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2 17:46:12
-
顿悟与渐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3 21:01:13
-
一人成虎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3 12:02:06
-
手卷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07:42:20
-
二丁◎颗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3 23:56:23
-
景大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3 11:45:16
-
陟良姑娘FT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1 19:59:1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7 17:13:11
-
萌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7 01:46:30
-
宫本五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21:40:54
-
海贼团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19:36:19
-
way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15:08:09
-
哪里有好吃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14:35:09
-
jannel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12:50:22
-
大漠绿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09:44:42
-
笨小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08:39:08
-
小兔子啵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03:02:10
-
仙子太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23:32:39
-
青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22:07:03
-
W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21:48:46
-
栖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8:42:46
-
呼呼生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8:36:20
-
Unrav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8:02:43
-
满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5:03:49
-
何必强求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3:06:27
-
酱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2:38:20
-
ho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2:16:33
-
sunsh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2:14:32
-
wildchi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1:11:45
-
hah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1:03:45
-
leave9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0:49:04
-
团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8:58:35
-
葛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8:08:32
-
远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7:17:07
-
绿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5:59:53
-
听风化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5:52:30
-
rocec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0:12:33
-
北窗高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3:33:29
-
牧星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3:18:47
-
轩辕十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2:39:00
-
一月冰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2:30:20
-
幸运 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2:29:05
-
已注册的宸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2:11:16
-
清澈见底的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0:58:01
-
有里知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0:55:38
-
清风吹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0:22:05
-
平行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0:10:09
-
抹什么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9:37:24
-
今天就很好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9:33:36
-
李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9:05:57
-
江流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8:56:48
-
微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8:54:37
-
凤兮凤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8:49:07
-
吾如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8:35:39
-
想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7:57:08
-
燃不尽的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7:34:12
-
穿越宇宙的少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7:08:5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49:19
-
隐村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44:04
-
小小人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43:39
-
向阳生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27:35
-
三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20:00
-
@、不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16:52
-
木道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16: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6:14:41
蟠桃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蟠桃叔《苹果园》:淳化的青春爱情故事不过是,当穆桂英遇上了贾宝玉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