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蚕茧更改遗传基因后市场前景无可估量
颜色是视觉艺术中的主要元素,不同颜色的交织和组合让这个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家蚕吃桑叶然后吐出五颜六色的蚕茧是不是令人觉得惊奇无比呢?的确如此,蚕茧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绿色和红色,更神奇的是通过将有色蚕茧的不同品种之间进行杂交,就能得到更多五颜六色的蚕茧如浅白、肉黄甚至淡竹色。透过表面看本质,无论蚕茧的颜色如何变化,其实引起蚕茧颜色变化的原因就是蚕丝表面含有的色素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造成的。比如黄色蚕茧是由于丝胶中含有类胡萝卜素,而绿色蚕茧是由于丝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色素物质一般都不能在家蚕体内直接合成,而是通过从食物中直接吸收,或者从食物中吸收合成这些物质的前体物质经过修饰合成。这就不难解释通过饲喂家蚕带颜色的饲料,就能获得不同颜色的彩色蚕茧了。

如果家蚕吐丝结茧只是用来观赏的话,那我们就不用搞得这么复杂来研究家蚕了。蚕茧通过缫丝得到蚕丝然后纺织成为丝绸,我们势必要问:是不是使用彩色蚕茧进行纺织就可以直接得到彩色的丝绸了呢?答案是:否。我们前面有谈到色素物质只含在蚕丝表面的丝胶中,蚕茧在缫丝的过程中要经过脱胶的工艺环节,因此色素物质也会随着丝胶被相应地脱去。即使由于丝胶没有完全脱掉,内层丝胶中的色素物质由于含量很低也会导致蚕丝的颜色很暗淡,而且由于类胡萝卜素或者黄酮类化合物不稳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褪色。那又有人问是不是不脱胶就可以保持彩色蚕丝的颜色了呢?因为丝胶是粘性的,如果不脱胶就会很难缫丝。

为了让色素在蚕丝中更稳定,有人试图产生颜色的蛋白融合到蚕丝蛋白中,这样在缫丝的过程中就应该不会褪色了吧?当利用转基因家蚕的技术把这个颜色基因重组到家蚕体内,果真能够得到脱胶不褪色的蚕丝,但是由于这个外源的蛋白融合在蚕丝蛋白中,影响了蚕丝蛋白正常地形成蚕丝纤维,结果导致蚕丝的质量严重下降。因此,把颜色蛋白融合到蚕丝蛋白中也行不通。

既然现有的彩色蚕茧再脱胶的时候,色素随着丝胶而流失,这些色素物质有些可以用来作为药物或者工业色素,我们何不将这些色素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呢?这些副产物或许能够增加一些缫丝行业的附加利润。

那有不有更好的办法提升彩色蚕茧的使用价值呢?蚕丝是一种通过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纤维,现在家蚕的遗传操作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或许在未来我们可以把能够结合色素化合物的短肽融合到蚕丝蛋白中,这种短肽足够短而不至于影响蚕丝蛋白正常地形成纤维。由于这种短肽与色素物质具有强烈的亲和性,使得色素物质被吸附到蚕丝蛋白的表面,这样即使脱胶也不会影响到蚕丝的颜色了。这种技术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还拭目以待。